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珊
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小學教師就必須要對傳統的小學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科學合理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同時還需要根據教材來進行語文課堂的重構。在有效的為學生提供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徹底的將情感教育貫徹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每個階段。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使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對策;分析
在全面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目的性的構建趣味性的教學情景。也可以利用具有代入感的語文游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這樣能夠確保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進行相關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另外,教師還需要對原有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有目的性的引進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先進教學技術,盡可能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主探索的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情感教育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的教師只是簡單的對課本知識進行講授,并沒有從學生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這將會使大部分的學生對語文知識一知半解,從而會大大降低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此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地引入全新的情感教育模式,全面而深入的利用各種不同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這樣才能夠使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綜合素養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例如,在進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要結合注釋引導學生理解詮釋之外,還必須要利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的體會和感悟,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理解全詩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內涵。學生通過認識友情的美好和神圣,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從而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當中關愛同學、熱愛生活、友善待人,從而獲得情感教育,認識到友情的美好和神圣。
二、全面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學措施
(一)科學構建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大部分教材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充分的把握這一銜接點,在參考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發展、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多方面情況之后,通過合理的設計有效的將語文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地將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趣事和生活案例引入到實際的小學語文課程當中,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語文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還能夠通過多樣化的例子來豐富學生的思想世界和情感世界。
例如,在進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在生活當中遇到的助人為樂和關愛他人的事件,如,公交車讓座、扶老人過馬路、拾金不昧等。然后教師在向學生簡單的介紹雷鋒的生平,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與雷鋒有關的圖片或者影音視頻。這是在讓學生認真地進行觀看,并說一說自己想象中的雷鋒是怎樣的一個人。在學生對與雷鋒有關的事件產生了濃烈興趣之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課文。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進而能夠養成正確良好的積極樂觀和樂于助人的心態。
(二)利用創新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充分的了解情感教育的要求和語文教學目標之后,需要結合課堂反饋情況和以往的教學經驗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和創新。如,教師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分層教學、探究式教學、提問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等多種方式。這樣不僅能夠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同時還能夠全面促進小學生語文社會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進行《春天在哪里》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事先收集與春天有關的資料,可以通過圖書館查詢或者上網查閱的方式收集與春天有關的文章、圖片、視頻等的內容,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再結合課文的主題提出相關的探究問題,“同學們喜歡春天嗎?”、“春天是怎樣的呢?”、“春天到底在哪里呢?”。在學生通過探究和討論得出答案之后,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中心內容和思想感情進行思考。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和了解作者對大自然和春天的情感,從而使學生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良好品質。
(三)加強體驗式的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部分課文相對較難,受到學生自身的思維發展和認知能力的影響,部分的學生無法通過簡單的課文閱讀和分析來理解作者傳達的情感。在此情況下,教師就可以設置與課文主題相應的體驗式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小事入手理解和感悟課文的情感。
例如,在進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小學生本身都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為了避免學生行差踏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父母總是要事事叮囑、時時關心。這就導致了部分的學生覺得父母非常嘮叨,在學習生活過程當中總是抱怨父母管得太多。在此情況下,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父母的一言一行,并且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和偉大。教師可以布置給父母洗腳、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買東西等的課外實踐作業,或者學生自己動手為父母制作一份生日禮物,并認真觀察父母收到禮物時的表現。這樣從生活和學習當中的點滴小事入手,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竟然能夠在后續的生活學習當中愛戴父母、關心父母。
結束語: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的關鍵。因此,小學教師必須以以生為本教育觀念為指導,科學合理的進行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設計,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和情感體驗環節,還需要引進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全面的為學生構建及多元化和趣味化為一體的小學語文情感教學課堂。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也能為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全面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麗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9):88-89.
[2]金蕓蕓.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18(07):171-172.
[3]馮阿瓊.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8(06):18.
[4]段青青.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