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華
摘要:德是人文精神的傳播,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全方位需求,德育已經是中等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改革的重點,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由于高校擴招,普高的普及以及社會的認可度較低,中等職業院校面對生源質量下降,教育難度加大等現實導致德育實施的效果不理想,本文從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對德育認知的片面性,流于形式忽視德育德延時性效果等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提出構建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德育體系,提高德育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德育;有效;評價
一、德育的定義
德育概念起始于近現代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德育的定義不斷完善指的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分為了家庭、 學校德、社會三大塊,本文研究的是學校德育。
二、中等職業院校目前德育的成效、問題
2.1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1993年之前,我國很多院校并沒有獨立完整的德育體系,直到2003年才明確規定了中等職業院校德育課的性質和主要任務,并且形成了由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團委、系部、班主任負責的學生德育工作,推進了德育工作的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表現在:第一,在學生方面,學生的總價值觀比較端正,法制意識比較強,對社會等不正之風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對家庭感恩;獨立和競爭意識增強,同時他們的升學壓力比較輕,愿意在學校各種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并且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非常的明確。第二,在學校方面,首先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德育管理體制,管理制度也日趨完善;其次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實踐和鍛煉機會,形成學校、社會進行合力德育教育的平臺。第三,在教師方面,建立了全員育人的制度,尤其是班主任職責更加規范。第四,在家校合作方面,建立了多種渠道使得學校和家長定期溝通,及時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
2.2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2.2.1 對德育教育的認識缺乏全面性
首先在現實德育過程中,大多把德育作為一種工具,認為就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忽略了德育“以人為本”的目的性教育,使得學生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教育不受重視;其次,重視德育的顯而立見價值,忽視德育的延時性價值,德育在實施過程中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也會在后續過程帶來一些積極地或者負面的影響,但是很多院校為了響應德育的政策,為了應付檢查活動接連的搞,形式主義嚴重使得大家疲于奔命,而忽視深層次的研究。
2.2.2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效果比較低效
首先,在目標的制定上脫離實際,德育目標和計劃在制定過程中過多的強調總要求、總方向,而忽視了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甚至有些活動重復安排,效率效果不明顯;再者,德育內容沒有完全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而學校的德育環境和社會德育的環節有所脫節,而且職業院校在職業定向的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還應包含職業素養、法制教育等;
三、提升中職院校德育實效性的措施
3.1從學生素質和職業學校實際出發,構建特色職業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體系
因為中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班級之間生源水平差距比較大,年級之前學生心理成熟水平也不一致,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德育目標及內容應具有較強的時代性、針對性、層次性和細化性,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及目標,同時還應該考慮到職業教育獨有的特點,比如在對于目標的制定上新生應該端正學習態度、行為習慣及學業計劃的培養,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法制價值觀、競爭意識的培養,對于升學的學生進行對于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內容上要有時代性和細化性,比如2009年,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 指出,德育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等,同時在內容上關注學生身邊事,事無巨細。這樣目標明確有層次性,內容具體有利于提高德育實效性。
3.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活動
德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開展德育活動不是簡單的說教,應該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發揮是有秩序的發揮,而不是隨著學生憑空捏造,我們根據時代的形式,創新德育的方法,例如加入學生微信群進行不見面式溝通,學生有些想法說不定就會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得到鍛煉,同時也可以設計教育情境,設置技能比賽,讓學生明白到校學習的目的。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科學的評價體系
因為職業院校的特殊性,對班級進行公平合理科學的考核也是很難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有領導層負責總體部署給出指導意見,有下屬機構負責任務下發、總體考核,有班主任、任課老師等直接實施,尤其是班主任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能都要過硬,同時制定詳細的考核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另外評價體系也應該把管理人員納入考核,學生評價可以設立德育積分,同時將自評他評教師評價相結合,日常評價和期末評價相結合,考核結果及時公布,及時反饋。
3.4發揮校園網的功能,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
隨著網略的普及使得信息溝通越來越暢通,德育可以利用的媒介也越來越多,而校園網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徑,可以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德育的教育合力;在學校進行基本、主要的德育活動,而家庭德育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積極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和心理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而社會德育主要是發揮社會正確輿論的導向功能,以及企業進校園的德育教育功能,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全員育人的功能,并且將其納入考核,鞏固道德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2008年12月10R)
[2]張秀梅: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J].中國知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