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杰 周怡



摘要:為解決軍坡村地質災害、貧困等問題,當地政府于2015年開始啟動生態移民工程。文章利用描述統計方法,清晰地反映出軍坡村生態移民工程的現狀。為研究軍坡村村民對生態移民不同意愿的影響因素,事先提出五條假說和預計的作用方向。然后,運用Logit二元選擇模型探討村民參與生態移民工程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村民們對當地生態移民工程的參與率較低,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性別、年齡、家庭收入、家庭規模、健康狀況、受災程度等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順利推進軍坡村生態移民工程的建議。
關鍵詞: 軍坡村;生態移民;搬遷意愿;影響因素;Logit模型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我國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現代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村區域性的貧困問題依然較突出。如在農村地區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住房條件不佳、交通不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移民”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旨在將住房遷出貧困、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地區,多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
軍坡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鄉,是一個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典型內陸山區。因自然、地理、經濟、社會、歷史等影響因素,加之地質災害嚴重,導致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嚴重滯后,農村貧困問題突出,所以當地政府于2015年開始啟動生態移民工程。基于此,本文利用實地訪談的調查數據,著重從家庭層次和個人層次探討影響軍坡村生態移民不同意愿的各種因素,展開對軍坡村民參與生態移民工程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從而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論依據,更好地促進生態移民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完善后續保障。
二、文獻回顧
關于生態移民的概念,通過綜合學者觀點,本文將生態移民定義為生活在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地區、劃為自然保護區的地區以及生態特別脆弱不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的人口,為了生存發展和保護環境而搬遷到其他地區生活的一種現象,其將伴隨著家園的重建和社區重組。貴州省的農村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并且這里的自然環境問題也比較嚴重。所以,實施生態移民是消除貧困的重要途徑,又是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的內在要求。部分學者針對在貴州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圍繞“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三方面進行機制創新。村民的搬遷意愿對生態移民工程的順利進行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學者在福利理論分析框架下建立理論模型,在多層隨機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對理論模型進行驗證,運用Logit模型建立三個逐次包含的模型,進行回歸分析,試圖找到對移民搬遷意愿產生較大影響的影響因素。非自愿性移民搬遷涉及政治、經濟、民族、宗教、文化等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要從農民的諸多方面去考慮,否則將影響到生態移民工程的順利實施。
三、研究假說
假說1:家庭成員的社會特征對其參與軍坡村生態移民工程具有重要影響
性別的差異會造成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當前,農村地區外出打工的更多是男性,因受到外界文化的影響,其思想更為先進。一般而言,男性在農村家庭中是主干、主要的勞動力,是整個家庭生活需要的主要來源,其地位一定程度影響家庭的搬遷意愿。所以,男性的生態移民意愿將要高于女性。
一般情況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體力會不斷下降,年齡相對較大者更加缺乏精力,勞動能力下降。基于此,比起年齡相對較大的年輕人,年齡較小的搬遷意愿就越大。另外,家庭老年人的人數越多,搬遷意愿就越小。因為大多數老年人不再習慣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他們更傾向于在農村繼續傳統務農的生活,這給戶主的選擇產生了影響。所以,年輕人比起老年人更趨向于搬遷,家庭的老年人人數越少也就越傾向于生態移民。
婚姻狀況不同,對生活穩定性的追求也就不同。在單身階段,由于生活不受拘束而比較自由,沒有產生較強的責任感。所以搬遷的意愿也會比較隨意。相反,已婚人士生活動力則比較大,責任心比較強。他們有追求良好生活質量的訴求,對未來的生活有一定規劃。據此,推斷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趨向于生態移民。
