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7月7日,支付寶客戶端里的“螞蟻森林”平臺顯示,四川平武縣的關壩自然保護區的1823萬平方米“綠色能量”兌換保護地塊已經全部申領完畢,“新保護地準備中”。此時,距離5月15日下午4點,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井賢棟在關壩宣布“螞蟻森林”平臺上線關壩自然保護地申領項目僅53天。
在此項目中,每4.1kg“綠色能量”可兌換1平方米保護地10年保護權。上線首日即有超過100萬支付寶用戶通過能量兌換,成為關壩生態脫貧的支持者。
平武縣關壩自然保護區是阿里生態脫貧首個試點縣。這片距離縣城18公里、面積40.3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東連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南鄰老河溝公益保護地,南鄰余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是小河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豐富,具有重要的生態區位,同時也是平武縣貧困村之一。
一邊是亟待發展的民眾,一邊是寶貴而脆弱的自然,如何保護這片土地的生態環境?誰在籌謀發展?這些探索和投入,構成了阿里生態脫貧保護和發展雙贏的鏈條,也讓關壩成為生態模式探索的重要“試驗田”。
“今天回來就發現有外地在村里釣魚的,過去讓他們收拾東西,告訴他們我們村的魚是全村的集體財產”,“請兩個釣魚人和我們四個一起,來到村委會后面的小河里面,把四條石爬鮡放在河道里,有點懵的它們好一會才反應過來游走!”7月17日,關壩養蜂合作社理事長、關壩自然保護區巡護隊隊員李芯銳,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熊貓故鄉的返鄉養蜂人李芯銳”里寫下了這些文字。
這篇題為《什么是保護?——四條放生魚引發的評論》閱讀量超過2000,獲贊的同時更讓人感到重要的,是關壩村民重視生態的主動性和行動力。
在關壩山區,傳統生計就是打獵、挖藥、電魚。在村民看來,靠山吃山再自然不過,跟法律更扯不上關系。但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們發現,綠水青山變了,關壩溝里很難再看到野生動物的蹤跡,珍貴的冷水魚石爬鮡也幾乎絕跡。生態變了,村里的支柱產業蜂蜜在質量和產能上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如何協調,一直是擺在中國鄉村地區的一個突出矛盾。在2013年前的關壩,這個問題可能更嚴重,環境和經濟面臨“雙輸”。
2012年,關壩人喬良返鄉競選當上了村長,也由此拉開了關壩“內外聯動”的生態發展運動。一方面,以耗費資源、破壞生態為代價的生產生活方式必須改變;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又必須實現?,F實的出路在哪里?關壩村給出的答案是凝聚政府、社會、村民三方力量,開創性地建立自然保護小區——建巡護隊,保護關壩溝內的林地、水源和野生動物;發展蜂蜜、烏仁核桃等村級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利潤返回社區。
在一件事情中,內因起決定性作用,于是,一支以返鄉青年為主力的關壩發展內生力量逐漸形成了?!靶茇埞枢l的返鄉養蜂人李芯銳”就是其中之一,“18歲之前沒出過關壩,對青山綠水習以為常,毫無感覺”,直到遠赴干旱的甘肅服兵役,才明白綠水青山有多珍貴。“年輕時想走出窮山惡水,出去后才發現,家鄉真的是天堂。”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生態的價值。
2011年,20歲的李芯銳退伍還鄉后,正趕上民間環保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來幫關壩村發展養蜂產業,經常駐扎關壩,又恰巧住在村口李芯銳的家里。他聽山水的專家和村干部每晚開會聊天,才知道背后的邏輯和意義?!按謇锶酥恢酪汛笊椒馄饋砹?,讓他們另尋發展出路,抵觸情緒比較大。外面的人連夜開會給我們做事,我們自己在干嘛?”出于對建立保護小區的認同,李芯銳決定入伙。他加入了巡護隊,又從父親手里接過養蜂合作社,開始幫全村人賺錢。
與李芯銳相似,郭強、孟杰、高明兵、胡建春、黃民等青年也陸續返鄉,通過競選分別擔任關壩的核桃社理事長、保護小區理事長、巡護隊長……這個被戲稱為“七個葫蘆娃”的七人組,幾乎承包了村里的主要發展事務,是關壩村建設的指揮部和主力軍。
他們從當地特色的石爬鮡保護起步,拼勁全力帶領村民走上拯救綠水青山之路。這種曾經在關壩河溝里常見的冷水魚,因為過度捕撈,到上世紀90年代末在關壩溝幾乎絕跡。同時市場價格飆升,隨即關壩人意識到這魚是個好東西,于是開始一邊巡護,一邊增殖放養。直到2016年,自然生長的小魚苗開始在河灘上曬太陽。
村民分紅除了合作社的提成,還有一部分來自出售冷水魚的收益。自2016年關壩自然保護小區成立,村民開始增殖放養冷水魚,在捕撈期日夜守護,目前保守經濟估值已經達到20萬元以上。冷水魚有望成為關壩產業發展的另一個希望。
強大的內生動力,加上平武政府、社會機構多年的保護工作、生態產業規劃為這里打下的較好基礎,阿里巴巴將這里作為生態扶貧的首個試點,以期通過科技平臺的連接,把原有已試點的一些工作整合起來,推到真正的市場里錘煉、升級,發展彌補原有商業運營能力中較為薄弱的一環。
關壩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高達74%,境內還有雪寶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河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老河溝公益保護地等,并被譽為“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由于這里生態環境保護價值較高,無法簡單、快速地進行大規模資源開發,從而導致民生基礎發展受限。
“保護剛起步,我們在資源轉變為資本的路上也剛起步?!贝逯鴨塘甲鳛橐淮逯餍墓?,對下一步怎么走,也有些吃不準。“很多事情要做,需要有專業的人來幫忙規劃和實現?!睘榇?,阿里巴巴與當地政府及環保機構合作,整合現有生態環境保護成果,再結合互聯網技術及模式,推動生態價值向商業價值轉化。
