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麗
摘要:體驗式教學倡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自我體驗的方式去感覺、認識、參與、領悟相關問題,實現對自我的認知、發展和完善。這種教學方式在中職商務溝通的教學中,能有效地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的案例和實踐緊密結合,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深刻性,改變了以往對課程教學的刻板印象,使學習態度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提升商務溝通課程教學的實際功效。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商務溝通;應用
商務溝通是一門具有非常強的實務性課程,以培養學生在實際商務情境中與他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為目標。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體驗式教學通過情景設計、學生參與和師生互動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的過程中,充分認識、領悟、培養商務活動中所需的技巧與能力,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因此,筆者根據在本校2013級電子商務專業3個班級的商務溝通課程教學的實踐體會,初步探析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商務溝通課程中的應用。
一、中職商務溝通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輸出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學手段相對落后,以致于中職學生厭倦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據調查,中職學生在課堂普遍存在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積極性、適應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筆者認為,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才培養模式錯位、課程安排不合理、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手段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因素外,與教學方式和方法刻板、傳統的教學模式盛行不衰也有著直接的關系。
商務溝通是一門實務性很強的課程,基于理論知識,開展豐富的互動教學活動。筆者研究的學生對象是2013級電子商務專業三個班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解一定的學科認識,具有較為明確的學科方向感。他們大多都能靜心聽講,積極思考,能較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活潑”成了他們學習生活的主旋律。但還是有小部分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方向和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上課好動,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需教師耐心地引導,并幫助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摸索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形成樂觀向上的態度。
二、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及理論依據
國內外學者們對于體驗式教學概念的定義,一般涉及到的關鍵詞為體驗、實踐、環境和經歷。[1]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基于專業理論知識,以精心設計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參與體驗,或者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再體驗,引導學生從活動中經歷由觀察、思考、反思到實踐的流程,使學生對事物從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感受、感知、感悟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
研究追溯體驗式教學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體驗學習理論。在上個世紀70年代,體驗式教學最先是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David Kolb提出的。David Kolb[2]認為,學習是通過經驗轉化為知識的過程。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四階段模型,指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遵循具體經歷、思考觀察、抽象概念、主動試驗四個階段,構成了學習循環。體驗學習模式不僅提供了一種理解個人學習模式的途徑,同時也揭示了能夠應用于所有學習者的體驗學習循環。
二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本內容從關于“什么是學習”與關于“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進行說明。[3]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其中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利用必要的理論材料,以建構的方式而獲取知識。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不再是簡單地把知識由外而內的傳遞和轉移,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身經驗與知識的過程,即通過新的經驗和原有的經驗的雙向相互作用,來充實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基于以上理論依據的體驗式教學,是借助創設教學情景,在具體體驗中讓學生面對外界信息的刺激,發揮主體認知性,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從感性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認可和領悟知識,并在循環的“體驗”中去實踐和發展知識,是一種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具體方法和教學模式。
三、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商務溝通課程中的實踐
結合教學實踐,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筆者將體驗式教學的理念貫徹到中職商務溝通課程教學中。具體如下:
(一)調配學生在課堂的主動參與性
