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成為了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據此,本文基于歷史核心素養,探討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以期能幫助高中歷史教師進一步提升授課效率和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養;高中歷史教學
怎樣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界和各位教育學者相互熱議和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入手,加強探究力度,精心創設活動與探究相關情境,以及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培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構建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課堂
1、加強基礎知識與重難點知識之間的聯系
基礎知識與重難點知識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基礎知識是重難點知識的基礎;第二,既是基礎知識,也是重難點知識;第三,基礎知識中包括重難點知識。要加強兩者之間的練習,教師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基礎知識和教學重難點。
2、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認知能力之間的聯系
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哲學的辯證關系,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常常作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而實踐認知能力則又反作用于理論知識,使其內容更加豐富、科學、合理、實用。同時,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認知能力之間的聯系意味著學生理論學習過程與知識實踐過程相統一,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非常重要。
3、加強不同教學模塊之間的知識關聯
高中歷史內容分為多個模塊,歷史基礎知識教學,歷史事件分析教學等等,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每個模塊需要的理論知識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加強不同教學模塊之間的知識關聯,實際上就是增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功能,這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非常重要。
(二)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1、改革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在其指導下,學生的課堂地位大幅度提升,并能夠自主安排學習活動,發現問題時也勇于向教師反饋。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的指導下,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學習以及怎樣對待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這對培養其歷史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2、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為例,教師可以將整個歷史事件拆分成若干個歷史片段并設立對應的歷史節點,每一個歷史片段當作“任務”,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讓學生以任務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在小目標的驅動下,學生會更有學習信心,而各個小目標完成后,就完成了整個歷史學習目標。這是一個條理清晰的過程,學生在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學習能力將顯著提升。
3、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增強學生自信心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歷史教學中要重點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之間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進行分享,然后在不斷討論與交流中獲得新的體會與感悟,當然教師亦可參與其中并給予學生指導性建議。經過不斷討論與交流,學生們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逐漸提升,進而也會發現學習的規律。這種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以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方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建構深度學習的課堂
1、類型功能多樣化,導入導學情境化
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應具有多種類型的教學功能,既能傳授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屬于多功能型的歷史教學策略。同時,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應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能夠做到寓教于樂,從而在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2、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相符,鞏固與教學并重
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屬于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的深度整合和高度凝練,能夠優化教學過程、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深度教學策略要求探究活動必須要和教學內容相一致,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夯實基礎,學習重要的高中歷史知識。同時,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應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教學,這就要求其活動內容必須要有足夠的拓展性和靈活性。
3、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主要是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高中生的歷史科學素養,所以其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高中歷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深度教學策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通過歷史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通過歷史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歷史的重要作用,這是也是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策略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二、培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實例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歷史高一歷史必修2《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例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第一步,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整個過程,讓學生通過具體史實客觀、公正的評價西方世界的崛起,并承認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世界科技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
第二步,讓學生自己搜集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資料,尤其要搜集例如瓦特發明第一臺蒸汽機等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并與教材內容做對比分析,發現不同史料之間的互證關系,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第三步,具體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世界格局新變化,并探究其對我國國際地位的影響,然后深入分析我國自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歷史發展進程,得出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消極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第四步,由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我國的影響延伸至我中華民族飽嘗屈辱而后知恥后勇的歷史過程,一方面是讓學生不忘歷史恥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多做貢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看到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頑強斗爭的偉大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結束語:
本文并別從構建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建構深度學習的課堂三個方面分析了培養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方法和策略,總的來說,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也是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改革措施也必然成為培養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馬少偉.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 科教導刊(下旬), 2017(2).
[2]劉曉旭.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 11(26).
[3]吳新枚.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 西部素質教育, 2018(1).
[4]陳鳳娥.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 高考, 2017(33):127-127.
[5]李曉珊.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微探[J]. 考試周刊, 2017(57):155-155.
作者簡介:葉正貴(1977一),男,云南省大理州祥云人,學士,歷史學專業,主要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