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自我客觀意識也在社會、經濟、自然等對應的認識中,提出了可持續進行的經濟發展模式,即“低碳概念”。相關的概念應用也在工業生產、建筑行業等多個領域有了現實的反饋和發展。此次就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城市化;低碳概念;建筑設計;應對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094
0 引言
目前,時代的發展已使全球的社會市場經濟朝著低碳模式為主流發展方向,而我國在現實落實貫徹相關概念生產,也是因為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為使經濟快速提高,對應人口基數增長的過程中,開始進行城市化設施的逐步完善和拓展。人為活動的擴大也使得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出現缺口,而這里碳排放量可以說是影響我國環境的主要原因,其建筑業的施工占碳排放總量的1/3以上。為此,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建筑也是大勢所趨的現象。
1 我國低碳建筑的設計發展現狀
低碳建筑主要指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選材、應用和后期的使用周期的化石能源使用的降低中,使對應施工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等污染氣體的排放量能相應降低。從社會實際的發展角度和現實施工工藝的考察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建筑設計進行能源有效利用而對人們生活空間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如:降低了大氣污染、氣候變暖、植被減少等帶來的消極影響和作用)。但在現實的建筑設計中,行業人員對低碳建筑的認識和了解也因為地區環境的不同在構建意識上存在誤區和偏差;即部分人認為大范圍的推廣低碳技術勢必會影響到整體建筑成本造價的投入,而后期進行投資效益的回饋則需要長時間的等待,但會對實際的房價出現不良的上漲狀況出現。但在當前,我國現實的建筑設計應用低碳概念來看,多數設計師還是采用應用節能減排技術,雖然能使建筑施工和使用在自身層面上,更有效、合理的體現節能效益,符合相關建筑要求。但在現實情況的分析中,得出通過依據節能的標準化流程進行建筑設計會增加總體成本投入的提高(一般在3%至6%之間),但能獲取到30%以上的節能效果,而這部分增加的投入,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可在建成后五年左右進行全部回收。
2 建筑設計中的低碳設計策略
2.1 綜合考慮建筑環境周邊屬性
我們知道,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的整體增長首先是從城市實際建設發展的前景進行現實分析;其次,才是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最后是總體經濟在現實的社會發展研究中的實際體現。而隨著群眾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生活現實需求的要求標準提高,人們在“人與自然”這一長期性生存空間的認識也在對應的主客意識的掌握中,對其兩者之間的均衡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而建筑設計師設計、創造的一系列具有可識別性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在綜合考慮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現實關系所進行的場地地形的高效利用,通過對風向、光線等的利用也能減少建筑中使用場地的占地面積、資源、設施設備的應用,而這樣的建筑設計形式也是多數建筑設計師目前形成的共識。
2.2 施工材料的綜合開發與利用
2.2.1 綠色建材的使用
在建筑和裝修材料的生產應用中,以往建筑施工需求較大,也使得對應產生的能耗和污染較多;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關鍵原因。為使建筑設計能符合當前社會發展提出的低碳概念,使我國建筑設施結構能在使用工業化成品或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對以往建筑工程產生的資源高能耗、高污染及后期建筑結構的養護進行對應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也是降低對環境污染影響的有效途徑之一。
2.2.2 材料的高效利用
進行低碳建筑設計策略能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污染物質對大氣的污染排放量。而將建筑與室內設計進行一體化的精品房開發,則能減少構成建筑這一系統化工程實際的行業組織要素及不必要材料的能耗。在高效利用材料具備的特性中,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長的材料(如:重量輕且可循環運用的鋼結構構件、紙管結構與集裝箱環保建筑材料等),有效的減少施工環節和周期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整體施工建設整體的成本投入、資源消耗和廢棄材料的污染面積的形成。資源的相關控制和再生資源的利用,則能使廢棄或老化的材料在物質方面的轉化再生中,進行持續的使用和資源生產、消耗的有效控制。
2.2.3 建筑空間的高效利用
在城市建設進程中,由于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周邊范圍的人口處于生存或現實生活的考慮,城市人口出現增長;而這樣的現象,也是直接影響著城市建設進程腳步和設施完善的關鍵。而我國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建筑師也在空間的高效利用中實現對整體面積需求的降低;即在大范圍的居住建筑需求中,城市建筑的建設設計更加注重現實生活、工作空間的有效利用。在住房面積受到施工建造限制的過程中,這樣的面積控制也是建材能耗得到降低的關鍵及能源節省的相應措施。同時,內部空間的再利用也是建筑進行良性循環的過程步驟和現實城市發展的契機。因此,在現實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在空間構建中就需考慮實際應用功能的可變性和變更的靈活性;這樣做不單單能有效延長建筑內部空間的使用效率和壽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造垃圾和返工情況的出現。
2.2.4 屋面節能設計與立體綠化網絡體系的構建
蓄水、架空、覆土種植是當前建筑屋面設計進行節能減排的關鍵措施和應用手段。而通過對建筑物體表面的綠化覆蓋,一方面美化了建筑環境,另一方面,也在利用植被自身的自凈功能、吸附功能等對相關的城市環境進行了自然生態平衡的調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低碳概念的建筑設計和措施已經成為當前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建筑企業進行建筑工程現場環境的低碳建設考慮中,其也是推動城市社會主體經濟發展的關鍵。為此,設計師在實際建筑物體的設計構思中,也要在對建設體制和觀念的創新和思維轉變中,以城市實際發展進程做基礎,并在建筑設計、施工工藝、材料選用等相關方面的溝通和反復思考中,使城市的低碳概念能在綠色城市的全局發展和建設,在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中,使我國的建筑行業能在穩定持續的發展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袁星.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商品與質量,2017(37):28.
[2]馬謙弘.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山東工業技術,2018(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