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輝 陳澤軍 白皓華北理工大學
回看近百年歷史,超級大國-美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受益方,借此機會建立了一套全球經濟與分工合作的框架體系。其中,美國是主導消費和負債的第一層級國家;中國則位列第二層級國家,負責中低端的制造加工。然而,隨著科技及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我國不得不從2015年開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這一舉措直接提升了我們國家的外貿實力,相關的產品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以及高新技術的突破在國際上更是引人注目。
無獨有偶,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之時,美國的2016全年貿易逆差額創2013年以來新高,為5023億美元。而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近年來的貿易順差額卻呈現不斷攀升的境況,如下圖所示:

圖一、我國近年進出口差額(順差)統計(億元)
此外,還有很多原因。但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經濟格局。再加上美國的中期選舉臨近,此時的特朗普政府就迫切地需要做出一些“成績”來贏得民意。于是,從今年年初以來,美國便先后在光伏、鋼鐵、鋁、醫療器械等一系列方面宣布征稅,旨在爭取所謂的“貿易公平”
直到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價值500億美元、針對中國“經濟侵略”的總統備忘錄,中美貿易摩擦正式開打。這一事件直接導致我國本月貿易逆差。其后,我國除了進行堅決的發言,表明態度以外,也開始征求公眾意見,對美國的“命門”農產品等行業進行中止減稅措施。清明期間,中美貿易摩擦事態再度升溫。為此,我國商務部表示,若美方宣布新增1000億征稅產品清單,中方將立即進行大力度的反擊。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打牌”呢?個人認為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
1.減稅。思路很簡單,既然美國要對進口我國的制造加工等產品征收關稅,我們不妨在本國對制造行業等進行減稅計劃[1]。一方面可以扶持我國制造業的繼續穩固發展,透露我們國家對于企業的重視,減弱企業的負擔,強化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表明我國對于此次貿易摩擦所持有的態度:奉陪到底,深得民心。
2.繼續擴大對外開放。2018年正值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展望這40年來,我們國家對外貨物進出口總額實現了355億元到243386億元的飛躍。最近的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到了我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這一政策。我相信它被實施以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來到我們國家,攜帶著他們的資金,參與我國的經濟建設,鞏固我們國家的金融環境。還有,李克強總理上任以后,首次便考察了自由貿易區,為什么要這樣做?就是因為“一帶一路”的建設的好,必將帶動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因而,繼續深化“一帶一路”戰略, 擴大、優化、升級中國與沿線國家現有的貿易關系與經濟合作將是重中之重[2]。
3.資源方面。我們除了可以對進口美國的首要項目農產品等,進行中止減稅甚至是增稅以外,更應該盡可能去選擇一些抑制美國消費需求,大規模影響其就業的行業,比如汽車和飛機等,我們可以采取貿易反制措施;還有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用經濟學術語來講,就是勞動力很多。我想若是選擇向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影響美國就業等也將事半功倍。至于有的人說我國拿出美國原油進口這一重磅炸彈,亦或是稀土這一終極王牌,必將獲勝。我認為是不明智的。首先,以史為鑒,貿易摩擦的互補要遠遠大過損失,如果一味的繼續惡化當前形勢,只會兩敗俱傷。其次,全球經濟是一個整體,互通有無,息息相關,緊密結合。我想,若今天中國對美國原油施加關稅,美國油價肯定漲價,但隨后,必定波及全世界石油的價格。若今天中國拿出稀土這一王牌,那么我想貿易摩擦已經進入了高強度階段。這對于當今世界上最應該互補,也是最能相互摧毀的兩個大國,對于全球經濟都將是一種危害。相信雙方都不會傻到,要讓自己本國經濟倒退幾十年。
最后,我想說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此刻最需要的是冷靜。古話說得好,叫:既來之則安之。它教會了我們對待一件突發事件等,亦或是本次貿易摩擦,我們都要靜下心來,積極的應對,多加溝通,趨利避害[3]。我們需要的不是你強我更強,爭名逐利,而是耐心、智慧、藝術,去等待美國國內積極的變化、細細考量得失。與此同時,在不主動升級貿易摩擦烈度的同時,做好準備,精準還擊,維護正常的貿易秩序。我相信:守得云開見月明,中美終會協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