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紅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狀況呈現下滑趨勢,超重發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嚴重影響著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超重與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及糖尿病密切關聯,且超重還嚴重影響青少年心理狀況健康的發展。其中,高血壓病是我國患病率相對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近年來的一些調查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發病率國內為1%~13.8%,國外為0.6%~17.8% 。因此,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預防青少年超重、超重發生是當務之急。據調查發現,2000年我國發達城市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呈全面流行趨勢。而日常體育活動是大、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這種強度和方式是否真的可以促進超重兒童的身體發展,本研究從克托萊指數和肺活量方面加以研究。
本研究以WHO(2002年)制定的亞太地區人群超重、肥胖標準為依據(即BMI>23為超重),在廣東地區5 000余名中學生篩選符合超重標準的受試者120名(男性60名,女性60名),其中12~15歲 組(A組 )、16~18歲 組(B組 )、19~20歲組(C組)各40名,每組隨機分為實驗組20名,對照組20名。同時,運用問卷調查受試者身體健康、營養飲食及日?;顒忧闆r。
1.2.1 文獻資料法 以關鍵詞“超重”“青少年”“運動與肥胖”等在CNKI、萬方數據庫及Pubmed文獻數據庫搜索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近100余篇,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1.2.2 實驗法 所選取的12~15歲組(A組)、16~18歲組(B組)、19~20歲組(C組)中的實驗組進行為期12周的運動干預。干預方案:在體育教師的指導監督下,每周進行3次,每次45min的跑步,跑步強度采用Polar心率表(芬蘭產)監控(運動心率=安靜時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靜時心率)),對照組除運動干預外,活動方式、內容和膳食情況與實驗組基本一致。測試方案:實驗干預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對照組測定克托萊指數、肺活量及反應運動耐力的800m成績。
1.2.3 數理統計法 將所測得的數據以Excel 2003軟件儲存。對測試數據采用SPS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各組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SD)表示,同組實驗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處理,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處理。P<0.05,設為差異著性;P<0.01,設為差異非常顯著。
從克托萊指數來看,通過12周的體育鍛煉和體育課干預發現12~15歲實驗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從307.18下降至298.73,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12~15歲的學生經過12周的體育鍛煉后平均超重指數明顯降低;12~15歲對照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310.12與12周后312.28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12~15歲的對照組學生經過12周的體育鍛煉平均超重指數并沒有太大變化。16~18歲實驗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347.18降低到318.73,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明實驗組經過12周的體育鍛煉平均超重指數明顯降低;16~18歲對照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由345.73變為340.01,說明12周后對16~18歲的對照組沒有顯著性差異。19~20歲實驗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389.35經過12周后變為348.77,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明18~20歲的實驗組學生經過12周的體育鍛煉平均超重指數明顯改善;19~20歲對照組的平均克托萊指數397.241,2周后變為387.18,差異沒有顯著性,說明通過12周的體育鍛煉,18~20歲的對照組學生的肥胖指數沒有明顯變化。(表1)

表1 各組克托萊指數 L
從肺活量來看,通過12周的體育鍛煉和體育課干預發現12~15歲實驗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170.5mL提高至3 378.3mL,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12~15歲對照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199.2mL提高至3 209.3mL,但沒有顯著性差異;16~18歲實驗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260.8mL提高至3 439.7mL,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16~18歲對照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245.3mL提高至3 268.1mL,但沒有顯著性差異;19~20歲實驗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218.3mL提高至3 495.7mL,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19~20歲對照組的平均肺活量由3 197.9mL提高至3 217.6mL,但沒有顯著性差異,表明通過12周的體育鍛煉和體育課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心肺功能。(表2)

表2 各組肺活量對比 mL

表3 各組800m對比 min
如表3所示,經過12周的運動干預后,12~15歲實驗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2.1min,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0.4min,實驗前后沒有發生顯著的提高。16~18歲實驗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2.0min,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0.2min,實驗前后沒有發生顯著的提高。19~20歲實驗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1.8min,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800m的成績用時提前了0.3min,實驗前后沒有發生顯著的提高,說明通過運動干預的各實驗組的測試成績提高的較為明顯且均好于沒有參與運動干預的對照組。
“知識與信念”模型是現在健康教育中的一種成熟理論,他已廣泛用于研究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行為變化特點中。這種模型現在已經成了研究者們制定運動處方、健康干預的重要理論基礎。同時,“知識與信任”也是促使人們健康行為改變的一種常見模式。在此模型中,知識作為基礎,信仰作為動機,行動包括各種促進健康的行為及降低危害風險的行為是主要目標。其中的社會認知模型已經在干預青少年超重、肥胖中得到廣泛應用。Neumark等根據社會認知理論設計了一系列改善超重和社會滿意度低的干預手段,主要從個人、行為及環境3方面著手。在環境中,注重強調環境在飲食和身體運動中的重要作用;主觀上注重個人的自我感覺和意識、自我效能感及個人對身體鍛煉的態度;在行動上,強調干預控制等行為策略;通過3方面的控制與干預,女孩的飲食及負面情緒得到了有效改善,說明社會認知干預對飲食及情緒可以起到積極的效果。Petrarca等研究者通過測量大學生的結果期望值、自我調節力、覺得認同感、社會支持度及自我效能感,顯示與知識相關的變量同體育運動存在一定關系,進而證實了社會認知在身體活動中存在的重要意義;同時,此研究還探討了不同方式干預對不同社會條件下的不同人群的干預效果,最終確定適合超重、肥胖兒童青少年的干預策略,為有效降低超重的發生率提供了支撐。本次研究與以上研究者的結果相似。通過社會認知模型設計12周體育鍛煉活動,并用這種方式干預大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發現社會認知活動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積極效果。主要體現在心肺功能及身體素質方面。
12周的體育鍛煉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積極效果,代表身體素質的800m成績有所提高,肺活量總體上均有所增加,身體形態方面同樣表現為克托萊指數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通過運動干預對超重人群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4.2.1 青少年應珍惜每一次體育活動,因為體育鍛煉可以使克托萊指數保持在相對健康的范圍內。
4.2.2 體育指導者應該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青少年人群創建合理的運動范式,將運動效果充分體現出來。
4.2.3 研究人員應該加強對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研究,為其如何運動、怎樣運動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