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佳,胡丹,林呼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 514000)
鼻咽癌(NPC)是臨床十分常見的腫瘤之一,在頭頸部腫瘤中位居前列[1,2]。目前治療主要以放療為主,但極易對其他正常組織造成放射性損傷,其中放射性口腔炎是常見并發癥,發病率高且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患者飲食,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預后恢復[3,4]。為此,對鼻咽癌患者予以放療同時,應及時給予藥物干預,從而減少口腔炎的發生。但常規西藥療效較差,隨著中醫藥的運用,中西醫結合成為臨床新思路。本文中,選用養陰解毒湯治療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炎,取得較佳效果,現總結并報道如下:
1.1 資料收集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梅州市人民醫院放療科住院放療患者共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⑴年齡18-75歲;⑵經病理學以及組織學確診為鼻咽癌;⑶體力狀況ECOG評分≤3分且預計生存期>3個月;⑷無心、肝、腎功能等重要臟器損害;⑸對本次放療及相關藥物治療均接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⑹個人及病歷資料均齊全。排除標準:⑴嚴重精神疾??;⑵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⑶治療依從性極差,不能配合本次研究;⑷資料不齊全;⑸病灶遠處轉移,無法進行放療者。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5-69歲,平均52.9歲。治療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1-68歲,平均51.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相關數據比較,經統計學分析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均衡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患者IMRT放療,在治療前,為患者提供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方案,對患者進行口腔菌斑控制的宣教,將影響治療以及無保留價值的病齒拔除,對齲齒進行治療,對患者牙周的齦上及齦下進行治療,嚴禁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1.2.1 兩組均給予生理鹽水和維生素B12混合液洗漱口腔。
1.2.2 治療組在常規基礎上同時給予患者口服養陰解毒湯,組方:沙參 15g、玉竹 15g、麥冬 15g、玄參 15g、連翹 15g、金銀花 10g、黨參 15g、甘草 15g、桔梗15g、仙鶴草15g以及夏枯草15g,視病情加減用藥。煎煮方法及用法用量:上藥置入砂煲,加水600ml,浸泡20min后,先中火煮沸,再文火煎煮約30min,取汁 200-300ml,分早、晚 2次溫服,每日 1劑,直至放療結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口腔炎發生率、口腔炎的嚴重程度、血液學常規指標WBC、RBC以及Hb水平變化,口腔炎嚴重程度分級:Ⅰ度:輕微性疼痛、口腔黏膜充血且可見紅斑;Ⅱ度:中等程度疼痛且能夠進流食,可見炎性分泌物、潰瘍及水腫;Ⅲ度:嚴重疼痛,患者吞咽出現障礙,口腔黏膜炎性改變,出現潰瘍、水腫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t檢驗分析血液學指標WBC、RBC 等計量數據,均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如口腔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痊愈率、總有效率等,以上計數資料可應用%進行統計表述。所有數據統一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計學處理,在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鼻咽癌患者的放療結果 兩組鼻咽癌患者均給予IMRT放療治療,兩組患者的腫塊基本完全消退且均能夠維持超過1個月以上,均無進展病例,臨床效果較為可靠。
2.2 兩組患者口腔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 治療組50例中,44例發生口腔炎,發生率為88.0%,對照組50例中,50例發生口腔炎,發生率為100%,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口腔炎的Ⅰ度、Ⅱ度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Ⅲ度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口腔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血液學常規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WBC、RBC以及H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學常規指標變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液學常規指標變化比較()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例數50 50 t P/ /WBC(×109/L) RBC(×1012/L) Hb(g/L)1.77±2.43 3.24±1.83 3.871<0.05 2.06±1.05 3.02±0.95 4.286<0.05 66.83±7.01 73.84±6.27 4.780<0.05
鼻咽癌放射治療后極易并發放射性口腔炎,這是因為在放療治療中,機體黏膜毛細血管受到放射線損傷繼而可造成血管管壁腫脹,影響機體局部循環,甚至于循環障礙最終可引發口腔黏膜水腫或者充血,對局部神經末梢產生壓迫,對患者的唾液分泌功能造成嚴重損害[5,6]。對于輕度口腔炎患者,會出現口干、口腔局部充血以及水腫等癥狀,而對于重度性口腔炎患者,可出現明顯牙齦萎縮、黏膜發生潰瘍及咽喉疼痛、張口痛等癥狀,一旦發生放射性口腔炎,因放射線對機體的損傷會造成口腔黏膜上皮損傷脫落[7],發生明顯的白細胞浸潤現象,唾液分泌受到嚴重影響,口腔內細菌大量集聚,增加了多重感染的發生概率[8],嚴重影響鼻咽癌患者的恢復及預后生活。目前對于放射性口腔炎,臨床常用西醫常規藥治療,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療效較差,給患者造成困擾,影響恢復。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我們采用養陰解毒湯治療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炎,并與常規西藥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提示,兩組放療患者中,采取養陰解毒湯治療的治療組患者,其口腔炎發生率僅為88.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口腔炎病變嚴重程度比較,治療組患者的口腔炎Ⅲ度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在中醫學中認為鼻咽癌所致放射性口腔炎應隸屬虛火喉痹之范疇,是因放射性照射大量消耗機體陰津所致,放射線屬于外源性熱毒,大量消耗機體元氣,傷損陰津[9,10],在長時或者反復放射線照射下,熱毒侵襲機體,導致患者氣陰損傷,機體津液有損,口干舌燥,進而發生口腔疼痛、黏膜損傷等[11,12]。因此治療中,中醫強調以養陰解毒為主,清熱化毒、活血祛瘀,通過改善機體微循環,進而減少放射對口腔的損傷[13,14]。本文所用養陰解毒湯中,方中沙參、麥冬、玉竹養陰生津,清熱潤肺為君;玄參清熱涼血,金銀花、連翹、夏枯草清熱解毒共為臣藥,黨參補中益氣,桔梗宣肺利咽,仙鶴草解毒止血為佐藥,甘草調諸藥為使,改善患者機體循環,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在本次結果中,治療組患者的血液指標WBC、RBC及H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養陰解毒湯改善了患者口腔情況,保證了患者的進食及營養支持,提高了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效果顯著,這與有關報道及文獻內容相符[15]。
綜上所述,養陰解毒湯治療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炎,臨床上取得明顯療效,能夠顯著減輕口腔炎病變嚴重程度,降低口腔炎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標,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但本次研究樣本較少,缺乏長期療效的研究,因此需要未來大樣本的分析研究,但該方法仍舊值得
臨床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