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摘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幼兒園音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是教學策略上都要體現實用性,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達到職前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用性
正文: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既不同于高等師范院校的聲樂教學,更不同于高等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應該教什么、怎樣教?如何提高聲樂教學的實用性?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討。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聲樂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實踐。
一、明確培養目標: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教學之初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什么層次的學生,我們要把他們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園教師,音樂教學是培養能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幼兒園音樂教師,聲樂是音樂的一個部分,目標當然也是一致的。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都始終應該圍繞培養幼兒園音樂教師這一目標來進行,體現職前教育的特點1。
二、教學要體現實用性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是不是只要學生唱得好聽就行了呢?當然不是。那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我們應該重點教什么、讓學生掌握什么才實用呢?
(一)教學內容要實用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內容應緊扣學生的職業需求,不求寬、深,夠用、實用就好。在聲樂教學中,我們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做到有的放矢,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內容講。
1、重視對聲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
聲樂課雖然是技能課,但是技能也要靠理論來指導,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可以讓學生少走很多的彎路。比如通過對聲樂理論基礎知識如:嗓音的保護方法,歌唱器官的認識,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鳴,歌唱的藝術表現以及歌唱的教學藝術等的學習,學生才能對發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較清晰的理解,更好地為演唱、教學等工作服務。
2、重視對幼兒歌曲的學習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或是為了技能競賽出成績,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往往追求歌唱技巧的提高而偏離了學生的職業需求。可是我們的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上,并不需要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他們也不需要教小朋友唱多難的歌曲。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的教學內容中加大幼兒歌曲的比重,多學各種不同風格和特點的幼兒歌曲,為他們積累更多的經驗和素材,這樣在將來的工作中他們才更得心應手。
3、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幼兒音樂活動應該是綜合性的,不僅有唱歌、跳舞還要有欣賞、語言表達、創造等活動。這就對幼兒教師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備綜合音樂素質。它要求幼兒教師要具備演唱、演奏、舞蹈技能,以及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能力和文學素養等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幼兒音樂活動中發揮綜合性的教育功能。這就要求我們的聲樂教學要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不能單一的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二)教學能力目標要實用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應提高學生的哪些技能?達到哪些能力目標呢?
1、掌握基本的識譜能力
古人云:授予魚,不如授予漁。一個未來的幼兒園音樂教師無論唱歌唱得再好,如果連譜都不會看,試問他(她)如何能勝任今后的教學工作?所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識譜能力,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需要學生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聲樂教學主要是要學生掌握簡譜的識譜能力,因為幼兒園的教材也主要用的是簡譜。
在聲樂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認識各種常用的音符、休止符、常用的音樂符號、記號等,掌握各種常用的節奏型,并能正確地視唱。只有這樣,學生將來到了工作崗位上,才能輕松應對,無論碰到什么幼兒歌曲都能正確彈唱,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音樂教師。
2、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概念
音準是對演唱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音準不好,是不可能唱好歌的。所以,訓練學生對音準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多聽、多模仿鋼琴的聲音或老師的聲音,演唱時不要一味地追求大聲,要學會聽辨音高的變化,時刻調整自己的發聲器官,從而發出準確的音高。
3、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學生清唱時,他(她)的聲音挺不錯的,表現力也很好,可是如果跟伴奏音樂唱時他們不是搶拍就是拖拍,這就是節奏感不好的表現。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要訓練他們學會打拍子,熟練掌握好常用的節奏型,只有這樣學生的節奏感才能慢慢得以提高。
4、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
沒有經過聲樂學習的人,往往唱歌都是用大白嗓子唱的,到高音時不是扯著嗓子喊就是降調唱,聲音非常難聽。雖然我們不是培養歌唱家,但是我們也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學會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演唱歌曲,歌唱時能夠打開喉嚨,口腔動作做到比說話時夸張,咬字吐字清晰圓潤,高低音區轉換時發聲位置統一,學會用氣息演唱而不是用喉嚨喊唱,并能夠靈活運用共鳴腔來擴大自己的音量。
5、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表現力
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況且我們的學生將來是做幼兒園老師的,他們的教學對象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幼兒需要有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老師給他們以正確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對歌曲的表現力主要包括:①準確地表現歌曲的內涵與情感;②有表情地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和幼兒歌曲。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歌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介紹作者生平,反復朗誦歌詞,讓學生欣賞歌曲的原唱視頻以及教師的范唱等方式來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涵、情感以及風格特點。然后我們還要鼓勵他們勇敢地表現,包括用自己的聲音、表情和眼神去表現歌曲,多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通過互評互學共同進步。
6、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歌曲的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學習演唱各種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歌曲和幼兒歌曲,讓學生掌握分析處理歌曲特別是幼兒歌曲的能力,比如歌曲的速度、表情、風格特點,以及對原歌曲的改編和創新等,這樣,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就會觸類旁通、事半功倍了。
(三)教學策略要實用
1、聲樂教學要加強與相鄰學科的聯系
聲樂教學應加強與音樂其他學科如鍵盤、舞蹈等之間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一些教學環節將這些相關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把聲樂課學習的幼兒歌曲作為鍵盤課上即興伴奏的曲目和舞蹈課上幼兒舞蹈創編的內容,這樣學生既能唱又能彈還能進行幼兒歌曲表演唱,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
2、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聲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個示范引領作用。比如在教唱兒歌《娃哈哈》的時候,可以播放歌曲的舞蹈視頻,讓學生了解新疆舞的特點,讓學生課后去自學,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加強了與舞蹈學科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教師在教學中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也會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個示范作用,體現了教學的實用性。
3、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音樂學習時,不應只是從教師的傳授中接受知識,而應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中主動地探求知識2。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四至六人一起學,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好的同學可以去幫助差的同學,學生會更有興趣,更主動參與學習。比如在視唱歌曲的旋律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共同進步,對識譜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4、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在具體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就業實際出發,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利用所學的音樂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體驗未來職業中所要面臨的真實情境,實現我們所期待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生唱兒歌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假如讓你教小朋友唱這首歌曲,你會如何導入?”,“你如何讓小朋友記住這首歌曲的歌詞?”等,學生就會在我們的引導下,思考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我們職前教育的目的。
5、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
聲樂教學要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教唱歌曲《月之故鄉》時,教師在教授曲譜之前先讓學生分組研究一下歌曲的旋律與節奏的特點與區別,讓學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自己先完成旋律的初步學習,而后教師再給予指導和糾正,這樣必然會調動學生學唱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學會視唱歌曲的旋律,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一定要緊扣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有用的、實用的東西,為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服務,為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學前教育音樂老師服務,從而達到職前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郝建蒼,《藝師聲樂教學的出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6年4月出版,刊號為7-80105-338-9/G,第101頁。
[2]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思考與研究》。
[3]李玲,《現狀與對策》,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12期,刊號為CN11-2543/J,第56-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