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活動觀摩、研評,是幼兒教師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成長最直接、最常見的一種途徑,是幼兒教師在教育行動中獲得處理復雜的、不確定情境中的知識和能力,甚至是獲得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活動目標;背景;途徑;方法
在各種各樣的幼兒園教育觀評活動中,普遍存在著“觀得多,思得少;聽得多,評得少”的現象。究其原因,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觀評的目的性不明,沒有任務。幼兒園教師參加觀評活動,往往是服從幼兒園的安排,而非個人的需要,或者只是完成個人觀課節數的要求,所以常常是“人在心不在”,更談不上觀后評了。二是觀評的內容不解,沒有方法。幼兒園教師在觀評活動中大多是只用眼和耳,卻不會用腦和口,一方面受到傳統教研模式的限制,即被動式觀評;另一方面也受到個人能力的限制,不知道觀什么,評什么,怎么觀,怎么評。因此,圍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構成要素進行觀評,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在幼兒園,每一個教育活動都由活動產生背景、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三個主要因素構成,缺少任何一個部分,都是不完整的。而這三個部分又是緊密相關、無法獨立存在的,它們相互產生、相互影響。
活動產生背景,即活動從哪里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對各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時又提出了“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要產生,比如小班健康活動《勇敢的小雪人》就來自“3-4歲幼兒能延地面直線或在較矮物體上走一段;分散跑時能躲避他人的碰撞”的發展需要。幼兒總是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對事物充滿興趣,所以幼兒園生成教育活動往往來自幼兒的生活和興趣,比如秋天幼兒午餐后的散步活動,各種各樣飄落的樹葉引起了幼兒關注,在撿落葉、觀察比較樹葉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于是主題綜合教育活動《樹葉》就產生了。
找準活動從哪里來,也就能清楚地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以及幼兒的興趣點和已有經驗層次,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無疑是最基礎的基礎。
活動目標,即活動將把幼兒帶到哪里去。目標體現的是教育活動的價值、引領和自我教育,即活動目標不僅要體現活動材料的價值,同時也要體現活動材料對幼兒的引領,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可能達到的目標,充分體現教育活動的主體性、指向性和可測性。比如大班藝術活動《好玩的沙畫》,活動目標是:體驗沙畫創意的新奇,感受創作的快樂;初步嘗試運用撒、摳,抓,刮,漏等方法進行沙畫創作;嘗試用新的材料和多種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從目標的表述上體現了活動的主體性,即幼兒體驗、感受、幼兒嘗試、幼兒表達;從目標的維度上體現了活動的指向性,即在情感、認知和能力三個方面要達成的目標;從目標的內容上體現了活動的可測性,即幼兒對沙畫的好奇心、創作的欲望以及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更是把活動選材——沙畫所帶來的奇妙的教育價值體現了出來,通過引領幼兒想象、創作和自由表達,獲得沙畫的相關知識和藝術表現技能。
準確解讀活動目標,是教師對學科領域價值的深層領悟、對活動方向的準確把握的專業要求。
教育活動內容,即通過什么途徑或方法,發揮選材的作用,實現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一個教育活動最直接最可見的部分就是活動內容,它是由教與學這兩種活動組成的復合性活動。如何教,如何學,教學如何相長,教與學是如何實現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觀評活動的主要內容。《指南》指出:“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也就是說,幼兒的原有經驗、知識是教與學的起點,也是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指南》又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可見,幼兒是在游戲中學,是一種自發自愿又自主的活動。因此,無論是教的策略還是學的方法,不僅要以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還要以幫助和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建構新知為最終目的。例如大班語言活動《動物服務中心》,整個活動以幼兒熟悉認識的動物為基礎,創設生活情境,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斷回憶、運用各種動物的特征或習性的過程中,通過設疑、猜想、模仿等方式,激發幼兒一路探尋、一路想象、一路表達,從說一個短句,到說一句完整的話,到說一段話,層層遞進,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情景中深度感知體驗助人的快樂、大膽探索解決問題后的新知建構中完成了整個活動。
幼兒園教師的觀評活動是獲得教育技能、專業成長的一種學習方式,而這樣的學習必須是本人心智積極參與的過程。只有這樣,教育的智慧才能在心靈扎根、生長、開花、結果;也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回歸原旨,尊重幼兒,為幼兒營造自由、平等的教育環境,讓幼兒享受快樂而有尊嚴的童年生活。
參考文獻:
[1]崔永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J].教育研究,2012(5).
[2]韓月紅.“學”與“教”的原點性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3(5).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教育部,2012(9).
作者簡介:吳萍,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