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職校生大多數都是00后,他們具有其獨特的特性,但在學習方面上體現出來的問題就是主觀能動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教學,往往不能對學生能動性方面的問題做到良好的解決,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抹殺掉學生的天性。因此,在職校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的天性為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在職校學校的物理課堂也不例外,更應采取“以自然為本”的理念,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采用多樣方法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自然為本”;職校教學;物理課程;應用
一、 職校物理教學以“自然為本”的必要性
以“自然為本”的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是“00”后職校生學習的必然選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目前階段的職校學生大多都是“00”后,他們的成長環境同我們相比是存在巨大差異的。他們基本上都是在互聯網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對自身缺乏責任感。此外,職校物理課程是其從普通初中到職業學校的一門過渡課程,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度過這一階段,“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職校物理教學的必然選擇。這種必然選擇從學生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必然趨勢。因為職校院校的學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職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差。職校學校的學生一般都是在中考中失利,才會選擇職校學校。因此,在職校學校學習的學生往往是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的,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質量上面存在巨大問題的。再加上考試的失利,家長對其的期望落差較大,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會導致學生各方面出現問題:一是學生缺乏自信,對物理課程缺乏自信;二是學生缺乏責任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態度敷衍;三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問題。
其次,職校學生學習環境差。這種環境并不是指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校園環境的硬件設施或者是軟文化水平不高等等。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氛圍是存在一定問題的。職校學校的學生往往對他們自己的認識是存在一些偏差的。他們認為,其進入到這個學校學習并不是為了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而是為了獲得一些專業技能,為了以后的就業,他們的學習氛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因此,他們就會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一些錯位的認識。
再次,職校學生的學習準備較差。任何一門學科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應該是有一定的準備。這種準備不僅僅是指課前的學習準備,還包括一定學科知識方面的儲備。學生知識儲備量同其學習效果之呈正向關系的。而職校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儲存方面較少,是其學習過程中最為薄弱的環節。
最后,職校物理教學模式存在問題。除了職校學校學生自身的問題外,阻礙物理教學產生效果的還有過時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一般物理老師都是以講授為主,注重于老師的教學水平,忽略了學生的吸收能力,因此經常會出現學生聽不懂的情況,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職校物理教學以“自然為本”的具體措施
“自然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職校學校根據學生的特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因此,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職校學校應明確在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是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例如:任課老師在對《運動和力》這章知識的講解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一些活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度,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課堂中。二是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例如:任課老師在對《摩擦力》這章知識的講解的時候,就可結合一些生活實際來講解,比如學生大多都接觸過的自行車,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點。三是注重課堂形式的豐富。任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除卻對專業知識的講解,也可以通過對一些物理小知識的講解,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職校學校加強對學生學習氛圍的培養
正如前文筆者所提到的,職校學校學習氛圍的功利性太強,學校應該加強對其加強學歷氛圍的單純化。首先應該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助形式,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老師講解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他們通過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彰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其引入課堂,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了解,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授《光》這章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日食、月食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光學知識。
三、 結語
“以自然為本”教育理念為理論依據,具體分析了“00”后職校生特點,結合目前職校物理教學中的困惑,分析了“自然為本”理念在職校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才能促進學生在物理課程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5(4):46-51.
[2]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4(1):79-83.
[3]王長江,胡衛平,李衛東.“翻轉的”課堂:技術促進的教學[J].電化教育研究,2015(8):73-88.
作者簡介:
汪靜,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