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層建筑的安全問題出發,分析高層建筑安全疏散整治對策,以求更好的滿足現代高層建筑對消防安全的需要。
關鍵詞:消防;高層建筑;安全疏散;疏散出口
1 前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突飛猛進,出現了許多大體積的綜合性高層建筑,這對改善城市景觀和人民居住條件起到了積極作用。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是人們普遍關心而又面臨的難題,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由于高層建筑的安全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特別是在安全疏散方面問題突出,需要人們認真思考、共同研究,以便尋求應對策略。
2 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的特點及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
2.1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的特點
2.1.1 火勢蔓延速度快
高層建筑樓梯間、管道井、電梯井、風道、電纜井、排氣道等豎向管道井,若分隔不好,火災時易形成煙囪效應。
2.1.2 疏散困難
由于層數多、垂直距離大,人員疏散至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也稍長,加上人員集中,煙氣因豎井拔氣向上擴散快,增加了疏散難度。
2.1.3 撲救難度大
由于樓層過高,消防人員無法接近著火點,外力撲救效果有限。消防車舉高不夠、消防供水壓力不足等問題也都增大了撲救難度。
2.1.4 用電設備及電氣線路負荷密度高
由于高層建筑供電要求高,一般均要求有兩個以上的高壓供電電源。又由于層數較多、住戶多,其用電量量大、負荷密度高。
2.1.5 水系統管網復雜
由于樓位較多,室外環網較大,設置閥門較多,加上各樓高度不一,供水壓力要求不同,小區內往往設置共用消防水泵和水箱,形成管網并聯、串聯相互銜接,管道連接十分復雜。
2.1.6 消防車道與小區綠化矛盾尖銳
一些高級住宅社區為提升品質,大面積綠化時對火災撲救場地不進行硬化處理,無法支撐消防車施行登高撲救作業。
2.2 高層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
2.2.1 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差
消防設備缺損,防火門擅自拆改;樓梯間以及前室的常閉式的防火門經常由于損壞或者長期保持展開的狀態致使不能密閉;消火栓箱內的栓口、水帶、水槍配置不全,滅火器的過期或者丟失;消防水泵由于故障不能正常啟動或者一直處于手動狀態,以及管網內、屋頂水箱和消防水池無水這些較為突出,消火栓被圈占、遮擋,消火栓配件丟失、損壞等現象普遍,大大降低了消防安全系數,導致火災發生后不能及時控制,小火變大火,造成嚴重后果。
2.2.2 堵塞通道,疏散困難
一些高層建筑的建筑與建筑之間,安全距離不足,一些業主在道路上隨意停放車輛,臨街商戶占道經營,堵塞消防車通道;樓梯間、樓門口、樓梯拐角、走道亂堆摩托車、家具等可燃物,影響人員疏散。
2.2.3 火災荷載,燃燒迅速
現代家居、裝修多為追求豪華舒適而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且日常家居用品多為人造材料及化纖織物,因而火災荷載大,燃燒迅速,且燃燒時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及煙霧,加上建筑空間相對狹小,通風條件差,有毒氣體和煙霧一時難以散去,極易造成人員傷亡。高層建筑的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等豎井在火災發生時往往易成為火災蔓延的通道,起到助長火勢的作用,對人員安全疏散和火災撲救造成巨大困難。
2.2.4 管理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
未按要求組織開展防火檢查、巡查,不能及時發現并消除火災隱患。
2.2.5 消防宣傳力度不大
近年來,消防監督部門和社會新聞媒體在消防宣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有所增強,但由于受財力、物力、人力以及群眾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制約,群眾消防安全知識的普及還遠遠不夠,缺乏基本的防火、滅火知識。直接導致許多居民住宅火災的發生。
2.2.6其他
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淡漠、逃生自救能力不強,發生火災后不能正確判斷火勢、正確選擇逃生路線。現在的居民住宅防盜要求高,多數住戶裝設有防盜欄、防盜門,因而給人員的疏散和外部滅火、救援帶來很大困難。大量私家車占據小區主干道和消防通道成為消防救援首要障礙。私家車的劇增不僅給小區停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更是給小區消防救援帶來嚴重威脅,消防通道被堵塞,成為消防救援的首要障礙。
3 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的若干對策
3.1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線
發生火災時,引導人們向不受火災威脅的地方撤離。為保證安全地撤離危險區域,建筑物應設置必要的疏散設施。應事先制定疏散計劃,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線;確定建筑物內某點至安全出口的時間和距離,計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員撤出危險區域的疏散時間,保證走道和樓梯等的通行能力,還必須設置指示疏散、離開危險區的視聽信號。
3.2合理布置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發生火災時,建筑內人員從火災現場逃往安全場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設置應保證逃離火場的人員進入走道后,能順利地繼續通行至樓梯間,達到安全地帶。走道應簡捷,并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誘導燈。在1.8m 高度內不宜設置管道、門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盡量避免設置袋形走道。疏散走道的寬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
