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成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我國的高速公路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高速公路的發展更進一步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設質量受到社會有關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我國的高速公路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積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并且在建筑材料的選取上、結構的組成上、施工工藝、建筑環境等多項內容上都獲得重大改變。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使公路的發展得到更好的控制,在新時期,文章對控制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的工程建設質量方法進行研究,希望對我國高速公路路基和路面工程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公路路基;填石路基;質量控制;質量標準
公路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現階段,伴隨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政策的實施,我國的公路網路也逐漸向西部發展,公路的建設環境也從平原地區。低海拔地區向高海拔地區和丘陵地區發展。和傳統的公路環境相比,現今公路的建設工藝更為復雜,并且對公路的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公路的建設人員來說,也面對著更高的挑戰。文章主要對如何控制公路的施工質量和檢測技術進行研究,下面為具體報道。
一、對填石路堤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
(一)控制填石路堤的施工。在對填石路進行修筑時注意對地表進行清理,分層填筑石塊,并使其保持平整。在填石過程中分層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壓到頂層石塊穩定為止,并且路面標高無明顯差異。填石路面要分層壓實與鋪建,具體操作方法可以使用測量煤層標高的方法,明確填石路基的厚度,根據標桿標志進行上料鋪建。填石路面的強度最小值不能低于15MPa,護坡的石料強度不能低于20MPa。用作填石路面的石料直徑不能大于路面厚度的2/3,石料的最大直徑不能超過25cm,倘若超過25cm要使用人工擺放,石料在裝運前要檢驗,將大石塊分解成碎石再進行裝運。石料運至現場后要有專人進行檢驗,倘若石塊不符合施工要求可以拒絕簽收,這對個別較大的石塊要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使用16磅的錘子進行分解。當石料的直徑大于25cm時,首先要鋪建大直徑石料,并且將面積大的部分朝下,保證石塊的平穩,然后在用小石塊找平,用石屑將縫隙填滿,最后再用壓路機壓實。鋪建石塊的直徑較大、石料質量較差、石塊間有較大縫隙、填石路基較厚時,可以將石屑、細砂、粗砂掃進填石路面的縫隙中,再用壓力水槍將其沖到下部,如此反復多次進行,直到縫隙被全部填滿。在碾壓填石路基時一定要使用大噸位的壓路機,這樣碾壓效果才會達到最好。填石里面的密度主要受到碾壓次數的控制。所以,對填石路面進行碾壓時一定要使用專人控制,并進行詳細記錄。按照試驗數據進行碾壓次數的控制,碾壓次數與試驗數據不相符時要繼續碾壓,直到符合標準。做好檢驗簽收后,再對上一層路面進行施工。倘若公路等級較低,填石路基使用倒填筑時,在填筑前,護堤坡腳要使用直徑大于30cm的石料進行碼砌。碼砌的厚度一定要符合施工要求,如果沒有明確的設計要求,并且填石路堤的高度不超過6米時,碼砌厚度的最小值不能低于1米,如果填石路堤的高度超過6米時,碼砌厚度的最小值不能低于2米.
(二)控制土石混填路堤的施工。路面壓實后,對于有較大滲水性的土石混合材料要使用分段或是分層建筑,不適合縱向填筑。如果石料來自的地方不同,并且巖石性與土石混合物的差距較大時,也要進行分段或是分層建筑。倘若不能進行分層或是分段建筑。要將硬質石料鋪設在底部,同時石塊不能過于集中或是重疊,并在上邊鋪設較軟的石料混合物,在對土石混合物進行碾壓時,倘若石料的含量大于70%時,要將直徑較大的石料鋪設在下部,并保持平穩,然后再用直徑較小的石料找平,當混合物中的石料含量小于70%時,可以使用混合鋪設土石的方法進行建設,但要注意硬質石料不能過分集中,也別是一些直徑較大的石料。填石路面的壓實度可以使用水袋發或是灌砂法進行檢測。
二、對瀝青路面的檢測技術進行研究
對瀝青路面厚度的檢測可以使用探地雷達的基本檢測法。使用時,雷達產生高頻電磁的脈沖將信號發出,信號有空氣到達路面時,一部分信號會向下加繼續傳播,一部分信號會反射回來,電磁波在路面繼續傳播,遇到的結構層不同,將會在層面產生反射。各層之間的反射波重疊合成信號。反射回來的信號有雷達接收,使用采樣技術將其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在檢測時,雷達不斷發射信號同時對反射信號進行接收,DMI自動將檢測位置進行記錄,并將這些數據存儲在計算機中。在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時,一定要使用專業的雷達軟件,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路面層厚度結果。
三、研究公路的路基和路面質量檢測的標準
(一)研究評定施工質量的數理統計方法。在對公路路面和路基的質量檢測完成后,要對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在整理實驗結果時經常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一組較好的數據里經常會出現個別差距較大的數據,如果保留這些數據會降低準確度,但是如果將這些數據舍棄,也要慎重,有時在實際檢測中會產生異常點,這是新發現的源頭。對于這類數據的保留與取舍一定要用客觀的角度進行評判。
(二)完善與提高對公路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我國現階段對公路建設的監管力度還存在很多不足,這對這些不足,本文提出一些建議:首先建立一種優秀的監督隊伍,這是有效開展監督工作的前提與保證;其次,落實好施工前的監督工作;第三,要先做好監督工作,就要完善管理體系;最后,提高施工現場的檢測管理工作,使用先進的檢測設備,使監督質量得到提高。
總結:
綜上所述,文章對公路路面和路基的工程質量進行深入研究。現階段,最先進的檢測技術就是對瀝青路面的檢測技術,在對公路的路面和路基進行施工后一定要對公路的路面和路基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測,以便保障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鐵鋒,潘懋,劉瑞珣,袁仁茂,陳鎖忠,陶蕓,徐海鵬,等.基巖斜坡變形與破壞的巖體結構模式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02):186-188.
[2] 楊為民,密榮山,李占強,王暉,王衛,李天斌,王蘭生,等.水泥粉噴樁復合地基的工程特性[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14(01):215-217.
[3] 靳曉光,王蘭生,沈軍輝,馮君,呂和林,李安洪,等.巖土工程監測在地質災害評價預測中的應用[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嗎,2010,13(S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