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排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趨嚴峻,阻礙了我國“低碳經濟”、“藍天工程”的發展進程,如何降低污染源排放、節能減排成為環保人的首要任務。2017年中央環保部下發文件明確指出2018年實施排污費稅改制,以排污費稅改制為契機點,強化排污企業自主申報意識、落實減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惠企政策,促進排污企業自主提標改造以降低企業排污量,不斷完善費稅改制,從而向“綠水青山、藍天工程”的環保目標大邁步前進。
關鍵詞:排污費;費改;環保稅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3.206
1 我國排污費改稅的現狀
1.1 污染源排污費征收現狀
我省排污費征收實施情況:2017年之前工作人員根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規定的核算公式(產排污系數發、物料衡算法等)手動核算,存在企業申報數據不準確、排污費征收額度出入大、征收不及時、繳費意識差等問題;2017年1月1日起排污費征收實施“污染源排污網上申報系統”網上申報,系統對企業申報數據實時監控、統計,企業需對網上自主申報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由排污企業自行負責,環保部門執行監督、審核、核繳等職能,及對排污企業的基本信息采集錄入,以此做好“費改稅”的前期鋪墊工作。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排污費征收對象分為一般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固廢處置單位、小型企業、第三產業畜禽養殖業 、建筑工地七類;污染物分為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噪聲超標及揮發性有機物五類,現行的收費標準參照《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等相關規定的計算公式及污染物當量值進行核算。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停征排污費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費,環保部門對2018年1月1日前排污費欠繳企業依法進行追繳工作,確保應收盡收。
1.2 我國排污費改稅的現狀
目前,環保稅試行近三個月,本人有幸參與費改稅的具體工作中,“費改稅”涉及環保、地稅兩大部門聯合改制,環保部門適用的是環保專網“污染源排污網上申報系統”,地稅部門適用的是“三金”系統,兩個系統要求企業申報的數據、操作流程有所不同,故費改首期申報存在平臺轉換數據不全、信息采集不準、排污企業對環保稅申報流程不熟等現實問題,無法完成智能交接,需要環保部門和地稅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專項交接。
2 排污費改稅的必要性
2.1 提高排污費征收效率、強化納稅人納稅意識
我國現實施的環境立法中,對排污費征收沒有強制性征收規定,多以罰款、滯納金形式督促排污企業繳費,或訴至法院申請強執。排污費改環保稅后,提升其法律地位,繳稅成為納稅人的義務,欠繳稅金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對排污企業具有一定限制,執行機構能夠有法可依,嚴格做到違法必究,促進企業自主繳費納稅,從而提高排污費征收率。同時企業提標改造排污設備亦可降低稅收額度,提高企業自主減排意識來達到維護生態環境的目的,一箭雙雕。
2.2 利于更好的統籌監督治理環境
現行的排污費征收標準局限于污染物排放濃度,對排放量未做具體規定,導致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只要排放濃度達標就可肆意排放,未考慮污染物排放總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部分排污企業會鉆排污費征收標準對排放總量限定值的空缺大量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而環保稅是從稅法角度對排污費規定限制,具有強制性,通過法律將征收對象、征收范圍以及納稅環節等明確納入法條,增加了收稅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加大污染監控維度使稅收的征收機構能夠檢測監督污染物排放濃度及總排污量情況,及時控制排放量過大的污染物排放,從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2.3 合理規劃資金使用
排污費征收后絕大部分用于生態環境改善治理,促進“青山綠水、藍天工程”的發展,因排污費征收沒有強制性,導致排污費征收額度不足,征收效率緩慢問題,不足以支持生態工程的常態發展,提高排污費征收額度和時效是支持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故實施費改稅,針對環保稅相較于排污費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對提高環境治理資金有所改善,資金充足對生態環境工程的推進有很大幫助。
3 費改稅的建議
3.1 費改稅的范圍
排污費征收范圍包括:污水排污費、廢氣排污費、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排污費、噪聲超標排污費、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費包括:生產污水和機艙污水排污費、鉆井泥漿與鉆屑排污費生活污水排污費和生活垃圾排污費。
目前費改稅試行中,文件要求各地縣級地稅部門2018年4月完成環保稅首期申報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承接環保部門的排污費啟動地稅部門的環保稅需要倆個部門緊密聯系溝通、共享合作、不能拆分工作,所有與環保稅相關的工作人員都需要高度重視費改交接、認真落實費改文件內容。
3.2 費改稅的標準問題
按照國務院關于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改革后,環保部將更名為“生態環境部”既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稅種“例如資源稅、城市建設維護稅、車船使用稅、耕地占用稅以及消費稅”都屬于生態環境稅收領域,應規范化納入環保稅征收范圍,實行環保稅納稅標準。
環保稅申報數據來源提倡環保職能部門對申請監測的排污企業進行監督性檢測,監督性檢測過程中所消耗的費用由排污企業承擔,作為環保稅收另一部門儲備金,可以作為對民生企業、利于國家發展的企業扶持基金或對綠色發展企業的鼓勵金。
3.3 資金管理問題
資金管理問題涉及資金、管理及使用標準等問題,上文提到環保稅收資金運用來源,為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化則需要相應的使用標準,排污費改稅后需要提上日程的就是資金使用規定了,確保證其使用方向與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目的保持一致。排污費通過費改成為環保稅法,資金使用中挪用和擠占的情況將不復存在,大幅度提高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為環境治理提供有效的資金來源合理使用到環境治理當中去。
4 總結
2018年通過排污費改稅的頒布實施、稅收的強制性特點及國家減排惠企政策,不斷完善環保稅收制度,提高排污企業減排意識,加快我國環境治理的進程,合理配發環保稅資,為我國資源優化配置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向“綠水青山、藍天工程”的環保目標前進。
作者簡介:周琳(1986-),女,遼寧鞍山人,本科,初級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污染源排污費改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