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摘要:財務管理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財務管理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提升學生專業職業能力與創業水平,提升學生就業水平與質量。文章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財務管理課程的必要性,進而完善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式,希望能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創新創業財務管理實踐改革
一、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職業教育,來滿足快速增長的經濟對高等人才的龐大需求,但高職的畢業生面臨著就業競爭力薄弱,就業質量差等重大問題。因此,在高職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激發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潛能,提升個人全面綜合素質,實現個人自主就業、創業。一是可以促進高職學生就業。在校期間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做好創業理念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打開全新的就業思路,不再局限于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還可自我謀生存,實現個人自我價值。二是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強化學生課堂內外、學校與社會多個環境的學習應用能力,為實現個人自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增強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聯系。財務管理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個人理財觀念,增強個人財務決策能力,還能對公司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高效管理提供技術支持。這對學生個人未來創業而言無疑是有好處的。因此,將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進行深度融合,有助于實現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優化,更加順應了學生未來就業趨勢的發展,體現現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高職學生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
二、融入創新創業理念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融合后,對財務管理課程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完善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為準確掌握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對財務管理能力的需求,需要定期深入創業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和自主創業人員開展調研活動,確定財務管理典型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細化創新創業中財務管理典型工作過程和能力需要,以此為基礎確定財務管理課程目標。財務管理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具有扎實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財務職業素質,具備一定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開展創業精神的培養和創業知識的講解。
(二)重新整合教學內容,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
根據創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需求,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來確定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調整后的教學內容強調財務管理觀念和實操,以具體的創業項目構建學習情境,以虛擬企業創業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模塊,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轉化為創業企業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模塊。
1. 投資管理與創業項目可行性分析
(1)投資項目的選擇。在投資管理的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對投資項目的選擇和評估要進行周密考察和科學取舍,選擇的項目要與自己的經驗、人脈、特長等各個方面相結合,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才越大。
(2)創業項目可行性分析。創業者應以市場為導向選擇投資項目,并對投資項目建立全方位的指標體系。學生通過學習投資管理的指標體系對項目凈現金流量等指標進行計算與評價,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
(3)創業投資項目的決策。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選擇的創業投資項目編制可行性分析報告,通過對單一項目、多項目的投資決策方法的運用,進行風險與收益衡量,選擇恰當的投資項目。
2. 籌資管理與小微企業籌資渠道
對于創業準備階段的高職學生來說,面臨籌資的四大問題:一是資金獲取難度較大;二是資金來源多樣性和復雜性;三是資金需要量的準確預測;四是資金獲得的低成本性。因此,在籌資管理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小微企業的角度,學習不同的籌資渠道和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從中選擇適合創業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籌資方法,著重選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可以獲得資金的扶持和減免。同時對資金需要的預測按照財務管理中的定性與定量方法進行計算,并要按照超過預測量準備一定比例的準備金,以防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
3. 營運資金管理與創業日常資金管理
創業項目一旦成立后,就該合理安排企業的營運資金,對創業企業的日常資金進行估算,對現金持有量、存貨占用資金、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等進行計算和決策,選擇恰當的資金預算方案。創業企業同樣要重視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新企業需要盡快獲利,否則它將會虧損甚至破產,收支平衡分析不僅適用于企業的籌劃,也適用于企業的日常運營。
4. 收益分配管理與創業收益分配
利潤分配不僅要考慮投資者的利益,還要考慮企業未來的投資機會或擴張機會,創業者只有權衡好利潤分配中企業的各個角色關系,這樣創業企業才能長期生存下來和發展壯大,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才能實現。
(三)基于創新創業教育,推進財務管理教學方法改革
一是教學方法多元化。為突出財務管理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推行思維啟發式、實景參與式、課堂小組討論式、課下師生交流式及理論與實踐探究式教學,以虛擬企業創業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模塊,讓學生養成“如何完成創業任務”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較強的綜合財務管理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學生團隊來開展每一個虛擬創業任務,學生擔任各個不同角色,按照目標任務,運用每一個項目知識去完成各個任務,并進行成果展示,總結經營教訓,撰寫創業計劃書,來實現各個項目的驅動。二是教學形式多樣化。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在堅持校內實訓與校外企業實習相結合的前提下,增加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相結合的課外實踐活動,進行項目開發訓練、課外研討等來增加學生對財務管理內容的學習時間。還可以通過建立“創業實踐室”、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活動,組織“大學生創業大賽”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遷移能力,進一步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和創業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四)考核多樣化,多方參與評價,優化考核方法
通過項目過程考核控制,將學生評價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中,考核內容既包括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又包含學生綜合素質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會更為全面。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考核采用團隊自評、團隊互評、老師評價的多方參與評價方式。其中團隊自評和來自其他團隊的評價分別為30%,老師評價為40%,每一個實踐項目均采用百分制形式,最后課程的期末成績為前面所有項目得分的算術平均值。而每個團隊成員的考核成績,對在團隊成績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生對團隊項目完成的貢獻度大小,進行調整。這種評價方法業類似于企業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制度,一方面以團隊成果為優先,利于團隊成員合作關系的養成,另一方面可以體現團隊成員之間各自貢獻程度的大小,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可以更好的激勵學生為團隊各個項目的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提高他們對課程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三、結論
高職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應貫穿于學生在校的三年實踐中,同時還要貼近創業企業的崗位需求,與時俱進,適時的改變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多樣化,使得高職財務管理人才既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又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再瑩.關于創新創業融入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7(06).
[2]于廣敏,唐亮.”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J].會計教育,2016(13).
[3]黃瑞.談融入創新創業理念的財務管理課程改革[J].財會月刊,2016(30).
[4]衛紅.《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通訊,2015(01).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