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和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傳統的“填鴨式”“知識傳授式”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和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論述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初探。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數學;分層次教學法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數學教學的任務已轉變為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課程標準》中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實行因材施教,而分層教學正是一種能滿足新課程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將學生進行分層,從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外作業、課外輔導、測試評價等幾個環節進行分層教學,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探討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國外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也曾提出“掌握學習理論”,主張 “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實行分層遞進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又是一種以新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具有差異性,教師不能以犧牲一部分學生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學生的發展。其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行分層遞進教學。其主要的理論基礎是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這個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實施分層教學法,就是對學生在學習上分層要求、分層評價。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潛力,同時對學生提出切合實際的學習要求,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是分層教學法的核心內容。分層教學把“面”的教學劃分成了“片”,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教師最大限度地實施個別教學,使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得到了有機統一,實現了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在集體教學與因材施教的結合上找到了契合點。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教師把分層教學的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主要圍繞學生個體分析、輔導、評價三方面展開.
1.分析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
學生的初始情況往往是,后進生上課無所事事,自認為上課聽不懂;中等生受差生影響,自我約束力較差;好生持續性存在問題.通過復習,讓后進生在每節課中都能體會到成功喜悅,讓中等生不受差生影響,讓好生懂得中考復習最后沖刺階段,學習態度對他們今后的影響。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和接受能力,把學生分為A,B,C三個組。A組學生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B組學生是中等的學生。C組學生是學有余力的學生。
2.實行教學分層
(一)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學生的初始情況往往是,后進生上課無所事事,自認為上課聽不懂;中等生受差生影響,自我約束力較差;好生持續性存在問題.通過復習,讓后進生在每節課中都能體會到成功喜悅,讓中等生不受差生影響,讓好生懂得中考復習最后沖刺階段,學習態度對他們今后的影響。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和接受能力,把學生分為A,B,C三個組。A組學生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B組學生是中等的學生。C組學生是學有余力的學生。
(二)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過程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后,課堂教學每一環節的設計都要有的放矢,保證教學目標分層的有效性。
①課堂提問的層次性。課堂提問必須要有層次性,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不同層次的課堂例題。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好例題,使各層次的學生理解知識,發展思維,提高技能。
③課堂練習的層次性。設計出適合各個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題,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和收獲。
(三)作業設計的層次性
任何一次作業的設計都要顧及到三個層次的學生,不能一刀切,否則,A組學生會因為題目太深失去學習的興趣,C組學生會因為題目太淺失去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題目量和難度。進行分層次布置作業,設計好必做題目和選做題目。或者設計幾個有一定梯度的題組,層層深入。對A組學生要求放低,只做基礎題,不要讓他們做超越他們能力范圍的題目。對于C組或部分的B組學生,則高標準、高要求。要求他們完成選做題或題組中的較深題目,加強開放性訓練,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課外輔導的層次性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應該大力開辟第二課堂,做好扶優補差工作。扶優的目的是讓C組同學得到進一步發展。補差的目的是對A組同學進行課后個別補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和愛好。促使其學習數學的可持續性。
3.分層評價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
檢測對于師生雙方都起著反饋信息的作用。對于學困生,評價可以偏向對他們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對于中等生,也主要進行激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擬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對于優生,正確地肯定他們的成績,同時注意掌握好分寸,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尋求解決辦法,引導他們作好下一階段學習的準備.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擬定出三份不同層次的試卷。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試卷上找到學習的信心和希望。其次,重視在測試中分層次評價,可以在同一張試卷上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設計選做題、附加題等。總之,檢測的內容、深度要與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相一致,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在試卷的反饋和分析時。也要多層進行。如:教師講評、學生自己分析、學生合作討論等。這樣,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時,學生記牢了知識,也培養了能力。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激發了創造性。
三、反思
采用分層教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復習效果較好,雖然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很用功,作業還不錯,課堂反饋也較好,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投入與成績不成正比,有什么辦法能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呢;學生對知識點的遺忘過快,能用什么方法阻止其遺忘,或用什么方法使其遺忘慢一點;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后進生的培養,有效消除學生畏難情緒,增強復習的信心,提高聽課效率和自學能力,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進行探討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韋玉膽.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
[2]王紅芬.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學周刊,2007(12).
[3]張淼.關于浙江余姚市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調查.數學教育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