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戈
摘要:營業稅不像增值稅那樣可以進項稅抵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綜合實力有著重要意義。文章首先闡述了“營改增”的背景及主要內容,在分析企業管理活動的基礎上,從稅務管理、經營活動和專業化管理三方面,剖析“營改增”對企業管理的影響。“營改增”下,企業管理不僅要加強培訓力度,還要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稅務管理
一、“營改增”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營業稅涉及交通運輸、金融和建筑安裝等行業,這些行業大都屬于第三產業,雖然這些行業的流通環節較多,但是營業稅對各個流通環節征稅存在不同情況的重復征稅情況。同時營業稅不像增值稅那樣可以進項稅抵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而增值稅是對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活動征收稅負,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有限,營業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利于增值稅的征管,同時由于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影響了稅收征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綜合實力有著重要意義。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完善我國稅務體制,一定程度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健全稅收制度,構建科學合理的財稅體系;有利于優化社會分工,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降低企業稅務費用,保證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總的來說,“營改增”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從一些與日常生成生活相關的行業開始,選擇相應的措施作為“營改增”試點,其次逐漸將交通運輸、建筑安裝兩個行業納入試點范圍,最后其他行業包括娛樂業、金融業和服務業也相繼納入改革范圍。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進,我國稅務體制逐漸趨向國際化,取消營業稅的征收,實現消費型增值稅的完全轉型。
二、企業管理活動的分析
企業是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重要經濟組織,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而不斷演變,企業管理圍繞著用人辦事展開,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率的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協作提高經營管理效益。管理就是集中組織的力量,為共同目標而努力,企業管理包括管理內容、管理措施及管理職能。
一是管理內容。由于企業管理活動是圍繞用人辦事展開,因此確定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保證實施效率是主要的管理內容。確定目標是企業管理活動的起點,企業目標不是個人目標是一種共同目標,是整體協作的目的,共同目標是組織凝聚力的體現,是企業實現管理活動的基礎。制定行動計劃是企業明確用人辦事的各種計劃和決策,共同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所有人共同參與行動,相互配合,從目標的分解開始,進而落實任務、協調利益相關者等,從而形成實現目標的合力。保證實施效率是實現經營活動的成效,在有限的資源和既定的目標下,企業通過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代價去實現預期目的,必須強化職員工作動力、保證工作效率,強化職員工作動力不僅要合理化工作動機,還要提供更多的激勵因素。
二是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企業用人辦事管理活動有效展開的具體實施方式,即是管理者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企業制度、計劃、行政等內容的一種安排。首先制度是穩定企業內部各個利益關系的基礎,是企業管理活動的最基本手段,企業管理運用制度安排取得各個利益方的共同理解和認同,在認同、理解和遵守的前提下,固定企業各個利益相關體的利益目標和實現方式,通過固定企業利益關系,明確企業行為方式和管理工作內容。這不僅是企業管理分工協作的基礎,還是強化企業制度功能的推動力。
三是管理職能。管理職能是對企業管理活動的一種提煉,通過管理職能界定管理活動并對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和規范。一般而言,企業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計劃是企業確定管理目標,分解工作任務的基本線條,企業合理的計劃是有效分工協作的指導和依據。組織是實施計劃的條件,組織為企業建立穩定的工作體系,使分工協作具有預期性和規范性,組織是流程設計,是工作部門的設置和責權安排,最終形成結構化工作體系。領導是組織運行的保障,是進行管理活動的動力,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由于領導活動是管理層的實施活動,因此領導不僅與工作職權有關,還存在較強的個人色彩。控制是企業進行管理活動的保障,能夠提高管理活動的效率,根據企業管理目標衡量工作計劃和實際情況及其進展,從而總結經驗,改進管理活動。
三、“營改增”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管理產生影響
“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由于增值稅進項稅可抵扣特性,總體來看“營改增”對大部分企業存在稅收優惠。同時,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力度一定程度上大于固定資產的抵扣幅度,但是,短時間內部分企業的稅收負擔將會加重。“營改增”前,營業稅實行5%和3%的稅率,而增值稅則是13%和17%的稅率,“營改增”后就稅率來看企業稅負可能普遍提高。企業稅負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的內容之一,稅負管理不僅關乎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還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此外,企業稅負管理還關乎企業經營活動的健康持續發展,一方面企業所處不同行業,將面臨不同的稅負管理難題,在“營改增”背景下,我國第三產業的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稅負管理;另一方面稅負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之一,涵蓋管理活動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營改增”增加了企業的稅負管理內容,還需要在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注重稅負問題。總之,“營改增”影響了企業稅負管理,進而對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營改增”對市場價格和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由于短時間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會增加部分企業稅負,要實現企業管理目標,企業將轉移稅收負擔,無形之中就會增加商品價格。這種短期內部分稅負加重的情形,可能會導致市場價格普遍上漲,這將影響企業的管理活動。企業管理就是用人辦事的安排,最終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率,而“營改增”迫使企業轉移稅收負擔,商品市場價格的制定是企業管理的結果。在“營改增”大環境背景下,企業管理為了保障既定目標和經營計劃,增加對稅收管理的投入,企業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增加了稅收籌劃內容,同時企業管理職能中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內容都將與稅收管理活動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企業管理的各個活動、制度安排和結構化體系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稅收管理的影響。因此,由于“營改增”在短期內增加了企業稅收負擔,企業為了轉移稅收負擔將提高商品價格,從而影響企業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即稅收管理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活動內容之中。
(三)“營改增”“打穿了”產業鏈,企業管理要更加注重專業化
“營改增”從稅務制度上解決了各個產業的聯通問題,促進了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但也為企業管理增添了新的內容。由于“營改增”將會促使第三行業將具有專業性的經營業務外包出去,從而促進專業性業務活動的快速發展,比如以制造業來說,制造業具有研發、生產和營銷環節,在生產環節上存在大量的研發和技術信息部門,“營改增”之前這些部門的經營活動會產生營業成本,而在“營改增”之后,這些部門業務如果外包通過獲取增值稅發票,實現進項稅抵扣,從而促進企業管理更加注重專業化管理,使企業更加關注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管理程度,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因此,“營改增”使得企業管理更加注重專業化,首先要求企業加強培訓力度,使全體人員都對“營改增”的相關稅收變化有所了解,加強培訓財務人員、管理人員和采購人員等企業管理各環節員工的法規政策知識,從而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求企業完善財務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財務人員的水平影響企業管理能力,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營改增”后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保證企業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少群.“營改增”對企業財務能力的影響[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
[2]杜永奎,初立明.我國增值稅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J].財會月刊,2017(25).
[3]李彩龍.淺談“營改增”對企業經營的影響[J].經濟師,2014(10).
(作者單位:吉林東北煤炭工業環保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