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在長期以來都是語文教師以及學生的一大難題,在高中階段,這個難題也就更加凸現出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很多人提筆忘字,社會對我國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高考中作文的比重也非常大,語文總分150分,其中作文占60分,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作文教學當作重中之重。而任務驅動型作文作為當下熱門的作文體裁,幾乎成為各地高考試卷的不二選擇,本文對它的問題以及教學策略的探究實際上也是對當下作文教學的一種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 引言
縱觀近三年的高考真題,可以說這三年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不斷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更是其反押題命題思維智慧的結晶,由此可見,2018年高考命題還將會延續這種命題理念。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教學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供參考。
二、 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教學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 無法找準材料的觀點傾向
學生往往綜述材料之后,提出觀點,接著離題千里。比如學生在訓練2015年高考作文時候,把握不到情理法的權衡、比較,而是一味地探討材料之外的孝心問題。任務驅動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同的是材料作文中會有隱含的觀點傾向表達,需要學生自己抽絲剝繭地分離出來。可惜我們的學生習慣于強行套一個關鍵詞進行分析。拋棄材料,離開材料。比如2016二模作文,春節期間在火車廂里,綿羊和旅客擠在一起,引發質疑,后來經過澄清,這組圖片拍攝于四川大涼山深處,鄉親們為賣個好價錢,而山路崎嶇,通過坐火車的方式,才能運出去。材料當中有一句關鍵句“這趟列車是當地人們出外唯一的一趟慢車”。而列車員“心疼”山里百姓也就默許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老百姓們是無奈的選擇,列車員是通情達理的辦法。如果我們在作文當中忽視了這兩個細節,去批判不遵守法律法規,不按照規矩辦事,就會導致我們離題千里。
(二) 花瓶式的寫作沒有應用性
有的教師在作文教學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會著重強調作文中語句優美的作用,這就導致了有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一味追求華麗的辭藻以及優美的語言。雖然這樣能掩蓋一點作文本身上存在的不足,但是會忽視文章真正的意義沒有任何的實用性也缺乏一點主體思想。在語文任務驅動型即材料作文寫作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表達的準確、連貫、得體,并與材料中所體現的觀點相統一,不必要使用太過于華麗的辭藻。
三、 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 審題立意
(1)全面理解材料。對于材料的內容細節充分地挖掘、分析;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內容,由于任務驅動作文往往是敘事事件類的,所以先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發展,事件的主要矛盾出現在哪里,如果是對立面的事件,則要把握分析矛盾的對立面雙方。(2)抓住材料的關鍵點、質疑點。任務驅動作文角度多樣,有邊緣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次要角度之分,因而如果想要切題,首先要審題立意,分析清楚材料的角度。(3)找準材料質疑點,把握材料??v觀任務驅動作文,把事件作為素材的,內容都是引發爭議,引發質疑;這也反映任務驅動作文著力在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學生的思考提升思維深度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小陳面對自己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的時候選擇舉報,而網友卻爭議很大,莫不在于感情和法律發生的巨大的沖突。農民取錢脫鞋這一事跡引發我們對尊重和人文關懷的思考。大學生花超過成本的價格召回自己賣出的熱水袋,彰顯的是價值觀的正確。(4)嚴謹概括、深度分析、立意深刻是作文發展等級的尺度之一。如何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這個時候就需要身前是非的判斷,簡單來說深淺是非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現象、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不斷追問,從人性、社會、歷史、哲學等方面判斷,從而得出最終答案的思維過程;只是,這種深層是非的挖掘一定要符合常情常理邏輯,不能機械歸因,也不能無限拔高。
(二) 擬定題目
審題立意之后,必須根據立意擬定題目。題目如眼睛一般,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文章的優劣,怎樣做到先聲奪人,吸引住老師的眼球呢,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幾種常見的擬題方法:巧用比喻;反彈琵琶;推陳出新。針對上則材料,我們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擬定:自信如花,千錘萬鑿出深山;也可以用反彈琵琶的方法擬定:謝謝你——我的“自負”,個性——實現夢想的“助推器”;還可以用推陳出新的方法擬定:自卑苦旅,這是借鑒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這樣的擬題方法既有先聲奪人的效果,又有“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 潤色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內容
為了給作文內容潤色,使論點更加抽象,可以采取舉例子的寫作方法,也就是在論點之前舉個相關例子,然后通過舉出的例子展開論點。比如要論述小學生是否應該使用手機這一論點時,如果覺得應該,可以在討論前舉出例子,可以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其他能夠說明小學生應該使用手機的例子,然后從中引出小學生應該使用手機的觀點,如方便與父母聯系、能夠隨時知道小學生的位置等。反之,如果不同意小學生應該使用手機的觀點,就舉出反例,然后強調論點,小學生不應該使用手機,使用手機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小學生沉迷于玩手機無法自拔而荒廢了學習等等。這樣一來,文章就比干巴巴地空說話空議論更具有說服力,文章的得分也就相應提高了。
四、 結束語
任務驅動作文是新出現的事物,但是屬于“舊瓶裝新酒”,我們仍然要引導學生強化議論文思維。同時要看到任務驅動作文之所以是任務驅動,在于它增加了任務指令,需要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討。這才是我們語文教育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非灌輸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楊珵.“時評寫作”與“任務驅動型寫作”的關系[J].全國優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17(04):46-48.
[2]鐘金燕.關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變革的嘗試[J].中學語文,2017(15):45-46.
[3]蔡永娟.密切關注時事熱點應對任務驅動型作文[J].廣西教育,2017(18):115-116.
[4]馬四輩.新大綱形勢下高考語文教學如何應對[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1):128.
[5]黃垚儒.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2016(34):20,22.
作者簡介:
郭東峰,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鎮奕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