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廣利 韓庚
摘要:新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要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強化價值引領,細化軟性植入,真正實現在課堂教學主渠道中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立體化育人,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
關鍵詞:高職;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1.課程建設——課程是基礎
“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尊重課程建設規律,切實強化課程建設管理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基礎。合理分配教學模塊,找準切入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課程內容,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結構。
2.思政建設——思政是導向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從而導致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之間的割裂甚至沖突。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正是在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律的前提下,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專業課程應以“課程思政”的新理念為指南,從思政課程不斷汲取精神養分,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3.培養“德育”、“智育”雙能的師資隊伍——師資是關鍵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課程思政”建設要靠教師去落實,首先考驗的是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建設一支既具有專業素養又具有自覺“育德意識”和較強“育德能力”的教師隊伍,是確保所有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人才資源保障。
4.善用“無痕融入”的教學方法——方法是手段
現代大學生思想前衛、信息多元,有自己的主見和個性,如果德育教育還停留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生搬硬套,只會培養更多的“低頭族”,甚至會因為學生的逆反心理而產生反效果。借鑒優秀的“情節植入廣告”的手法,設計好每個知識模塊的最佳契合點,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無痕跡的軟性融入德育內容,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先期探索中,以海事管理專業《船舶與船員管理》課程做試點,把“講好專業故事,讓思想政治教育無痕融入課程教學”作為目標,總結出一套契合本課程的“無痕融入”的教學方法,諸如“引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法律意識”“增強團隊精神”等的融入教學獲得良好反響。
4.1案例分析引導,引領學生樹立牢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課程可以潛移默化的加入涉外貿易、企業糾紛、公司管理、船員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案例,我在備課過程中精心挑選合適的案例,這種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正確結論的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無痕”融入課程教學,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受到思想教育。
4.2植入大政方針,使學生感受國家的進步
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經常做出一些修改,針對這些國內法規的修改特別是有關簡政放權的修訂,夾敘夾議,宣傳政府大政方針以及修法的積極意義。近年來我國廢除了很多過時的行業條例、刪改了部分不合時宜的法律條款,極大的增強了企業活力、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4.3開闊學生國際視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權益
針對國際公約部分的授課,加入公約出臺的背景和局限性的介紹,共同分析公約各部分對我國的利弊。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例,美國作為非締約國卻常常以遵守國際法的程度為由來指責作為締約國的中國,揭露了部分西方國家的偽善面孔和雙重標準。告誡學生不要受到部分西方錯誤輿論的誤導,正確認識我國的國家權益,無論身在何處都要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
4.4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知法、守法、護法意識
本課程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規,在案例導入時以違法成本作為切入點,強化學生守法意識。在講解分析法律條款時適時地引入立法依據和目的,例如,《海上海事行政處罰規定》第九十一條:在作出較大數額罰款、吊銷證書的海事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本條款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保障船員即使是違法船員的權益,使學生了解法律是保障公民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這樣學生在知法的同時有了護法的動力。
4.5團隊作戰,提高學生集體榮譽感,幫助學生處理好“大我”與“小我”的關系
在授課的過程中靈活采用翻轉課堂、分組討論等教學方法,采取團隊作戰、集體加分的模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為了團隊和個人的分值,學生自覺根據各自特長分配任務、調整作戰方案。使學生體會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明白“大我”與“小我”的辯證統一。老師做最后的總結,根據各組表現綜合評分,計入學生平時成績。既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使學生懂得了如何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融合。
5.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標準是保障
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因此,“課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終必須以學生的德智綜合發展水平為檢驗標準。鑒于院校、專業、生源等的差異性,必須立足學校辦學定位、基于人才培養特色、針對學生思想特點,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評價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德育和智育的要求,并以此作為對學生評價的標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