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倍”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概念,人教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級上冊學習。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質,對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韓城小學王曉靜老師執教這一課時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反復變式,用活了教材。下面分享王老師的課例。
首先,依照例題情境,教師在黑板左側依次出示2根胡蘿卜,6根紅蘿卜,10根白蘿卜,并提出問題1:紅蘿卜的根數與胡蘿卜的根數有怎樣的關系?當學生明晰胡蘿卜有2根,把它們看成一份,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3倍后,再提出問題2:白蘿卜的根數和胡蘿卜又有怎樣的關系呢?請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圈一圈,說一說,使學生在觀察與交流中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
隨后,教師不斷變化白蘿卜、胡蘿卜、紅蘿卜的根數,使學生在變化中鞏固倍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1(見圖1):
胡蘿卜有2根,白蘿卜有()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倍。
課件出示2(見圖2):
胡蘿卜有2根,白蘿卜有()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倍。
師:如果白蘿卜有10個2根呢?有20個2根呢?有100個2根呢?你們有什么發現?生(興奮地):白蘿卜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幾倍!師: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其中的秘密!真是這樣的,胡蘿卜有2根,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份,白蘿卜有幾個這樣的一份,它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黑板右側出示(見圖3):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愛勞動的小兔子又搬來了1根胡蘿卜,現在紅蘿卜的根數與胡蘿卜的根數又有怎樣的關系呢?生: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根數的2倍。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把你的想法講給大家聽吧。生(跑到黑板前,指著講解):胡蘿卜有3根,紅蘿卜有2個3根,白蘿卜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2倍。師:小朋友們,你們和他的意見一樣嗎?生(異口同聲):一樣!師(故作糊涂狀):那我就不明白了,同樣是6根紅蘿卜,同樣是和胡蘿卜比,怎么一會兒是胡蘿卜的3倍,一會兒是胡蘿卜的2倍呢?這是為什么呢?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在小組內說一說,選出代表到前面來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開始小組內交流……

課件顯示圖4。師:小兔子們干得有點兒累了,吃掉了1根紅蘿卜,現在白蘿卜的根數與紅蘿卜又有怎樣的關系?生:白蘿卜的根數是紅蘿卜的2倍。師:你是怎么想的?生:紅蘿卜有5根,把它們看成1份,白蘿卜有2個5根,是這樣的2份,所以白蘿卜的根數是紅蘿卜的2倍……
【課例反思】
這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用足用透教材資源,用“活”了教材。小兔子拔蘿卜是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情境,教師首先利用例題主題圖,通過紅蘿卜和胡蘿卜、白蘿卜和胡蘿卜比較,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之后教師并沒有創設新的情境,而是在此基礎上,精心補充了教學片段1~3中的問題,反復變式,使學生在不斷的比較過程中鞏固了倍的概念,理解了倍的本質。
第一層次,比較的標準量不變,被比較量變化,即胡蘿卜根數不變,不斷變化白蘿卜的根數,6個2根、7個2根,進而推想10個2根、20個2根、100個2根,學生能得出“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白蘿卜有幾個這樣的一份,根數就是胡蘿卜的幾倍”。教之道在于“度”,學之道在于“悟”,沒有教師的精心預設,沒有前面反復變化的白蘿卜根數,“火候”不到,怎能有這么清楚地感悟呢?
第二層次是比較量不變,標準量變化,即紅蘿卜根數不變,將胡蘿卜數量增加到3根,讓學生與例題對比思考,探究倍數發生變化的原因。在課堂討論中,學生明白了雖然都是紅蘿卜和胡蘿卜在比較,紅蘿卜的根數沒變,胡蘿卜的根數變了,也就是比較的標準變了,所以倍數也就變了,左邊2根胡蘿卜看成1份,紅蘿卜有這樣的3份,根數就是胡蘿卜的3倍,右邊3根胡蘿卜看成1份,紅蘿卜有這樣的2份,根數就是胡蘿卜的2倍。在對比與思辨中感受到了比較標準的重要性。
第三層次,白蘿卜根數不變,改變紅蘿卜的根數,沒有花費過多時間處理,只作為反饋練習,學生均能正確解答。
(作者系動感課堂實驗區唐山市路北區教育局教研員)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