為了更好地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除了在備教材的基礎上,更需要關注如何備學生的問題。針對本校2013級電商專業的學生情況,利用多種途徑來營造學習氛圍,靈活把握課堂的體驗式教學進度,借助創造實際的生活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參與性,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進行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商務溝通》教材中第二章介紹的教學設計時,筆者根據三個小節的知識點差異,提前布置課前任務。筆者告知學生預習課本章節知識,根據第一節介紹自己、第二節介紹他人和第三節介紹產品的知識要求,運用已經學過的Photoshop教程設計自己的名片作為自我介紹,選擇班內的任意一位同學來模擬介紹他人,并選好一種產品設計廣告詞進行產品宣傳。筆者提前一星期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準備,在課堂上講授有關介紹的基礎理論知識,把剩余的課堂時間交由學生主動展示自己名片,并開展互動環節。下課前,筆者會預留十分鐘時間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適當地贊美并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信心,調動課堂的主動參與性。
筆者相信,在學習課堂中,教師只是整個教學設計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講臺上的千言萬語的說教都比不上學生的親自動手體驗而獲得的鍛煉。通過“動手學習”的試驗,學生普遍體會到類似的感受,如“我聽見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主動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隨著自身的感受、體驗、思考逐步積累的,鍛煉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綜合素質。
(二)體驗式教學與溝通技巧相結合
商務溝通的學習關鍵在于溝通,而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運用信息媒介,進行信息傳遞和反饋,以相互理解協調關系的全過程。溝通不只是語言活動,一個人的儀表、情感、風度、體態、手勢等都是溝通的要素。溝通技巧的掌握能夠深化學生對“溝通”的認識,讓學生學習企業內外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學生了解并認同溝通技巧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性地位,提高學生商務溝通能力。
例如,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商務溝通》的第三章討論、第四章演講和第五章論辯,闡述的是“人”的主體性的作用發揮。筆者相應地進行教學設計,其中“討論”章節以培養小組團隊建設的溝通能力為主,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活動,以分組的形式自由組隊,針對同一個案例題目,各小組按照提出的問題采取相應解決的方案,探討并得出結論。通過小組之間問題探討和交流經驗,小組派代表分享心得體會,最終由老師點評。同時在“演講”章節,為了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溝通魅力,分別以兩種形式,一是以個人演講的形式,鼓勵學生勇敢地走上講臺來展現自我,二是上交命題演講的撰寫稿。而在“論辯”的章節,筆者以辯論賽的形式開展,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辯題,分配各個小組的正反方代表,目的是讓學生被安排分組的情況下,學習如何主動與小組成員探討辯題,團隊協作,提高溝通能力。
筆者認為,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外界環境氛圍下,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演講和辯論賽這三種途徑進能夠行有效地溝通,塑造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來闡述觀點,展現個人的價值觀,提高個人的溝通技巧。
(三)體驗仿真情境
在課堂的教學中,借助視頻、圖片、Powerpoint等多媒體技術,創造模擬盡量真實、直觀、形象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直覺情感體驗。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在理論教學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有效學習。
例如,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商務溝通》的第十章讓步,筆者借助企業的商務談判案例視頻,向學生展示了商務談判的流程相關準備和談判過程,并適時向學生講解談判交鋒階段的策略選擇,并在應對談判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和相應的解決方法,最后讓學生模擬體驗進行談判。模擬談判的訓練是假設要開設一家創意店,打算在一條新的商業街上租一個鋪面,讓學生模擬找到商業街建設開發商某某集團公司的招商部,針對租金、誰支付店鋪裝修費進行商談。
筆者認為,學生在仿真情境中直觀感受商務談判議,對商務談判的步驟和過程印象深刻,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體驗、思考問題,進而領悟、掌握商務談判的知識,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四、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商務溝通課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避免體驗式教學的趨同化現象
體驗與學生的自我意識緊密聯系,務必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避免課堂教學的固化統一現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體驗的實際情況而定,不能期望只通過一次體驗課就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或是以教師的個人體驗代替學生的體驗,甚至強迫學生接受認同來自他人而自己尚未獲得的體驗。教師切忌主觀地將學生的體驗感受引入自己的思維定式,避免體驗的趨同化現象。
(二)注重體驗式教學活動設計的周密性
體驗式教學的活動設計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占用時間太多,課堂氣氛過于活躍而導致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另外,體驗活動并不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發育特點,無法激起學生的體驗興趣。因此,教師在活動設計上,既要合理設置體驗的時間比例,又要貼近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海英.關于體驗式教學基本原則的探討[J].文教資料,2009,(32).
[2]Kolb D.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ewJersey:Prentice Hall,1984:41.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