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詩文是一匹錦緞
那么典故就是華美的刺繡
一道水波,一片禽羽
都有很深的“講究”
精致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
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
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
那些詩文中的常用典故吧
全都記住之后
縱使不能“賭書潑茶”
也可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書中華”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比翼鳥、連理枝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兩只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
連生在一起的兩個樹枝,比如恩愛夫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3、破鏡重圓
樂昌公主與丈夫失散后憑借每人一半的鏡子重聚,喻夫妻失散后重新相會。
唐羅虬《比紅兒詩》之五十八:“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4、爛柯
任昉《述異記》講述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5、長城
南朝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后以此稱能抵御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6、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后,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后以此喻隱居避世。
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7、長亭
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別。后“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8、尺素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為書信代稱。
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9、登高
重陽有登高習俗。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東山高臥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后指隱居。
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晚。”
11、杜康
傳說杜康發明了酒。后以此作為酒的代稱。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2、東籬
語出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多以“東籬”表現歸隱之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寒食
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
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14、汗青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干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書稿、史書。
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紅豆
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
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6、畫眉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愛。
唐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17、金烏
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后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
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18、勞歌
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
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9、樓蘭
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
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李白《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0、夢蝶
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后比喻做夢、夢幻。后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唐李商隱《無題》:“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宋陸游《閑游》之三:“困臥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
21、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后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
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2、三徑
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里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23、桑榆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王勃《滕王閣序》:“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4、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5、雙鯉、雙魚
古人寄信,將信結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后因此將其比作書信。
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26、黍離
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后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7、商女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很,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28、投筆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后指棄文從武。
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勛。”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9、陽關
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
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30、折柳
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并折柳枝相贈。后指送別。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1、折腰
陶淵明因不愿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2、哀鴻
比喻悲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33、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辭。
唐李群玉《自泮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元謝應芳《水調歌頭·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謝寄來雙鯉,白雪陽春數曲,為我和巴謳。”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
34、白云蒼狗
亦叫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蒼狗。
35、獻芹
也說“芹獻”。《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后,竟“蜇于口,慘于腹”。
后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
36、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堅守信約。
唐李白《長干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37、冰心(冰雪)
①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莢蓉褸送辛漸》)
②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3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
宋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唐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表惋惜。
唐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39、嬋娟
原指姿態美好,多用來形容女子。因人們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稱月亮為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0、柳營
指軍營,《史記》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方可入營。后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唐鮑溶《贈李黯將軍》:“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摘自《詩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