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偉 丁娟 曾曉輝 夏福高
大班額是我們許多城市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當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時候,造成了師資和設施硬件等方面超負荷運轉,教育素質難以整體提高,如何做好大班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教學班班額,小學以不超過45人為宜,中學以不超過50人為宜。超過規定人數的班額,即為大班額。我國2010年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班額是我們許多城市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F在教育發展不平衡,在我市也集中體現出來,城市的學校生源充足,農村招不到生源,城市大班額問題由此產生。既然一時解決不了,還是應該從其他途徑減弱大班額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那就是是我們怎樣進行好大班額的教育、解決大班額教育?
二、現在我所教的學校(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有的班級班就有70個學生,我校最少的班級也有60人。近幾年,隨著城鎮化戰略的開展以及農村辦學布局的調整,進城務工人員增多,要求進入我校學習的學生蜂踴而至,雖然上級組織和學校都采取了不少堵和疏的辦法,但效果甚微,進入我校的學生不斷增多,形成了超大班額,對學校、班級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了嚴重影響。如何加強對我校出現的大班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刻不容緩的課題。
三、大班額班級主要集中凸顯出以下問題:一是學生人數眾多,課桌椅間距太小,學生進出通道太窄,活動捅擠,安全隱患嚴重;二是教室難于安靜,教師講課學生聽不清楚,影響教學質量;三是教師的管理難度增大,壓力也大,使老師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上課效果甚微;四是教師難于做到個別輔導,因材施教,使整體教育普遍低下;五是作業本數量大,教師批閱工作量大,無法做到特別認真仔細;六是學生交流發言的機會減少,對學生發展不利;六是基礎設施無法得到保障,由于學生過多,如體育課難于集中管理,活動時爭搶器材,微機課坐位不夠,搶占電腦,音樂課也同樣面臨問題;七是大量農村的孩子涌向城市,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格局,由于城市學校有限,使城市學校不得不接受更多的學生;八是師生資源分布不均衡,農村普遍存在生源不足和教師匱乏,主要是我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和計劃生育等多方面的影響,形成了教育發展的不均衡,而城市相對來說生源過剩,教師又不足,教育基礎設施又跟不上,所以大班額班級凸顯。
四、針對以上一些問題,我個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一是加強學生課堂紀律教育,抓好教育常規,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保證絕大部分學生能專注聽講;二是保障學生安全,大班額就是人多,安全第一,保障學生安全是我們老師的職責,特別是上下課,要求學生要有秩序,千萬別擁擠,以免造成學生受傷;三是要想在大班額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正確認識大班額的利與弊,了解學生,揚長避短,必須在認真備課、講課生動的基礎上,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全員參與的學習熱情,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教師要大膽突破大班教學時空的限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各種學習參與機會,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教、互學、互動、互補、互進,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四是加大家校合作力度,求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形成教育合力,沒有家長的支持,教育質量很難上去,除了課堂以外,很多問題需要家長的解決,比如讓家長參與學校的一些管理和活動等,要讓家長明白學校教育的目的,知曉當前教育的形勢,家長要懂得家教的重要性和掌握一些家教的方法。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才會有良好的收效;五是分類指導,注意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天高地闊里進行愉快的復習鞏固,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自律、自學;六是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以向學生的成長和家長負責的態度,發揚無私奉獻精神,進一步加大對學生,特別是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力度,對個別學生采取因材施教,使大班額班級教學水平整體上一個臺階;七是要科學布局,合理調配,實行幫扶政策,采取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既可在幫助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問題可以請教老師來解決,這樣可以減少課堂上不足之處;八是政府要加大教育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合理分布教育資源,教育要根據各地的情況,作出長遠規劃,對生源較為充足的地區,要充實教師隊伍,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整合社會資源,逐步消化大班額問題。
總之,大班額問題不是一時一地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且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有其產生的特殊背景和其形成的復雜原因。解決大班額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破解“大班額”,并非不可為,關鍵在于是否有心去為,如何去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只要認真干好自己的本行,教好每節課,關心自己的學生,盡量減少大班額的問題,我想大班額也是可以把教學質量提上去的。
本課題是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No.2017JK028)
通訊作者:曾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