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沛勇
為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并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2006年,我國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伴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逐漸對政府會計也產生了新的要求,原有政府會計核算和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順應時代發展,2015年以來,我國又相繼出臺了《政府會計》系列準則。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概念定義
政府會計,是以與財政部門直接或者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部門和單位為主體,對其自身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專門會計,全面反映政府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和財務狀況、運行情況、現金流量等。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企業會計是以企業為主體,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管理活動。與政府會計不同,企業的創立和存在,是以逐利為其基本目的的,因此,作為企業一項管理活動的企業會計,必然要為企業實現獲利的目的服務。企業會計又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門類。本文比較政府會計和企業會計,比較的是他們的財務會計,因為預算會計是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管理會計又是一個單獨的門類,他們沒有可比性。本文的比較不僅是找他們的差異和不同點,更重要的是從其基本準則中找出企業會計對政府會計的借鑒作用。
二、政府會計和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的對比
基本準則是會計準則體系的概念和基礎,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和解釋的出臺均以其為依據和標準,地位十分重要。對兩者的基本準則進行比較,就能發現他們的區別和聯系。
(一)總則
總則中,政府會計在持續運行的基本假設、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基礎、借貸記賬方法、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制定依據等方面均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不同的是政府會計財務報告的使用者除了債權人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外,還有各級人大常委會、政府會計主體自身和利益相關者,而企業會計是投資者和社會公眾,這是由會計核算主體的自身性質決定的。在計量工具上,企業會計是以貨幣計量,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外幣,而政府會計只能以人民幣計量,發生外幣業務,可以同時登記外幣金額。在會計分期上,政府會計至少分年度和月度,而企業會計分年度和中期,中期報告只要是短于一個年度均稱中期報告。在總則中,企業會計準則明確了資產等六大會計要素,由于政府會計中還包含預算會計,在總則中未明確會計要素,而是在敘述會計要素前單節明確,不同的是只有前五大要素而沒有利潤,這也是由核算主體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政府會計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真實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清晰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均承襲了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中多了一項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核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考慮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各樣的潛在風險,本著謹慎性原則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企業能夠有效的降低經營性風險,從而提高市場的競爭力。政府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其生成的信息將用于編報決算報告,財務會計系統生成的信息將用于編報財務報告,預算會計發生的經濟業務均要在財務會計中按財務會計的要素重新核算,這樣,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的數據之間必然會建立起勾稽關系,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這種適度分享又相互協調的關系,弱化了謹慎性原則的使用。
(三)會計要素的分類、確認和計量
前文已經提到,企業會計準則明確了六大會計要素,比政府會計多了利潤一項,這也是由企業逐利的功能和性質決定的。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和企業不同的是,企業中的所有者權益在政府會計中變成了凈資產。現行的會計理論,凈資產等同于所有者權益,為什么在這不用同一稱謂呢?筆者認為,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突出了所有者。政府會計的主體不同,但均是國有的,其資產主要源于政府撥款,其形成的資產為國有資產,不計算盈虧,其形成的資產不能體現所有者或投資者的權益,前者所有者是有投資的,有增值收益,后者不具備此功能,所以不用同一稱謂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會計要素的確認、分類和計量上,政府會計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企業會計的定義和表述,基于政府會計主體的特點,又有所不同。政府會計在非流動資產的分類上,明確列示了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資產、自然資源等,這是企業會計主體不可能有的資產。政府會計主體不生產產品,提供勞務但不取得收入,所以也不存在產品成本和勞務成本的歸集和結轉。政府會計不計算盈虧,也就無利潤這一會計要素。
(四)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的要求上,政府會計多了一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由政府財政部門編制,其實是各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的一個匯總,各級政府成為了政府會計主體,這一點不同于企業會計的合并會計報表。政府部門有下屬單位,其部門財務報告是可以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
三、總結
政府會計改革,不是單純的技術變化,而是公共管理以公眾為顧客,以服務為導向的理念的推廣和實施。《政府會計》準則的出臺,是財政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對于構建統一、科學、規范的會計準則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我國會計改革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財政部文件,2006.2.15.
[2]《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財政部文件,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