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元
摘要: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具有一定的意義,它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并從知識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最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和快樂。在情感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滲透的方式及內容,使情感能夠完全融入進歷史教材內容之中,從而實現有效地情感教學。本文通過結合初中歷史課程的有關案例,對情感教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總結出有效地教學對策及意見。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教育;滲透;研究
一、前言
初中歷史屬于初中教育階段比較重要的學科,通過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學生能夠了解人類活動的歷史進程,銘記每一階段的歷史轉折點,并從歷史中學習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最后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但是,歷史知識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們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利于豐富教學的風格、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促進歷史課程教學方式及內容的創新。因此,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來實現課程的有效性教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為了能夠有效地實施情感教學方式,本文主要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式及內容做如下分析,希望相關的言論能夠起到教學的借鑒作用。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研究
情感教育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教師通過教學活動的情感融入,將枯燥無味的文字變得具體生動、富有情感的色彩,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與研究熱情,最終領會歷史知識中包含的精神和思想[1]。同時,現階段初中教學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其中,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可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符合了當前初中教學的發展要求。根據情感教育模式的優勢及意義,本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很容易放下學習的戒備心,這樣情感教育的滲透更加容易和簡單。所以,當老師準備開始上課時,應該保持微笑和喜悅的心情,利用微笑和喜悅來感染學生,從而調節課堂緊張的學習氣氛。另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教學工具來增添教學的情感色彩和學習氣氛。
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等歷史內容時,老師在教學中應該保持積極、快樂、喜悅的教學情緒。這樣有助于學生放松緊張的神經,從而敞開心扉去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及內容。一方面,老師在講述“開國大典”的過程及內容時,始終要保持高漲的教學情緒,運用微笑和喜悅的心情感染學生,特別講到閱兵式及群眾游行時,應該給學生呈現出喜慶、宏偉的視覺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老師還可以借助音頻播放設備,播放一些背景音樂來渲染課堂的氣氛,從而提高課堂的上課氛圍。如在講述到閱兵儀式等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宏偉的音樂做為背景音樂。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更易投入到課程的學習,感受到閱兵式宏偉壯觀的氣氛。
(二)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
歷史知識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如果我們可以利用有效地語言互動,發揮語言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語言本身包含著靈魂和情感,有趣生動的語言往往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整體的課程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老師需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利用感染力極強的教學語言來感染學生,將歷史課本中的文字變成生動有趣的語言,讓歷史課程教學更具感染力。
接著上述“開國大典”的課程教學例子,首先老師需要重視其講課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在保證課程教學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之后,老師還要注意課程語言的表述。如注意自身講課的語調、神情和動作等。例如,在講到“開國大典”的過程及內容時,老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語音及語調,特別是講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的宣告內容時,應該使用激昂的語言,有聲有情地表達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情。同時,也要保證語言的莊嚴性和客觀性。另外,在講述國家閱兵式的盛況時,老師將課本內的描述內容進行適當地增加和延伸,并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當時閱兵式的宏偉和壯觀的景象。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開國大典”的歷史盛況,從而激發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注意教學案例的引用
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我們將初中歷史課文的內容與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及事物相聯系,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助于拓展歷史教學的領域[2]。另外,在情感教育模式下,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我們將課文教學內容與實際案例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思想情緒,還能開拓學生的眼界、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
以學習“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等教學內容為例。一方面,老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對比改革開放前后老百姓生活情況的轉變。另一方面,老師還可以引用一些課本外的圖片及內容,分析當前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內容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和進步。比如,以當前人們支付方式的變化為例。當前人們比較喜歡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來進行交易,這與我們傳統的紙幣支付存在很大的區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結合當前比較流行的支付方式,利用圖片及相關的視頻資料做為課程案例的導入內容,分析支付方式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變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有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活力,有利于學生從歷史知識中領會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涵養。因此,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老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課程語言的合理應用、教學案例的科學引用等。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升情感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后營造出有趣生動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羅勇剛. 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7,13(1):00036-00036.
[2]吳娟. 初中歷史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策略研究[J]. 情感讀本, 2017,24(2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