假說2:家庭現狀對軍坡村生態移民具有重要影響
在農村,各家庭的收入是有差異性的。對于家庭收入比較高的那一部分,生活壓力相對較小。而另一部分,收入來源單一,生活條件較差,生活壓力較大。所以,相對于家庭收入比較低的,家庭收入較高的那一部分更趨向于生態移民。
家庭人口越多,搬遷所需的資本也就越大,導致有部分家庭存在力不足的情況。而規模較小的家庭,所需資本也就相當較少,搬遷起來相對較為輕松。所以,家庭規模較小的相對于家庭規模較大的更趨向于生態移民。
假說3:家庭人員的健康狀況對生態移民的意愿有影響
若家庭人員的身體健康,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醫療保險費用。根據經濟學基本原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越是健康風險高的人們參與醫療保險的意愿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農民參與醫療保險,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預期成本、預期收益。一般情況下,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健康風險越高,所以,對于醫療保險方面就會投入得更多,家庭生活壓力也就越大。因此,家庭人員的健康狀況越好的就越傾向于生態移民。
假說4:家庭人均占有耕地對軍坡村生態移民具有重要影響
家庭人口數越少,家庭人均占有耕地也就越多,收入也就越高,生活壓力也就越小,足夠滿足當前的生活。所以,他們也就更多地選擇在這安居樂業。當然,對于家庭人均占有較少的那部分,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都外出打工,對于搬遷的問題相對比較隨意。所以,家庭人均占有耕地較少的比起多的那些更趨向于生態移民。
假說5:地質差異對軍坡村生態移民具有重要影響
居住地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影響村民不同意原的重要因素,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村莊,其村民更愿意搬遷,因為這里的山體滑坡會嚴重影響到村民們的生命安全。而且,政府對受災區都會進行各方面的資助,助推當地村民的搬遷意愿。所以,地處受災區比較近的家庭更趨向于生態移民。
四、數據來源和模型選擇
(一)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對軍坡村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得出數據。調查內容涉及到諸多方面,比如:健康狀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子女上學狀況、家庭收入、家庭規模、家庭擁有老年人狀況、外出打工、家庭人均占有耕地方面。除家庭自身因素以外,還調查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當地政府的扶貧力度、扶貧政策、工作人員對待生態移民工程的態度等方面。
(二)模型選擇和變量說明
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是研究定性變量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的有效工具之一。模型中因變量只有兩種選擇,一事件發生與否分別用1或0表示。在本文中,當村民愿意參加生態移民的,用1表示;反之用0表示。
設村民愿意參加生態移民工程為事件A,則事件A發生的概率即
為各解釋變量(見表1)。
對(2)式作Logit變換,兩邊取對數得
其中:pi為愿意參加生態移民的概率,(1-pi)為不愿意參加生態移民的概率, 為機會概率比(odds),指事件發生概率與未發生概率比,Pi是未知數,不能事先觀察到,用最大似然法來估計模型,可以得出各因素對機會概率比影響的顯著程度,并能預測出Pi值。據上文的研究假說,模型中引入以下解釋變量,各解釋變量的具體描述見表1。
五、軍坡村生態移民意愿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軍坡村村民目前對生態移民的意愿情況
此次的生態移民工程總共涉及到221戶家庭,其中愿意搬遷的戶數為87戶,占比為39%。其中周家寨同意搬遷的36戶,聶家寨同意搬遷的有29戶,韓家寨同意搬遷的有22戶,具體情況(參見表2)。在軍坡村生態移民工程中,周家寨愿意搬遷的村戶占其總戶數的比例最大,達到43%,參與戶數也最多。此外,聶家寨和韓家寨愿意搬遷的村戶占比分別為38%、36%。而從三個村寨的生態移民意愿的情況來看,周家寨愿意搬遷的村戶占三個村寨最高,達到 41%;其次為聶家寨、韓家寨,分別為 34%和 25%;占比最低的是韓家寨。
(二)軍坡村生態移民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回歸結果來看,大多數變量與假說作用方向一致。
1. 在這假設當中,其中有幾個變量不是很顯著,比如:婚姻、老齡人口、人均耕地狀況,這些變量對影響軍坡村村民參與生態移民的意愿沒有顯著的影響。婚姻的sig系數為3.5161,說明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從回歸系數的正負方向可以看出已婚人群參與生態移民的意愿要高于未婚者這與前面的假說一致。同時,相對于未婚人群來說,離婚或喪偶者對參與生態移民具有負面影響;其次,家庭擁有老齡人口的系數雖為正,但對于影響生態移民的意愿因素也并不明顯,所以,比起年輕的人群,搬遷意識相對較弱,并且,擁有老齡人口數越多的家庭,對參與生態移民的意愿就越不明顯;對于人均耕地狀況,系數表現為負影響,說明當地村民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積還算較多,靠務農基本能夠維持家庭生活,這也說明了在當地占有人均耕地越多的家庭更不愿搬遷。
