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要:當前時期下,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快速地發展及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程度地提升。因為外界因素產生的影響,我國居民的疾病發生率也逐漸地提升,人們對我國的醫療機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說,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之中,特別注重構建科學化的國內醫療機構,并推出了醫保制度,在醫保制度的保障下,促使我國居民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國醫療機構的發展。但是,在醫保控費發展背景下,某些醫院的經濟效益不但沒有上升而且還會出現降低的趨勢。對于醫院而言,在醫保控費背景下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是擺在它們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醫保控費;醫院;經濟效益;問題;對策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較為快速地發展與進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的醫保制度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根本需求。隨著新醫保的不斷完善以及逐漸推行,相關的核算標準以及內容也隨之出現更新。例如:醫保住院患者治療的定額醫療、單病種報銷比例等方面均已開始實行一整套全新的核算標準。這些新標準的實施以及新制度的制定,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說,為了能夠強化醫院經濟效益水平地提升,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醫院應該清晰地意識到醫保控費背景下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具體對策,目的在于為醫院更好地開展醫保控費工作、提高醫院經濟效益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與參考。
一、醫保控費背景下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現實意義
在醫保控費發展背景下,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患者與院方共同地分配
醫保控費是新醫保制度建立下而提出來的,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新醫保制度應運而生,醫院單方面對待患者的單一化的現狀由此而發生重大地改變。如此,以往僅依靠患者單方面所承擔的醫療費用、醫療設備使用費用等方面,目前已經逐漸轉變成為由患者方與醫保控費所要求的院方,以一種共同承擔的方式和途徑,對醫保費用進行合理性地分配。這不僅充分體現了醫院方以及政府強烈的人道主義,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地緩解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二)醫保控費發展背景下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時期下,醫保控費發展背景下醫院發展趨勢,總體而言,院方總體上呈現出逐漸升高的變化趨勢,然而某些則呈現出曲線升高的變化趨勢。出現上述變化趨勢的原因在于:某些醫院經濟效益的關系屬于互相良性競爭方面的關系。在這其中,競爭的主體則屬于市場競爭因素,盡可能大地爭取構建效果佳、效率高的互相制約機制,構建和諧的醫院文化。另外,隨著我國居民對自身的健康要求日益升高,他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他們不單單要的是常規的醫療服務,更需要優質的醫療服務。當前時期下,隨著老齡化趨勢地不斷增強以及加劇,慢性病的發病呈現出顯著的升高趨勢,這一因素均會使得人均醫保支出的經濟呈現出升高的變化趨勢。此外,由于應運而生的各種國家性質方面的政策,當前時期下我國勞動人群的總體數量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變化趨勢,一旦出現不合理的醫療行為,則會被醫保所攔截,在醫保上面不能給予報銷,那么就會使得醫院的收入狀況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會使得患者對院方的滿意度下降。于是,醫院希望通過醫保控費,不斷地促使其臨床行為進行規范,最大程度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以及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從而促進醫院經濟效益地提升。
二、醫保控費下醫院經濟效益的現狀分析
(一)醫院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低下
隨著財務工作在醫院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對財務人員有了更高的需求。雖熱我國財務人員數量逐年攀升,但多數財務人員只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經驗不足。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意識和能力不強,并且記賬、算賬能力也較為薄弱,無法熟練操作財務電算化軟件,致使財務工作難以順利實施。有的財務人員盡管記賬能力不錯,但在財務報表編制上犯了難,無法準確判斷財務數據,財務預算不科學。有的財務人員雖然具備職業判斷能力、記賬能力、算賬能力,但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難以自主解決,更別說一些特別棘手的財務問題,最終阻礙了財務工作的運行效率。
(二)醫院的財務管理模式與新醫保制度不相符
對于大多數醫院而言,患者就診的費用均是按照傳統的收費制度而進行收費的,并由醫院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進行整合、核算,然而新醫保制度制定并實施之后,某些醫院則選擇使用醫保的患者所繳納的費用,不能與目前財務部門所采取的相關制度相吻合和匹配,往往會導致某些患者在繳納就診費用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一些缺陷和漏洞,從而導致醫院經濟效益顯著降低。
(三)醫院總體經濟效益顯著降低
隨著新醫保制度的制定及全面實施,我國很多醫療機構的整體收益均呈現出了顯著降低的變化態勢,而某些醫院也不能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最終使得醫院的業績出現迅速下滑以及利潤空間變窄、變小等方面的情況,甚至還有可能會使得醫院被整個行業所淘汰。
三、醫保控費下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具體對策
(一)構建科學高效的醫療系統運營機制
為應對新醫保制度對醫院經濟效益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應積極探索和構建院長負責制,努力提高自身的經營自主權,利用市場經濟杠桿約束醫院相關部門的管理,形成面向市場需求的醫療系統運營機制;其次,在學科建設和機構設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運用科學的手段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效率,加強成本核算,不斷降低服務成本。
(二)提高醫院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提高醫院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首先要提高醫院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1.從在職培訓角度促進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提升。采用科學合理的在職培訓方式,加強會計人員理論知識的培訓,進而對國家最新頒布實施的會計法規、審計知識、會計電算化知識予以充分掌握,進一步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體系,從而潛移默化中提高業務素質。2.從獎勵角度調動會計人員自學積極性,逐步提高業務素質。醫院應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來調動會計人員的自學積極性,并舉辦豐富多樣的會計陪訓活動,同時會計人員可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如自考、夜大等。
(三)強化風險意識,準確識別風險
導致醫院發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在于醫院自身缺乏較強的風險意識,并且對風險無法做到準確評估和識別,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提高醫院的風險意識,準確識別存在的風險。實際中,醫院應構建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的人員擔任風險管理工作。醫院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必須明確具體的完成目標,始終針對目標進行風險評估與識別,有計劃地進行操作。此外,醫院還要對相關的醫保流程步驟加以嚴格評估,準確識別各環節階段存在的風險,按照醫院當前的風險容忍度,找出制約醫院健康運轉的風險問題,并通過各種完善的對策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不斷強化醫院的風險防范能力。
(四)完善預算管理控制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國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使得醫院長短期發展戰略目標混亂,不過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不認可醫院現行的預算管理模式,我們應追求完善高效的計劃,提高應變能力,提高預算控制與執行效果。
四、結論
綜述所述,醫保控費背景下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存在突出的問題,諸如:醫院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低下、醫院的財務管理模式與新醫保制度不相符以及醫院總體經濟效益顯著降低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胡曙疆,何艷,張濤.新形勢下醫院醫療保險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1(34).
[2]王建國,張冰,殷宇.淺談如何避免定點醫院醫保財務風險[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08).
[3]劉曉芳.加強醫保資金管理 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J].經濟研究導刊,2012(36).
[4]代亞杰.淺談醫院財務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2(10).
[5]薛綱.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后對醫院的影響及其對策[A].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十四屆航天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08(04).
[6]陳珞珈,張立強,朱佳卿,溫麗,李強.“醫保”對中國醫院的影響分析與對策研究[A].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與人類健康——慶祝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50周年論文集(上冊)[C].中國中醫科學院,2005(09).
(作者單位: 諸城市居民醫療保險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