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聞曉
案例背景:
多少次的教研活動,已然在腦海中逝去它的痕跡,一次“同課異構”活動依然記憶猶新.開課的兩位老師都具有較強的實力,一位是溫州市優質課一等獎獲者,另一位是義烏繡湖中學共同體比武一等獎獲得者(案例描述中簡稱甲,乙)分別對浙教版八上《7.4一次函數的圖像(2)》一節作了精心的備課.他們對教材的處理較相似,都是從復習一次函數圖像的畫法引入,在探索并了解一次函數性質后,接著練習鞏固.他們都把通過函數圖像探索并了解一次函數的性質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較類似,在探索性質的過程中都選擇了特殊到一般與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相似的教材處理,相似的課堂結構,產生相差較遠的教學效果,為什么?仔細比較后,發現這是由于不同的問題設計效果引起的,下面結合幾個片段談談體會。
案例描述:
一.由引入環節的對比想到——注重問題設計的實效性
甲教師:以實際操作復習引入
師:我們一起來畫出函數y=2x的圖象,取幾個點?
生:兩個點.
師:當x為0時,對應的函數值為 ——?
生:0.
師:當x為1時,對應的函數值為 ——?
生:2.
師:這樣就得到兩點(0,0),(1,2),然后呢?
生:過這兩點作出直線.
師:我們就可以說這條直線是函數y=2x的圖象.
乙教師:以回顧知識復習引入(幻燈片上呈現2個填空題)
(1)畫一次函數的一般步驟:①列___②描____③連____.
(2)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____條直線.畫一次函數圖象的方法可用_____點法,一般取滿足函數解析式的較方便的兩個點,再連成直線即可。
評析:很顯然,乙教師這種提問只是一種知識的簡單重復,停留在記憶的層面,學生無需動腦即可回答,自然沒有什么興趣.而甲教師在引導學生畫圖的過程中,低起點,高達成,有效地回顧了一次函數的畫法,這樣增強了師生的互動,有很強的實效性,同時為從數的角度探究一次函數增減性做好鋪墊。
二.由探究環節的對比想到——注重問題設計的探索性
甲教師教學片段:
作出一次函數y=2x的圖象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函數解析式,在圖象上多取幾點,(-1,-2),(0,0),(1,2)(2,4),(3,6),并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觀察這些點的坐標,x的取值與相應的函數值y在變化上有什么規律?
生1:x加1,y加2.
生2:x增加1,y增加2.
生3:y會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
問題2:剛才是從代數的解析式角度得到的結論,那圖像上會不會也有這個規律?
(學生思考片刻)
師:如圖1,在直線 上任取三點,分別記為(x1,y1),(x2,y2),(x3,y3),它們的橫坐標x1,x2,x3有什么關系?
生:x1 師:怎么得到? 生:分別過這三點向x軸作垂線,得到x1,x2,x3,發現它們是從左到右排列,因此x1 師:分析得很好.那此時相應的y1,y2,y3有什么關系? 生:分別過這三點向縱軸作垂線,y1,y2,y3從下往上排列,即 y1 師: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生:對于函數 ,自變量x在增大時,相應的y也在增大, 師(總結):從代數解析式上看,有這個結論;從圖形上看,也有這個結論.這說明數與形的統一.這就是函數的“增減性”. 問題3:對所有的正比例函數 是否都有這個規律?生:不是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正比例函數y=-2x的性質,由特殊到一般,得到 的增減性) 問題4:對于一次函數 ,它的增減性是否也按k來分? (學生從數和形兩個角度自主探究一次函數y=-2x+1與 y=-2x-2的性質,從而歸納得到一次函數的增減性) 乙教師教學片段: 1、讓學生畫函數y=2x+6的圖像,然后四人小組討論:當自變量的值變大時,函數的值怎么變?得到初步猜想 2、利用幾何畫板做數學實驗,教師呈現變化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并驗證結論 (1)點A從左到右運動,對應的函數值在變大. (2)變化b的值,發現圖象的坡度不變. (3)變化k的值,坡度變化了,當k.>0時, 是上坡,k<0時,是下坡. 評析:乙教師利用幾何畫板“迅速”改變圖像的位置,讓學生觀察上坡和下坡兩類圖像,表面上,是在探究k的變化會引起坡度的變化,b的變化不會引起坡度的變化,但只給了學生“籠統”的印象,并沒能真正引導學生探究增減性的實質,只注重了形式的探究,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而甲教師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置逐層遞進的四個問題,看似平淡,實則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真正的發展.這樣的探索才是真正的探索. 三.由鞏固環節的對比想到——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甲教師教學片段:(依次呈現一組變式題) 問題:判斷函數y= -3x的增減性. 變式1:判斷函數y= -3+x的增減性 . 變式2:判斷函數y= -3+x+x2的增減性. 變式3:判斷函數y= x + b的增減性. 變式4:判斷如圖所示函數的增減性. 生1:∵k=-3<0,∴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減小. 生2:∵y= -3+x=x-3, ∴k=1>0,∴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增大. 生3:它不是一次函數,所以不知道它的增減性. 生4:∵k=1>0,∴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增大,函數增減性與b無關. 生5:由圖像走向可以判定函數的增減性,由圖像還可以判斷k,b的符號(數形統一). 乙教師教學片段:(呈現以下兩大題) 1、下列函數,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如何變化? 2、設下列兩個函數,當x=x1時,y=y1;當x=x2時,y=y2, 用“>”或“<”號填空: (1)對于函數,y=0.5x, 若x2 >x1,則y2___y1 ; (2)對于函數,y= - ,若x2____x1,則y2< y1 綜上所述,提問是數學課堂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提問的藝術和策略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果.只有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設計問題,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進一步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為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落實新課標,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