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蕊
摘要:中國作為網絡大國,網民通過“兩微一端”的平臺閱讀瀏覽文字、圖片、視頻等多樣的信息。不少自媒體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不同領域的信息,而輿論風暴盛行的原因與各大微博營銷號和微信公眾號以故事化傳播模式有密切聯系。本論文通過以自媒體對“江歌案”進行的故事化傳播為例,分析與研究故事化傳播產生的輿論風暴,及故事化傳播下輿論風暴的發展趨勢與其產生的影響,給予新聞傳播領域的反思。
關鍵詞:新媒體;自媒體;輿論風暴;故事化傳播;微信公眾號
一、熱點事件頻發引起輿論風暴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網民可以通過使用手機瀏覽新聞,了解當下社會所發生的熱點事件。就在去年,中國女大學生江歌在日本被閨蜜的男友殘忍殺害在其出租屋外,而此次案件的發生,江歌的閨蜜劉鑫是案發現場唯一的證人。在江歌被害后,江歌的媽媽江秋蓮一直努力與劉鑫一家人取得聯系,而劉鑫一家卻不予理睬,正是劉鑫一家人冷血無情的態度把劉鑫推到了此次熱點事件的風口浪尖。
1.故事化傳播下的輿論加劇
江歌案時隔一年之后,輿論領域掀起狂風暴雨的一大原因在于有不少自媒體在當下的網絡時代成為意見領袖。其中,自媒體咪蒙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發表了一篇《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的文章。文章中以故事化的方式進行描寫,但在描寫此案件的過程中,作者咪蒙在沒有看到事實真相,也沒有將所搜集到信息求證整合的過程中,將碎片化的信息拼湊并且以故事的模式進行了寫作。
而新京報的《局面》,將案件中所涉及到的劉鑫和江歌媽媽江秋蓮進行了采訪和獨家專訪:將整件事件以自媒體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將畫面以特寫和訪問的方式來滿足大眾所好奇并且想要質問其案件;戲劇化的呈現方式更是引起網民的關注,并且進行評論、轉發、質問、責罵,甚至是過激言論泛濫的局面。
二、故事化傳播模式的個案分析
首先咪蒙就代表了自媒體以個人的觀點、個人的認識層面、價值層面對熱點事件進行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咪蒙以故事的形式,將案件進行還原,也用具有一定傾向性的觀點進行人物的刻畫,作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將個人對劉鑫的批判和譴責的情緒帶入寫作當中,以故事情節來感染受眾,將受眾帶入其中,形成了批判劉鑫,指責謾罵劉鑫的輿論風暴。
其次,新京報《局面》以江歌被害是新聞事實為中心,以江秋蓮與劉鑫的對話以戲劇性的模式呈現。從觀眾所關注的點建構線與面的采訪,滿足受眾對此案件的集中關注的重點,人們在對待案件所反映出來的人性道德的衡量標準進行評論。自媒體在營銷與傳播過程中,起到了煽動網友情緒和影響網友對待熱點事件的個人觀點的效果。
1.故事化傳播模式的特點
首先,自媒體是如今各大營銷號,網絡大V的宣傳首選途徑,他們以獨特的風格、明顯的個人觀點宣傳與包裝自己。自媒體抓住了網民的獵奇心理,將新聞的傳播模式轉變為以故事為基礎,抓住觀眾對故事情節的關注,把新聞以故事的吸引力度敘述給大眾聽,以此擴大自媒體的知名度,構建了一定的宣傳營銷模式;其次,一則新聞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文字進行描述和發表,與一則有細節有情節的故事相比,大眾顯然愿意受后者感染。以故事化的模式進行新聞傳播,不僅能夠喚起大眾對此類事件的看法,而且可以通過社會中的熱點事件參與其中,形成大眾輿論。
2.故事化傳播對此案件影響的態勢分析
自新京報《局面》促成江秋蓮與劉鑫見面的視頻在微博公布以來,網民們對此次案件的關注度激增。以故事化傳播基準來看,首先從兩人剛見面時的尷尬境地到后來兩人通過梳理案件發生過程期間產生的激烈對話,視頻循序漸進的將兩人的對話以戲劇性的方式播放。視頻一出,自媒體下的微信營銷公眾號對此次對話的內容開啟了此起彼伏的評論,自媒體人主觀色彩的情緒表達也深刻影響著受眾的情緒傾向,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自媒體人,將劉鑫的做法上升到了人性的拷問。
三、故事化傳播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影響與反思
網絡領域一直是雙面性的存在,首先網絡給予網民快速便捷的信息,是網民在短時間內獲取實時新聞等內容,而網民在網絡領域的匿名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也讓網民以自由的心態評論網絡傳播的信息。在江歌案件中,顯然各大意見領袖從個人觀點出發,將主觀情緒帶入故事化傳播中來吸引網民的關注度,影響網民的關注點集中在劉鑫的人性拷問上,隨著各大網絡自媒體對江歌案件的追蹤報道,對劉鑫的人性道德拷問的輿論風暴也出現不可控的局面,因此,加強輿論監督監管在新聞傳播領域勢在必行。
自媒體的故事化傳播將主觀情緒變為輿論不可控的局面,濫用輿論則會給執法機構造成執法的壓力,輿論風暴下輿論監督機制的完善更應該重視。首先,在對信息發布時,網絡監管機制應該以高標準嚴要求約束網絡信息傳播內容;網絡監督與監管機制是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可多得的過濾機制,在輿情不可控之前就應該做好信息發布前的過濾;因此,以自媒體對“江歌案”進行故事化傳播使我們在新聞傳播領域得到一定的反思,意見領袖的媒介素養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新聞機構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新聞本身的質量,只有在出發點做到更好,才能更好的完善輿論的監督監管機制。
參考文獻:
[1]喻國明,網絡事件中元信息文本的議題建構與微觀修辭研究[J].現代傳播.2011(11)
[2]史波.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的動力機制與調控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10(7)
[3]鐘瑛,余秀才.1998-2009重大網絡輿論事件及其傳播特征探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4)
[4]趙文晶,劉軍宏.微博輿論引導策略研究 [J].中國出版,2011(12):12-15
[5]黃永林.網絡輿論監測與安全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