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包括教育。“互聯網+”時代,不僅對高校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部門發出了更多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教師教學發展;高校
一、 “互聯網+”時代的內涵
“互聯網+”概念是首先由騰訊總裁馬化騰提出的,在他的觀點中,“互聯網+”準確來說,是“互聯網+各種傳統行業”,使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對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進行創新。阿里集團的阿里研究院在推出的《“互聯網+”報告》中也認為“互聯網+”是使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產業升級。
在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對“互聯網+”的解釋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這是目前為止官方對“互聯網+”的最權威解釋。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信息與知識的傳遞。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世師表孔子,到現如今的傳統教育行業,知識一般來講都是從老師傳遞到學生,即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來臨,學生獲得的知識信息不再僅限于來自老師,MOOC、社交媒體等知識傳播渠道的出現,意味著學生能夠自主的選擇知識的來源,獲得幾倍于傳統學習的知識量。與此同時,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的作用,也明顯的降低。特別是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二、 “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1. 轉變教學觀念
“互聯網+”時代要求高校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21世紀以及“互聯網+”時代要求學生具備創新的思維方式,要從辯證的、能夠解決問題、能做出決策以及學習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要求學生能夠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以及合作,需要對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以及新技術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運用能力。這對學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在教育中必須從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
現今,Powepoint、Prezi等演示軟件已經被廣泛地在課堂上使用,部分教師還會借助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和學生開展交流。但是在使用中,這些依托于信息技術的軟件大部分僅僅起到替代黑板以及輔助的作用,并沒有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要推動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要拋開對在線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以及移動學習的偏見,通過多樣的信息技術,采用合適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能夠高質量的獲得知識,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完成最終的教學目標。
2. 提升教學技能
當教師在課堂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時,必須要提升兩種教學技能,即使用信息技術的技能以及相應的課程設計能力。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無疑對大部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翻轉課堂為例,翻轉課堂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一種創新模式。在上課之前,學生觀看視頻學習知識并提出問題;在課堂中,學生根據在課前學習的知識,應對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情境;在課后,學生再對知識進行鞏固。這種模式就對教師提出了新挑戰:如何制作合適的視頻以適應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最大化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學習這兩種技能才能更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其他形式的在線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以及移動學習亦是如此,教師要具有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和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技能,才能使用“互聯網+”時代的教學,適應與信息化時代共同成長的這一代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 “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的舉措和思考
1. 營造信息化教學氛圍
推動教師提高信息化素養,首先要做的就是扭轉教師對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觀點。有些教師比較排斥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和移動學習,認為面對面教學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為面對面教學,教師能從學生的反應中得知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但是,在線教學固然無法最快速的觀察學生的反應,但是使用相應的信息技術,例如BB平臺留言板、Padlet等在線交流以及協作工具,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觀點和看法。
因此,作為高校教師教學發展部門,一方面要大力宣傳信息化教學的優越性,讓教師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始信息化教學的競賽,如組織在線精品課程等比賽,培養一批對此有濃厚興趣的教師。
2. 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
針對信息化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技能,高校教師教學發展部門應從兩方面來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信息化手段運用能力以及適應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設計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就開發了翻轉課堂的工作坊,推動教師對翻轉課堂的認識,幫助教師正確“翻轉”他們的課程。
與此同時,也應鼓勵教師投入到在線課程中,如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會定期組織對教師的網絡培訓,是教師體驗信息化教學很好的途徑。
3. 鼓勵教師建立學習社區
《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7高等教育版》指出,合作學習能夠“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互動,團隊合作,尋求真實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構建學習社區時,高校教師教學發展部門要鼓勵教師建立在線學習社區,基于云技術的服務、應用程序和其他數字化工具能夠使交流和協作具有良好的持續性并且能夠共享學習體驗,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的方式,對共同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S·亞當斯貝克爾,M·卡明斯,A·戴維斯,A·弗里曼,C·霍爾給辛格,V.安娜塔娜額亞婻(作者);
殷丙山,高茜,任直,劉鑫馳等(譯者).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7高等教育版[R].奧斯汀,德克薩斯:新媒體聯盟,2017.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
[3]阿里研究院.“互聯網+”研究報告[R].2015:4-12.
[4]騰訊研究院.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EB/OL].2015(4).
作者簡介:毛苓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