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群 郭芹 張健明
摘要: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老齡產業已經逐步走入大眾視野,對于老齡產業市場發展緩慢、養老服務供給不完善、養老市場供需失衡等現象,是老齡產業在啟動和發展過程中原動力不足,供給主體之間缺乏承接性,從而導致消費者缺乏產業認同感,致使老年消費群體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上海作為我國經濟中心,其進入老齡化時間亦是我國最早的城市,以供給側理論研究上海老齡產業市場供需可以更好凸顯政府在新時代下養老經濟的作用。
關鍵詞:老齡化產業;供需結構;供給側理論
一、問題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健康老齡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新時代下老齡化產業的發展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在推進老齡化產業時,不斷采取新的措施。上海作為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其養老產業的發展備受關注。上海市在1979年就已經成為老齡化城市,進入21世紀以后,上海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加速增長。根據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相關預測顯示,到2050年左右,上海市老年人總數量將會達到680萬,占總人口比重超過46%,而且超過60歲的老年人口比例將會接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規模如此大的老年群體,已經成為上海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老齡化產品需求將隨人口老齡化而不斷增長,市場經濟結構變革以及社會生產方式發生的變化,不斷更新人們對于養老方式認可度,老齡化產業作為養老服務的安全網與減震器應運而生。因此,為推動老齡化產業發展,實現老齡產業市場供需結構優化,是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之一。
二、供給側理論視域分析老齡化產業的供給結構
供給側理論的提出是為了平衡國家對商業發展的支持與管理之間的重要性,倡導國家減少對商業發展的管制,并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從“供給側”來看現實經濟運行:要素供給是前提,供給效率是樞紐和關鍵,而商品和勞務供給是結果。
(一)供給效率低,老齡化產業的市場供給動力不足
從供給側的角度分析,供給的主要對象即為市場。一方面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容器,將各類的供給投入容器之中,再根據其內部的需要,將供給進行分類歸納,使得供給在市場這個大容器中發揮其價值。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深入和發展,最開始受市場經濟影響具有較為前衛消費理念的消費者已經步入老年期。老年人的思想也在逐漸轉變,對暮年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在逐漸提高,所以老年市場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十分可觀。另外老年人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子女大部分忙于事業,陪伴的時間相對較少,而且子女在逢年過節是更愿意通過老年人用品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孝順。這些都是創造巨大市場的有利條件。但是反觀市場關于老年人商品的供給情況十分匱乏。沒有形成完整的供給結構,市場供給難以滿足需求的要求,從而嚴重影響老年市場的發展。以下是對造成這一現象原因的分析:
1. 商家方面。人口老齡化是國家人口發展的重要趨勢,其中暴露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而政府是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中堅力量,但是由于老年人群體數量龐大,僅僅依靠政府無法給予老年人想要的晚年生活,更需要市場的運作。但是老年人的原始消費理念造成了商家對老年人消費觀念的誤解,使得老年市場過于單一,主要涉及醫療方面,忽略了其他種類老年產品的市場。由于商家思想的局限性,導致老年市場的供給嚴重不足,可供老年人選擇的商品種類少之又少,從而嚴重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以此循環下去,導致老年市場難以發展。這也正說明老年市場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商家應該改變以往老年市場薄利的錯誤觀念,豐富老年市場的內容,使供給與老年人的需求之間得以平衡,從而發掘老年市場的潛力。
2. 政府方面。政策支持是促進市場發展的重要條件,但目前上海政府缺乏規范和扶植政策。一是對質量的規范制度的缺乏。上海市響應國家相應政策開始開拓老年市場,但是由于處于發展建設階段,市場投入很難快速獲得經濟效益,商家的積極性嚴重受挫,老年產品的質量水平下降,導致老年人對商家缺乏信任。二是政府對老年產業缺乏一定政策扶植。因為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使其不能很快了解市場的變化,如果政府對于老年市場的管理和扶植政策不能引導老年群體,就會導致老年消費者不能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老年產業發展緩慢。
(二)供給引導需求:老齡化產業的市場供需結構不合理
基于供給側的理論,商品的品質對市場的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消費者更希望以同等的價格獲取同類商品中使用意義更大的商品。供給側理論是基于商品的品質改善,深入分析市場趨勢和消費者意愿的改變,從而確定未來的消費方向。供給不能處于被動狀態,而是應該通過豐富供給的多樣性,從而為消費者提供選擇空間,最終以商品的供給引導消費者的需求。
養老機構應該結合老人的實際情況和經濟基礎,為老人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養老機構,以商家供給為先導,為老人設定恰當的養老機構,并且明確養老機構的供給發展方向。這種方式不僅能很好的解決養老問題,還可以更大的提高商家的經濟收益,這就是供給理論下供給引導需求。由于長時間的市場空虛,在老年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企業不能掌控正確的發展方向,因此市場結構缺乏多樣性,不能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多樣化差異性需求。為了充分挖掘老年市場的內在潛力,老年市場應該開發不同消費等級的老年商品,滿足不同經濟基礎等級的老年人的產品需求。目前,我國老年市場已經處于發展期間,老年產品的種類在逐漸豐富,但是由于市場發展還不完善,仍然存在著數量、種類與市場發達程度之間的矛盾。
