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證,但一些企業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新環境、新挑戰、新變化也要求創新國企黨建方式方法。為此,要努力建設“三型”企業黨組織,即建設務實型企業黨組織,確保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不誤、雙促進;建設創新型企業黨組織,增強黨建工作感染力、實效性;建設規范型企業黨組織,推進黨建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從而為公司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務實;創新;規范
中圖分類號:F276.1;D267.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不斷加強,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層層壓實,黨風廉潔建設持續深入,基層黨建工作成效明顯,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證。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企業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新要求、“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競爭的新環境、黨員職工隊伍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的新變化,也對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提出了新挑戰。如何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增強國企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擺在國有企業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務工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本著哪個環節薄弱就加強哪個環節、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我認為,要努力建設“三型”企業黨組織,即務實型、創新型、規范型,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黨建工作屬于上層建筑范疇,但絕不是空的、虛的,而是切切實實為經濟基礎和生產力服務的。為此,國企黨建工作必須接地氣、求實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偏離,做到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互動雙贏。
一是嚴格落實“一崗雙責”。目前,隨著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的層層落實,“黨政同績、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但是,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現象并沒有完全消失。有的黨組織書記身兼業務“一把手”,認為抓黨建還是不如抓業務容易出成績;有的不自覺地以業務繁忙為借口,把黨建擺在了次要位置,有時間就抓一抓,沒時間就放一放;有的黨務工作者不熟悉業務,制定的措施、安排的活動不能結合基層實際、針對業務需要,而一些業務骨干又不愿意從事黨務工作。這與建設務實型黨組織的目標是不相符的。
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要牢固樹立“一崗雙責”意識,深刻認識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是互為依托、互相促進的,只談業務不抓黨建,很可能迷失方向;脫離業務搞黨建,肯定是走形式。要自覺做到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一同謀劃、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考評,既明確“抓好黨建是本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又立足于黨建服務業務的原則,根據業務工作的目標任務,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把業務工作的難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在業務工作的各個階段開展豐富的黨建活動,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保證業務工作順利完成。
二是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黨支部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如果每個黨支部都堅強起來,每個黨員都先進起來,就能匯聚起干好業務工作的巨大洪流,促進黨建成果向業務成效轉化。要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我認為,不僅要靠黨章約束和制度規范,也要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強化理論武裝,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使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得到洗禮、黨性得到升華,自覺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二要嚴格日常管理、強化從嚴監督。樹立“嚴是愛、寬是害”的導向,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及組織生活制度,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引導黨員干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三要深化崗位建功,加強愛崗敬業教育,發揮正面典型引領,特別是善于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人,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正確對待利益和付出,強化責任擔當,銳意進取,主動作為。四要健全激勵關懷機制,堅持談心交心,及時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加強關愛幫扶,以暖人心激發工作干勁。