2. 性別、家庭收入和地質災害狀況在95%置信水平下顯著,且對影響軍坡村村民參與生態移民的意愿具有顯著的影響。且為正方向,其中,性別為3%水平顯著,并且極大值與極小值在95%置信水平區間的系數差值為9.0101,這就說明,軍坡村的男性人口數較女性多,相對于女性來說,男性的搬遷意愿要遠遠高出女性;另外,家庭收入狀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因素,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它的系數為正方向,說明家庭收入狀況對生態移民為正影響,這與前面的預期作用方向一致,且為5%水平顯著,置信區間差值為0.0331,說明這個假設具有顯著的影響,收入水平越高,對參與生態移民的意愿也就越高,反之,則越小。最后,地質災害狀況同樣也是為正影響,呈現出一定的順向選擇,并且為3%水平顯著,置信區間差值為89.8593這是在這所有假設變量當中置信區間差值最大的變量,所以,可以明顯的看出,似乎所有受災的家庭都愿意搬遷,并且,受地質災害影響越大的家庭相比較小的更愿意參與生態移民。
3. 健康狀況自評對農民參與生態移民的影響為負方向,這與預期的假設基本相同,說明軍坡村村民們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健康狀況不佳,這一點嚴重影響到當地村民們的搬遷意愿;另外,因為健康狀況這一假設的sig系數為0.0010,所以這一假設處于99%置信水平下顯著。所以,大部分的家庭因為自身健康狀況不佳而影響搬遷意愿,即自認為自身健康狀況越好,參與生態移民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則越小,表現出一定的順向選擇傾向。最后,從回歸結果來看,年齡跟家庭規模也呈現出一種負向影響,說明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并且家庭人口數普遍較多,年齡越大的人群,不愿搬遷的意愿就越高;同樣,對于家庭規模小的家庭,規模較大的更不愿參與生態移民。
六、總結與建議
(一)基本結論
本文利用描述統計的方法分析了軍坡村的生態移民工程的現狀,并運用Logit二元選擇模型探討了村民參與生態移民工程的意愿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村民們對當地的生態移民工程的參與率比較低,其中,周家寨的搬遷意愿占的比重相對比較大,聶家寨和韓家寨的搬遷意愿較弱。村民們的性別、年齡、家庭收入、健康狀況、受地質災害的影響程度對其參與生態移民具有顯著影響,同時,各村寨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建議
基于本文的實證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男性的搬遷意愿普遍高于女性,一般來說,在農村男性比較有遠見,對未來也會有所計劃。所以,在思想上應該鼓勵男性的這種想法,并且加強對女性進行宣傳、指引。二是年齡也是一個顯著的變量,當地政府在做好村民們的思想工作的同時,也應加強對村民們的切身利益進行考慮,從村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特別是老齡人,加強對當地醫療衛生保障體系的完善,增加當地的醫療衛生及文教投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的投入,不斷提高村民們的素質和健康意識。三是在農村,農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壓力較大,經濟負擔重。所以,對村民們的經濟補貼要符合實際,因人而異,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切實推進農村地區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另外,對遷入地的就業情況也要考慮在其中,必須解決好遷入后的就業問題。四是按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根據每戶的情況不同,因地質宜、靈活安置、特別是受災嚴重的地區,政府不僅要制定完善的生態移民保障制度,還必須為工程的啟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合理搬遷。
參考文獻:
[1]郭曉丹.貴州省生態移民工程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6.
[2]王永平,陳勇.貴州生態移民實踐:成效、問題與對策思考,貴州民族研究,2012(05).
[3]貴州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生態移民戰略研究課題組,秦榮炎.創新貴州省扶貧生態移民機制[J].理論與當代,2016(09).
[4]孫田野,馬才學,熟潔雯.基于Logit模型的非自愿性遷徙分析[L].資源與環境,2011(01).
[5]王艷,彭婧,黨晶晶.移民的遷移意愿與生活期望——基于寧夏生態移民調查數據的Logistic回歸分析[J].西北人口,2017(04).
[6]魏向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研究[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4(05).
[7]唐勇智.丹江口庫區農村待遷移民搬遷意愿分析[J].2012(05).
[8]蔣輝,蔣和平,彭成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路徑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4(07).
[9]帥傳敏,李周,何曉軍,張先鋒.中國農村扶貧項目管理效率的定量分析[M].中國農村經濟,2008.
[10]劉偉,黎潔,李聰,李樹茁.西部山區項目扶貧的農戶收入效應[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11]王平,牛慧麗.適應、整合、創新與發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研究的分析和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