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英
【摘 要】“空間與圖形”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安排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化;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臻g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可以說沒有空間觀念就沒有任何的發明創造,因此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空間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空間觀念;低年級;情景;生活;動手操作;想象
“空間與圖形”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安排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化;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可以說沒有空間觀念就沒有任何的發明創造,因此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空間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活動課《小小設計師》為例,談談發展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的幾點思考:
一、課堂回放
片段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卡通人物“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到裝修公司找裝修材料的情景。
2. 學生在情景中欣賞:墻紙、窗簾布、地板……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設計的圖案。
片段二: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師:請同學們在老師的神秘禮物里選取4個圖形小組合作設計美麗的圖案。
1. 學生們紛紛在組內合作完成作品設計,并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2. 小組派代表說說怎樣設計的。(教師相機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
師:(指著沒有相同圖形的作品)孩子們,這些作品有利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設計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的圖形不相同。
師:誰有妙招把這些作品都變成利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設計呢?
生:和別的小組借一些相同圖形來拼擺。
3. 小組之間互助,解決個別小組的圖案沒有相同圖形的問題。
4. 師生小結:原來用同一個基本圖形通過平移、旋轉、軸對稱才可以得到這些美麗的圖案。
片段三:創新設計生活物品的圖案。
1. 學生在輕快音樂下,邊欣賞藝術品,邊說出運用了圖形的什么運動設計的。
2. 為生活用品:帽子、雨傘、袋子……設計出美麗的圖案。
3. 學生作品欣賞。
學生代表介紹設計理念:基本圖形是什么,發生了怎樣的運動。
《小小設計師》是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內容有趣而富有挑戰性。學生們通過實踐操作,能夠進一步鞏固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創設情景,提供愉悅的學習氛圍
低年級受認識水平的影響,他們對于抽象的空間圖形的理解總是很模糊,但對于現實中可接觸到的客觀事物他們卻總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如創設生活情境、實物情境、游戲情境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空間認知經驗,從而建立并發展空間觀念。例如,本課例《小小設計師》的教學,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到裝修公司找裝修材料的情景,用自己喜歡的圖案為“圍裙媽媽”設計餐桌布的情景,這些富有童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三、聯系生活,提供豐富的經驗
空間感的形成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培養空間觀念要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空間,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
課例中,學生一開始就在輕松的音樂環境下欣賞一張張圖片,他們發出一聲聲“哇”的贊嘆聲,確實感受到了這些圖案的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圖形運動形象,為后面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積累豐富的直觀經驗。片段三中,學生們邊欣賞藝術品,邊說出運用了圖形的什么運動設計的,以及小組合作為生活用品:帽子、雨傘、袋子……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這些活動不僅體現了“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中去”的新課標理念,更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更豐富多樣的生活經驗。
四、動手操作,提供發展的平臺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對空間與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視覺觀察。實踐操作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具有直觀形象,易于激發學生興趣,便于構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如課例中的兩次操作活動,是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的活動,活動中學生加深了對圖形運動的方法的認識以及對軸對稱、平移、旋轉的理解與運用,從而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學習數學是讓學生做數學的過程,老師不應該因為怕太浪費時間;秩序太亂、不好調控;或是受到學習用具的限制,對一些操作類活動就能省則省了,或索性用多媒體的演示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使他們把視聽覺、觸覺、運動覺等協同利用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在操作中對數學知識的感知最強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這樣他們的空間觀念會更易于形成和鞏固。但是要強調動手操作活動不能“作秀”,一定要有明確的操作要求,教師要及時引導,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才能為孩子的空間觀念提供強而有力的發展平臺。
五、放飛想象,延伸空間觀念
一味拘泥于“動手操作”,僅僅依賴“動手操作”來幫助建立圖形的空間觀念是不夠的,試想一下,一旦學生沒有了動手操作的材料及動手操作的可能性的時候,解決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不就要茫然失措了嗎?在課例中,學生在動手為生活用品設計圖案前,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需要的圖案和你需要的步驟,然后再動手設計。學生們有了之前的操作經驗和方法,大膽放飛想象,創新設計,這樣既能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又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痹诮虒W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觀察和操作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力,使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延伸和升華。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很差,空間觀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采用更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的數學素養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2]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