三是強化黨建目標導向。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說到底,還是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強化“以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效來檢驗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成效”這個目標導向,確保黨建業務齊抓、相融相促雙贏。縱觀各國有企業,有一個普遍規律,那就是:業務好、效益好的單位,黨建工作開展得也比較扎實。而黨建工作抓得扎實的,業績和效益也比較突出。在這里,我們沒有看到“黨建妨礙業務”這樣的悖論,相反看到的是“兩條腿”一起走路,步履協調。黨建和業務是目標同向、任務統一、效果互促的。愿意抓黨建,善于抓黨建,能夠用黨建把方向、統大局、凝人心、聚士氣,業務工作就容易出成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隨著時代形勢、黨員結構、社會需求等的發展變化,黨建工作同樣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一是理念要創新。思維一變天地寬。黨務工作者頭腦不能僵化,抓工作不能限于開會灌輸、文件宣講等“土招數”,要主動適應新常態、拓展新思維、運用新辦法。比如,現在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智慧黨建”的優秀典型。我所在單位曾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調研當地智慧黨建工作經驗,形成專題報告,上報中央有關部門,得到領導的高度肯定和重要批示。黨建工作的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值得我們聯系實際、借鑒學習。
二是載體要創新。互聯網時代,黨建也要“互聯網+”。如今,不少單位建立了“黨建云”,實現網上接轉黨組織關系、網上繳納黨費、網上黨員管理、網上學習教育、網上開展組織生活、網上選舉投票、網上考核評議等,構建起基層黨組織基于網絡的工作平臺、學習平臺、管理平臺和交流平臺,從而打破了黨組織和黨員之間的地域和時空界限,使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參與組織生活,行使民主權利,履行黨員義務,同時,豐富了組織生活形式,創新了黨員活動載體,使黨建工作更為規范,更有生機,更富活力。
三是方法要創新。基層有富礦,高手在民間。要尤其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基層探索創新,善于發現、總結、推廣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使之上升為制度規范。要發現基層好做法,領導干部就要俯下身子、多下基層調研,管理部門就要多多聯系基層,掌握客觀情況,避免閉門造車。依靠基層、活躍基層,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機統一,是開展好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建工作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的工作,也必須有規矩可循,否則就容易流于形式化、庸俗化、隨意化。要著重從三個方面,加快推進企業規范型黨組織建設。
一是加快建章立制。鄧小平同志講:“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的確,制度具有長期性、根本性,只有制度規范了、健全了,黨建工作才能科學有序運轉。要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整合,使之相互配套、緊密銜接,對一些因為外部形勢、上級要求發生變化而必須進行革新的制度,要在吃透上情、深入調研、摸清實情,并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加以修訂完善,使之更具時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一些明顯不適用、不管用、過時的制度,要下定決心廢除,不給制度“打補丁”。對需要建立的新制度,要敢于“摸著石頭過河”,抓緊探索研究建立,使各級黨組織抓黨建工作有據可依。如此一來,黨建各項工作都有內容、有程序、有要求、有標準,黨的建設才能實現精細化管理和規范化運行。
二是強化制度落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如果制度設計完善了,卻是停留在紙上的多、落實到行動上的少,這樣的制度就是“稻草人”。要樹立起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的尺子,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觸犯制度規定的,要“咬住不放”,不因功掩過,業務成績突出、黨建失責就網開一面,不“見人下菜碟”,職位高了就搞下不為例,如此一來,讓制度真正“長出牙齒”,確保制度不折不扣、執行到位。
三是健全考評機制。要完善黨建工作考評體系,形成明責、確責、考責、問責“四位一體”的閉合責任系統,為黨建各項制度落實提供基礎保障。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對定責明責、履責考責、問責追責等進行了細化,明確了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干什么”,落實責任“怎么干”“怎么評價、誰來評價”和“干不好怎么辦”等問題,是新時期抓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指揮棒”。各企業要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為契機,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建工作量化考核機制,結合業務實際,精確考核指標,適度提高黨建評分權重,加強考評結果運用,把考評結果與績效、獎懲、晉升、調整等掛鉤,對履職盡責出色的黨務干部與業務骨干同等培養使用,使黨建工作由“軟指標”變成“硬杠杠”,倒逼黨建工作制度和責任落實。
[1]周 瑾.充分發揮紀檢監督在深化國企改革中的作用[J].大陸橋視野,2015(18).
[2]蒲學均.以黨建工作為抓手 凝心聚力促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4):19-20.
[3]何嘉瑩.以“三型”黨組織建設 促進國企改革深化[J].企業文明,2015(1).
[4]李 鴻.基層黨組織在企業深化改革中要大力開展“三個宣講”活動[J].現代企業文化,2017(14).
[5]林 清.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策略分析[J].青年時代,2017(18).
[6]蘇雅圖.國有企業如何創新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6(9).
[7]田 亮.關于國企深化改革中加強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經營者,2015(12).
[8]李燦嘉.如何在深化國企改革中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9).
[9]劉 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促進國企改革與發展[J].當代經濟,2006(5).
[10]周 芳.論國有企業黨組織在深化國企改革中的橋梁紐帶作用[J].現代企業文化,2017(20).
[11]田曉龍.在國企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如何更好的發揮工會組織作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6(6).
[12]劉丹妮.論基層工會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轉型[J].學理論,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