3.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為了保證人們在火災時向兩個不同疏散方向進行疏散,一般應在靠近主題建筑標準層或其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出口處設置疏散出口。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應盡量靠近外墻設置。如因條件限制,將疏散樓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時,應設有機械正壓送風設施,以利安全疏散。有的綜合性高層建筑有多種用途,在設計中必須做到車流與人流和消防營救安全分隔,百貨商場與其上各層得辦公、住宿人員分隔。安全出口(門或樓梯出口)的布置應均勻,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
3.4 合理布置疏散樓梯
疏散樓梯宜設置在標準層 的兩端,以便于為人們提供兩個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線。疏散樓梯宜靠近電梯設置。發生火災時,人們習慣于利用經常走的疏散路線進行疏散,而電梯則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垂直交通運輸工具, 靠近電梯設置疏散樓梯, 可將常用疏散路線與緊急疏散路線相結合,有利于人們快速疏散。疏散樓梯宜靠外墻設置。這種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帶開敞前室的疏散樓梯間,同時,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風和進行火災的撲救。 疏散樓梯應保持上、下暢通。高層建筑的疏散樓梯宜通至平屋頂,以便當向下疏散的路徑發生堵塞或被煙氣切斷時,人員能上到屋頂暫時避難,等待消防部門利用登高車或直升機進行救援。通向屋面的門或窗應向外開啟。應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線相互交叉。高層部分的疏散樓梯不應和低層公共部分 的交通大廳、樓梯間、自動扶梯混雜交叉,以免緊急疏散時兩部分人流發生沖突,引起堵塞和意外傷亡。
3.5 合理設置疏散門
疏散門是人員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當開向疏散樓梯或疏散樓梯間的門完全開啟時,不應減小樓梯平臺的有效寬度。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人場門、疏散出口不應設置門檻,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m 范圍內不應設置臺階,疏散門應為推閂式外開門,高層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挑出寬度不小于1.0m 的防護挑檐。
3.6 避難層(間)的合理設計
建筑高度超過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筑應設置避難層。凈面積可按5 人/ m2 計算。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應大于50m,以便火災時可將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用云梯救援下來,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于50 m。避難層四周的墻體及避難層內的隔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h,隔墻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避難層可與設備層結合布置。避難層應至少有兩個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通向避難層的疏散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樓梯間的門宜向避難層開啟,在避難層進人樓梯間的人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應設應急照明,避難層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應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火災時停留為數眾多的避難者,為了及時和防災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門互通信息,避難層應設有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4 結語
伴隨當前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建筑總量中高層建筑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消防安全的狀況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發展和建設。所以,確保消防安全是各組織、社會團體、相關企業單位、消防機關以及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這就需要各個單位以及其所屬的職員,對于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有充分的認識,認真履職、恪盡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并且彼此之間加強合作,切實地為保證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G B 5 0 0 1 6----2 0 1 4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S ] .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 0 1 4.
[ 2 ] 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G B 1 3 4 9 5. 1---2 0 1 5 消防安全標志[ S ] .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 0 1 5 .
作者簡介:
李建飛,男,本科,現就職于河北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建筑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