“生態脫貧是一條沒有車轍印的未來路,發動民間力量參與,將是一條可探索的前路?!碧一ㄔ瓷鷳B保護基金會副總裁馬劍說。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一家關注自然保護地的非營利環境保護機構,致力于用公益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商業的手法保護我們關愛的凈土。桃花源曾在平武建立了第一個民間參與保護的公益保護地老河溝自然保護區。在馬劍看來,“大體量的企業持全部資源投入生態脫貧,這還是第一次?!?/p>
作為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在平武生態保護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桃花源將負責制定保護地標準、指南,同時聯合保護地聯盟中多家NGO在平武規劃、挑選與建設運營多個社區型保護地,把好的模式復制推廣開去。
同樣參與進來的社會組織還有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這家由北京大學呂植教授創辦于2007年的社會組織,從事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作為保護地聯盟成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在平武縣關壩村進行了多年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實踐。這次平武縣第一塊上線螞蟻森林的社區型保護地關壩自然保護地(關壩保護小區)就是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落地運營。
不僅如此,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還將對阿里巴巴生態脫貧合作縣域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評估,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生態產業;并將在此過程中開展研究工作,為政府提供實現GEP和GDP雙增長以及百姓增收的途徑和案例分析,為生態脫貧落地提供理論基礎。
可生態逐漸好轉,發展卻遇到了瓶頸?!瓣P壩這兒多林地少耕地,地理位置又偏僻,產品運不出去。外人看來的好山好水,其實很難變成資源。”這是村支書喬良的煩惱,也是關壩發展的瓶頸。
如何把保護的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發展的資本,是喬良和他的伙伴們,想的最多的問題。
關壩的煩惱正是阿里巴巴的擅長。在關壩,幾乎家家養蜂,這不僅是當地的文化傳承,也是平武縣重要的脫貧手段。發展蜂蜜,不需要土地,也不與畜牧業爭搶飼料,投入小見效快。同時,蜂蜜又是環境友好型產業,養蜂產業發達,生態也能得到涵養。

于是,打造當地蜂蜜品牌成為生態扶貧首選。產業發展合作伙伴——阿里電商合作伙伴王淑娟來到關壩。這名四川青川的普通年輕人,在2008年“5·12”地震后毅然回到家鄉開始養蜂,銷售家鄉的生態農產品,現在已經是一名年銷售額2000萬元的優秀電商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生態扶貧項目相關人士介紹,對于如何生產出優質產品、如何打造品牌、如何銷售,以及如何與農戶交流方面,王淑娟都有豐富的經驗,希望通過與王淑娟的產業發展合作,不僅幫助平武的蜂蜜賣出去,也讓平武的年輕人了解電商平臺的操作模式,了解如何打造消費者喜歡的生態產品,更為當地龍頭企業參與利用電商模式助力生態扶貧提供參考,建立信心。
近10年的努力,外來的經驗和智慧,加上本土本鄉的發展動力和決心,再加上社會組織的力量和科研機構的專業性,最終讓關壩完成了一次“逆襲”。2017年,關壩人均收入達到近1萬元,從木皮鄉墊底的老大難,一躍成為平武先進。
這一年,村里第一次分紅,每人分得了250元。錢不多,但讓那些持觀望甚至質疑態度的村民看到了希望,青山綠水有可能變成兜里的真金白銀。
也是在這一年,關壩在喬良等人的推動下制定了村規民約——不許在關壩溝打獵挖藥電魚,如有違反,就不能得到村級合作社的分紅。每個村民都在公告紙上簽了字。效果出奇地好。
還是這一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脫貧基金,五年投入100億,30多位合伙人集體到場,發布了這個阿里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戰略;并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100 億元參與脫貧攻堅。生態扶貧是五個維度之一。
阿里巴巴助力脫貧的核心理念,注重“授人以漁”,不僅要幫助貧困人群致富脫貧,更要幫助他們具備內生發展的能力,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主席馬云認為:“扶貧、脫貧、致富是三個不同的階段,扶貧是授人以魚,脫貧是授人以漁,致富則是造魚塘,為脫貧創造條件?!?/p>
“保護生態不是封起來不動,而是得用,還得用好?!眴塘颊f。目前關壩村民收益中,15%來自生態效益,巡護收入、合作社提成、甚至給慕名參觀者做旅游導覽。“我理想的情況是,生態收益能達到村民收入的80%”,喬良說,這樣,綠水青山才能轉換成可持續的經濟收益。
“山山水水保護起來之后,老百姓還沒有從好山好水中獲得經濟的可持續性收入,這很關鍵?!?018年6月,在和當地官員深聊幾次,又跟當地護林工一起巡了一趟山之后,阿里脫貧基金副主席、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深有感觸,“螞蟻金服的‘螞蟻森林團隊從2016年起開展種樹和保護地工作,我們發現,生物多樣性價值豐富或生態環境惡劣的兩極分化地區,往往也是我國極端貧困發生的地區:第一種情況,在寸草不生的荒漠化區域,貧瘠的土地無法為當地百姓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第二種情況,在保護價值較高的地區,又因承擔更多保護的責任,不能簡單、快速地進行資源開發活動,而導致民生基礎發展受限。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和扶貧雙贏的道路,是艱巨的挑戰,也是必然的選擇。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是我們接下去想做的探索,聯合生態的力量,加入科技的元素,通過螞蟻森林的用戶關注度,讓大家知道保護地的好山好水,讓大山之中的大自然饋贈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