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豪


【摘要】 教師應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要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過程,加強數學學習的活動,提供學生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在《平行四邊形》這一節課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拼、畫、設計圖形等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借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
【關鍵詞】 平行四邊形 課程標準 動手操作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9-085-01
隨著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寧波市鄞州實驗學校戎利榮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新課教學,圍繞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及其應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二、總體評析
1、以學生活動探索為主線
戎老師采用了活動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精心設置的一個個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合作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很自然地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及其應用,并把這些新學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
2、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基礎
新課標指出: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本節課戎老師充分做到了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新問題,讓學生通過拼、畫、設計圖形等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全程參與到新知的發現、探索、驗證和應用的過程中來,把課堂最大限度地還給了學生。
3、以學生獲得知識為目的
數學思想方法是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的,學生對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會和掌握都要經過較長時間、不同內容的的學習才能真正達到。老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的同時,適時向學生滲透分類、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培養學生善于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全面而靈活地思考問題,讓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4、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優化學習內容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教益,還要靠教師的善于運用。本節課中戎老師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識結構,把它分成了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簡單應用這樣兩部分。然后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給學生充分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總之,“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我們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