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展開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進而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手工活動中創造新事物,發展創造能力;可以在戶外活動中和大自然更親密地接觸;可以在家務活動中將人文思想滲透進去,提高幼兒的思維和情操。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幼兒從動手操作中獲得收獲,進而發展實踐能力。
關鍵詞: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幼兒教育
學者陶行知認為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孩子有一雙自由的手。在幼兒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將幼兒的手釋放出來,鼓勵其積極參與到各種動手活動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展開思考,學會正面面對問題,并全面地考慮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更能讓幼兒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一、 手工活動,發揮創新才能
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大腦中往往有一些特殊的、積極的、有創造性的活動區間,依靠抽象思維將手部的動作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積極組織幼兒展開手工活動,并以此激發幼兒的頭腦運動,讓幼兒在簡單的手工勞動中學會總結概括,并嘗試展開創新,進而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
在學習《做風車》時,教師可以將風車制作的基本步驟告訴幼兒,但是并不規定幼兒如何具體展開手工制作。在幼兒展開手工制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創意活動。這樣能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可以讓幼兒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風車轉得更快呢?”如有幼兒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總結答案,得出結論:“在將風車裝到棍子上時,不要裝得太緊,否則風車就無法運動起來。”其次教師還可鼓勵幼兒嘗試給風車繪制圖案,讓風車變得更加漂亮:“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給風車穿上漂亮的衣服,讓它更好看呢?”如有幼兒提出可以在風車上畫畫,在上面繪制上花草,這樣轉動時就好像花瓣飛舞一般。還有幼兒別出心裁地想到了可以將風車和剪紙結合在一起,在制作風車前在上面剪出美麗的花樣。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思考:“這樣加工的風車還能轉得起來嗎?”可以指導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答案。
如果不能在幼兒的幼年時代激發創造性區域,則幼兒的創造力可能永遠會沉睡下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各種手工活動中,并嘗試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到手工作品中,這樣不僅能體現創意,更能讓幼兒的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 戶外活動,親近自然快樂
戶外活動能讓幼兒在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提高感受能力。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在孩子沒有打開書本按照音節讀書之前先鼓勵幼兒閱讀大自然這本書。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投入到戶外活動中,在大自然中發揮創造力,展開創意的玩耍活動。幼兒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素材展開各種創意活動,并發展自己的動手能力。
在學習《春天的顏色》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展開戶外活動,嘗試親近大自然,同時也將有趣的動手操作和活動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思考如何才能繪制大自然的風光,采用何種方法能更逼真地展現大自然。不少幼兒都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獲得了啟發。如有幼兒通過親手觸摸的方式感受到樹皮的粗糙,于是在繪制圖案時提出可以將鉛筆屑作為樹皮,貼在繪制的樹干上,這樣不僅能展現出樹的顏色,更能增加觸感。還有幼兒發現不少植物有豐富的汁液,且有一定的顏色,于是別出心裁地想到了收集草木的汁液,并用其代替顏料進行繪畫。教師最后讓幼兒帶著自己的作品再次進入大自然,并對比分析,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能準確地再現大自然的唯美風光。這樣的活動讓幼兒從大自然中獲得豐富的素材,這樣能讓幼兒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也能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和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幼兒能感受更多的快樂,同時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接觸大自然,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 家務活動,滲透人文思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逐步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會因為舍不得而不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教師要聯系孩子的家長,改變其錯誤的認知,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智慧在其手指尖上。如果家長能組織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將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送給媽媽的禮物》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將家務勞動作為獻給媽媽的一份生日禮物。如可以鼓勵幼兒參與到包餛飩的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可以發現,原來包餛飩并不容易。如有幼兒提出:“放肉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少了,餛飩不好吃,如果多了,就會漏出來,包不起來”還有幼兒提出:“包餛飩很容易弄破皮,如果弄破了就浪費了皮子。”還有幼兒提出:“如果包得不緊也不行,放到水里一燒就糊了,這樣就沒法吃了。”教師鼓勵幼兒發現自己和媽媽包餛飩的區別:“誰的餛飩最好看,包餛飩的速度更快呢?”如有幼兒發現:“媽媽包餛飩非常快,我只包了一個,媽媽就已經包了三四個了。媽媽真的很了不起。”幼兒發現,原來做家務真的很不容易,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媽媽操持家務的不易,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媽媽。
參與各種家務活動能讓孩子成為心靈手巧之人,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幼兒講述有關勤學習、愛勞動的小故事,又或者講述尊重父母、孝敬長輩的小故事,讓孩子的思想情操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幼兒教學中,如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是教師的責任,同時也和孩子生活的家庭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給孩子創造動手的環境,并指導孩子的家長如何在家中配合教學,鼓勵孩子參與家務等各種動手操作活動。這樣能讓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讓其動手能力得到提升,進而促使其終生獲益。
參考文獻:
[1]許燕顏.淺析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操作材料及操作性學習方式與幼兒創新能力發展的關系[J].學前教育研究,2004(7).
[2]張利.鼓勵動手實踐促進幼兒身心發展[N].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2).
作者簡介:運麗萍,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泉山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