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夕鵬
摘要:在我國,教育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在教育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傳統人文學科的主力專業,肩負重大作用,如文化與民族意識方面的傳承作用。另外,漢語言文學還作為我國傳統精神文明的"鏡子”和載體,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學科知識的流程當中,除去體會當中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學習精神知識,健全自己的人格系統,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當中,陶冶情操。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高等院校發展中源遠流長,歷經長期發展與改革的淬煉,其教學經驗與日俱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市場也日益廣闊,另外,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各大高校中開設的專業數量在遞增,眾多老師在進修提升中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方向的也不斷增多。但從如今社會發展趨勢和高校體制改革進程來看,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因時制宜”,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大潮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一、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需提升。在教學方面,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有著自己的特點,囊括漢語言與文學兩個方面。在漢語言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習漢子構造等方方面的知識為基礎,如象形、轉注、假借、形聲等,所以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應該有不斷思考這樣一個過程,從而更好掌握其深層次內涵,然而目前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地學習單純地記讀音與字意,單調乏味的學習方式會極大地打消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語言基礎薄弱。從學科來看,漢語言文學既古老又素養高,看似簡單易學其實奧秘深遠,要提升漢語言文學的造詣,要熟練掌握漢子的內涵與外延而不止于字形字音字義,需要花足功夫從練習文言文開始。只有這樣,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在質量方面才會有大的提升,才會更好地掌握與應用現代漢語。
2.忽視人才塑造與社會需求的緊密融合。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學的轉型,眾多應用型高校不斷出現,如民辦四川天一學院等都在向著應用型本科院校而發展。應用型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熱詞,由此可以看出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關聯度越來越高,我國高校育人思路的轉變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而與應用型人才這一概念相對應的便是傳統大學教育培養的理論型人才。 然而,從古至今,我國教育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論而輕應用,如我國傳統的大學教育更多地具有濃厚的學術性氣息,難以避免自然地偏重于理論知識學科的深層次研究,這樣有其好處但是弊端也明顯,導致人才的培養與現實社會的需求不對接,造成人才的浪費與社會的人才不足問題,傳統的水土不服的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育人模式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1.寫作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寫作能力日益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在大學里,寫作已經成為了眾多高校開設的公共必選課,寫作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一個重要課程,以民辦四川天一學院為例,專門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用以提升全院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更好適應社會。由于教學理論性較強、實踐性寫作能力要求也高,寫作本身又屬于文科范疇,因此對學生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語言問題。我國的官方語言為普通話,由于我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當官方普通話落實的個人的時候,不同地區的人們則發音有別甚至區別較大,如四川的自貢則卷舌平舌不分。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從專業角度掌握語言規律,糾正讀音,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
3.文學理解問題。以美學為基礎,通過對漢語言的深入分析研究,能夠助力學生理解文學,而文學理解則又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表現之一,通過文學理解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到位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在價值與深層次意義,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為依托,能夠高效梳理文學作品的行文脈絡。另外,文學理解又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文學的理解受到眾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難以用好專業本身,難以深度理解文本內容,從某些層面來看限制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意義和作用
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意義和作用主要囊括了以下幾方面:首先是整個時代和社會發展趨勢促使漢語言文學學科應用性必然隨之提升,人才有專才與通才之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才的閱讀能力、語言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被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已經從傳統的理論性提升到了應用性,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其次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漢語言文學的學科應用性就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發展的本質需求;最后漢語言文字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的一個主要對象,是以語言文字為基礎的一門具有很強工具性的專業,易用性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個顯著特征。
四、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措施研究
1.拓寬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從就業大數據來分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效果欠佳,就業針對行業渠道狹窄。因此,在人才培養與教學過程中,要全力拓寬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如在定崗實習、校企合作方面下功夫,在教學中注意將社會與課堂緊密結合,提升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能力,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
2.加強課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可淺可深,而深度應用能力尤其匱乏,因此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與社會實踐、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則顯得尤為重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做合一,通過實踐來強化漢語言文學的理解能力。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掌握所學、應用所學,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變則興、不變則衰。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習近平新時代,新的時代蘊含著新的希望,新的時代也對我們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教育的傳統專業,具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與時代使命,理應給予重視并實現新的發展。隨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不能原地不動、固步自封,如不僅重視第一課堂也要重視第二課堂;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學生的特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扎實掌握漢語言的基礎知識以及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拓寬其實習就業渠道,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從而為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瑾.淺談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2017.
[2]趙宏韜.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對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