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
摘 要:水資源污染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政府部門在水資源的治理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應用了許多方式,PPP模式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水資源管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該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項目進場難、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監管不到位等,影響著PPP模式的有效應用,基于此,本文對PPP模式在水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PPP模式;水資源管理;應用
一、PPP模式的發展方向
水資源是公共產品政府有責任保證水資源的正常供應。一些企業在PPP模式運營過程中,為企業盈利損害公共利益,政府必須在水資源運行的同時加強監管制度。通過跟進企業管理防止企業的不良行為避免影響公共利益。水資源的管理關系到社會各界,針對水資源管理風險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落實企業應急處理預案。
政府與企業之間是平等對立關系,因此,政府與企業在水資源管理PPP運作時要相互合作通過協調共同完成項目。企業在PPP模式運行中占有主導地位,在項目決策過程中以市場原則為依據,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項目定價。政府與企業之間要信守承諾完成本身的責任與義務,企業也要認真完成PPP項目的進展。政府要對企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主動幫助和支持。政府的服務宗旨就是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水資源成本。
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保證企業在開展相關項目時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利用該模式來運營相關的水資源項目,想要讓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使政府和企業共同盈利,就需要在水資源項目的開展和管理過程中合理應用PPP模式,這樣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就會獲得相應的利潤,有效提高企業參與市場中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為政府緩解為公民提供水資源服務的工作壓力,讓該地區的公民們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其次,想要將PPP模式有效應用在水資源的管理中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經營帶來了風險。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最后,PPP項目在招標時,不能隨意進行企業的選擇,需要根據企業是內部管理情況和經營發展情況來考慮,這樣才可以保證項目的長運發展,讓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
二、PPP模式在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PPP項目進場難
大部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將環境因素對水資源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考慮,所以PPP項目融入的企業時存在一些阻礙,同時,企業也無法保證該項目的引進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所以沒有將該項目積極引進企業的發展項目中。另外,要保證水企業可以為社會公民持續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發展目標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水資源屬于公共產品,相關企業在對水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承擔起為公民提供優秀水源的責任,一部分企業在參與政府組織的項目活動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取利潤,但是想要在為社會公民負責的前提下獲取利潤,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
2、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
企業是最活躍的主體市場,由于政府部門的管理方式比較落后很難與先進的企業管理相匹配。政府作為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合作者和監管者,PPP項目能否成功運作是考驗政府的治理能力。所以政府在提高商業運作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水資源管理PPP項目就難以落實到位。政府至今沒有實現發展綠色理念,在2015年推出的水資源環保法和生態損害終身追責等法規制度時,制定出了嚴厲的生態環保懲罰體系。由于適合本地特點的綠色發展模式至今沒有建立,如何將水資源PPP項目與綠色發展相結合是政府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三、PPP模式在水資源管理中的對策及建議
1、地方政府職能轉變
新常態要求政府行為發生幾個方面的變化:從重經濟到重保障;從重權力到重責任;從重審批到重監管;從重管理到重服務;從重領導到重協商;從重數量到重質量。政府的職能轉變有兩層含義,一方面,黨政領導是地區發展的領航人,引領地區發展方向,領導地區行政改革。黨政領導必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提高商業運作能力,改變舊的觀念和行為。另一方面,防止出現“政府空轉”,提高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執行力是落實水資源PPP項目的關鍵。
2、完善水企業PPP項目進場機制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項目合作伙伴,該項目在運營的過程中所涉及利益兩個方面的,一個是企業,一個是政府,所以在實際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要將實施過程中可能獲得的經濟利潤作為主要考慮的內容,選擇可以穩定發展的水企業。在進行項目招標過程中,需要對招標的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保證合作企業尋找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保證企業在實施該項目的過程中可以獲取可觀的利潤,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政府要起到一個引領者的作用,在企業遇到問題的時候,才可以幫助企業走去困境,降低資金的投入,讓該項目可以順利進行。
3、完善水資源管理PPP模式的公民參與機制。
想要完善水資源管理PPP模式就要保障公民知情權和監督權。政府需要將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非保密信息全部公開,有權讓公民了解PPP項目的進展狀況并且給出相應對策。讓企業參與招投標項目的過程變得清晰,預防劣質企業進入水資源管理領域。其次,公民對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公民通過專業知識對項目進行評價與建議。最后,要實現政府企業與公民的三方合作關系。在水資源管理決策上進行水價調整,政府需要召開聽證會,充分考慮公民的意愿。構建政府、企業與公民的良性互動機制,有助于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高質量完成。
4、加強政府的全過程監管
在事前監管方面,對水資源PPP項目進行認真審核,加強對于水務企業資金、資質與業績的審核,考察水務企業計劃書的可行性與穩定性。水務企業對于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僅享有定價權,對于存在的風險需要在前期協議中作出明確的彈性規定。在事中監管方面,必須建立參與式監管制度,政府即時了解水務企業的重要決策和運作情況,提前研討可能存在的困難、風險和問題,并準備好預案。在長期的PPP項目合作中,政府與企業應保持例行溝通與協調。在事后監管方面,按照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協議,評估項目完工情況,處理整個項目的遺留問題。在水務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監管服務定價和服務質量。
綜合上述,PPP模式在水資源管理中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應進一步推進地方政府職能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構建地方政府公務員激勵制度,完善水務企業PPP項目進入機制,防止企業出現不規范行為,總結水資源管理PPP項目的失敗教訓,提高政府與企業的商業合作能力,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賈若飛.PPP模式在水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簡述[J].環球市場,2017(1):72-72.
[2]宿曉,王普查.基于循環經濟的中水項目PPP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5,35(1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