1. 種類與市場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所以所需求的商品種類也就也多,就現在市場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市場上的老年用品只是作為零售品進行銷售,并沒有針對老年人這一群體設立相應的實體商店,這樣就造成老年群體的消費障礙,從而影響老年人市場的發展與挖掘。另外,還具有很多商品是針對于老年人的,比如拐杖、血液計等設備,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2. 數量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從市場上分布可以看出,老年用品并不具備針對性的商店提供消費,而是多以網絡形式進行銷售,雖然老年人的消費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但是他們對于網絡消費這一新鮮事物仍不具備較強的信心。所以網絡渠道所提供的老年用品雖然具有很強的多樣性,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講意義并不大。反觀實體店中的老年用品,老年人的需求相對較大,但是并沒有足夠的供給商店加以支持。所以為了平衡數量與需求之間的關系,應該對老年產品的經營結構進行調整。
三、完善上海老齡產業市場供需結構的路徑
(一)提高養老市場供給動力,轉變政府職能
“放管服”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鍵所在。對于老齡化產業的發展,單純依靠市場并不可行,市場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政府,為使市場健康發展,就必須堅持政府的領導地位。針對現階段老年產品對市場的需求情況,國家應該制定相應政策給予老年人產品產業支持,而且老年人產品產業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而是分為兩個過程。對于老年人產品產業的發展初期,國家可以提供相應政策,充分的豐富產品結構,保證市場價格可以被老年人接受;當老年人產品產業在市場中扎穩腳跟,可適當的縮減商家數量,以保證老年人產品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政策中剩余的資金,一方面可以作為補貼來提高老年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獎勵機制,從而促進企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完善養老市場供需結構,確定老齡事業與產業邊界
不能清晰界定老齡事業與老齡產業的界限,在很大程度影響著市場需求。2006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白皮書對老齡事業作了詳細的說明,認為老齡事業是國家為實現老有所養、醫、學、為和樂的目標而實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依靠政府力量為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我國政府在養老事業中既是主導者又是責任的供給方,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養老服務的供給商家都存在一定“依靠政府”的思維意識,使得養老產業的市場供給不能進行最大化發揮,同時很多企業對于養老產業與養老事業無法清晰區分,對于需要消費的老齡產業處于觀望狀態,導致養老產業的需求空間巨大的情況下,養老基本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隨著老齡產業被逐漸認可,老齡產業的未來是不容小覷的,針對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市場也將發揮其資源配置能力的優勢,滿足其大量的需求。
(三)協調加強多方供給主體,調控市場活力
1. 激勵市場的活力。老齡產業作為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載體,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驅動下具有深遠的發展前景。老年人養老問題市場化可以有效的解放老人的思想,從而更大程度的擴大老年人的市場需求量。老年人的需求量增加可以為市場提供更大的動力,在發掘老年市場中的巨大價值以后,商家對老年人的需求分析會更加深入。這樣不僅僅可以有效的完善老年商品的品質,還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加新型的享受,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2. 激發有效需求。老年市場的發展潛力是建立在政府供給難以滿足老年人對更高水平生活追求的需求基礎上,所以老年產品應該具有較強的多樣性和貼合性。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據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號,因此可以將數據作為解決供給問題的重要工具。以上海為例,可以將上海各個區域,各個經濟層次老年人的需求以數據的方式集中,建立一個具有全面信息的數據庫,對老年人提出的需求進行快速響應,并且將其進行數據分享,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實時監控,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微觀變化,以創造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對老年人產品供給結構進行實時調整,充分平衡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另外,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具有實用意義的網絡系統,最大程度解決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失衡問題。
參考文獻:
[1]華松苗.淺析老年消費者市場的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14(15).
[2]徐恬恬.從“兩腿蹣跚前行”到“一體兩翼騰飛”——我國養老服務供給方式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3(04).
[3]任遠.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中構建養老服務體系[N].光明日報,2017-10-23.
[4]曾琦.如何發展老齡產業[J].城市開發,2014(07).
[5]張艷.懷舊傾向對老齡消費者品牌偏好的影響——以中華老字號品牌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13(10).
[6]王莉莉,楊曉奇.我國老齡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5(07).
[7]李佐軍.供給側改革理論淵源與實踐依據[N].上海證券報,2016-03-19.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