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而有度,“清”而無憂,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政商關系的準確概括。
彭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親”為企為民,以“清”行權用權,多措并舉不斷加強干部作風紀律建設,構建了“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明規矩,強意識,劃“清”紀律紅線。強化政企領導責任意識,建立并完善重點領域、重要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和相關黨風廉政工作制度等24項。落實領導責任制,制定各個崗位干部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并層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177份,把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納入綜合目標績效考核。規矩意識和服務意識扎根于監管人員思想深處,在“親”商中做好“清”商。
嚴執紀,強監督,肅“清”不正之風。創新監督“防控+督查”模式,鍥而不舍狠抓作風建設,確保干部行為“清”。構建“機關+基層所”“紀檢聯絡員+行風監督員”監督防控體系,任命31名機關聯絡員和聘請71名社會各界人士作為行風監督員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創新“雙隨機”督查模式,持續深化“微腐敗”專項治理;堅持問題導向,準確適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加強日常管理監督。今年以來,已開展“雙隨機”檢查5次,查糾問題4個;開展黨員干部全覆蓋談心談話120余人次,批評教育3人,提醒談話2人,給予黨內警告處分1人。
解企憂,優服務,建“親”政商關系。謹記舟水之喻,提高服務質量。啟動鄉鎮網絡監管員三級聯動機制,組織374名協管員和信息員,深入企業,開展基層聽音活動,搜集調查研究干部作風、企業訴求、審批程序等各類內容,專人負責跟蹤,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今年以來,收集群眾問題訴求72件,辦結68件,轉交其他部門1件,在辦3件。(金彭宣)
針對高校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轉向不清楚、程序不明白、關系難接收、檔案不規范等問題,江油市堅持服務黨員、規范程序、審核從嚴,采取“四個舉措”,破解高校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轉接難問題。
臨近畢業“提前摸”。4月—5月,村(社區)成立應屆高校畢業生黨員摸排小組,走訪大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工作落實情況、學習就業打算,建立畢業生黨員信息臺賬。轉接之前“主動聯”。進入6月,村(社區)“兩委”干部主動與畢業生黨員聯系,對出國出境學習、在外工作就業、暫未打算回鄉的,告知其應將組織關系保留在原就讀高校或轉到所在單位、實際居住地黨組織,對個別畢業生黨員因高校、居住地黨組織不愿意接收的,村(社區)、鄉鎮(街道)黨組織、組織部門積極幫助聯系,協調解決。轉接過程“嚴格審”。組織部門當面了解畢業生現狀、組織關系轉向,電話核實黨支部負責人,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轉接決定;基層黨委甄別網上轉接信息、紙質轉接介紹信及轉接有效期,審核黨員檔案;黨員編入黨支部10天內,支部書記與黨員見面談話。納入支部“常態管”。要求畢業生黨員1個月內將介紹信回執反饋原黨支部,支部及時將其編入黨小組,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對預備黨員,明確黨員聯系人,繼續做好教育和考察工作;黨支部根據其實際情況,安排支部內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江油市委組織部 趙雪梅)
自對口幫扶康定市以來,都江堰市堅持把人才培育作為對口幫扶的固本之舉,以旅游人才培養為龍頭,抓好教育衛生、旅游人才、農技人員等培養培訓,為康定市脫貧攻堅和持續發展構筑堅實的人才支撐。
重點培育旅游人才。堅持“以旅帶旅”,在兩地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框架下,今年5月專門簽訂旅游人才培養專項協議。每年組織50名康定涉旅從業人員到都江堰市景區和名優民宿、鄉村酒店、農家樂,分別開展為期3個月的實訓鍛煉和跟班學習,培養康定講解員、導游人才和旅游服務人才;每年組織2—4批次旅游專家赴康定開展旅游服務技能培訓。加強培育教育醫衛人才。堅持把組織人員到都江堰市學校、醫院學習鍛煉和選派教師“講師團”、醫技“專家組”赴康定送訓上門相結合,持續培養康定市教師和醫護人才。持續培育實用技能人才。每年組織省、成都市農業科技專家赴康定市集中培訓藏區果蔬種植、畜牧養殖等技術,依托成都技師學院都江堰分院開展烹飪、電工、汽車維修、數控車工等就業技能培訓。(都江堰市委組織部張楚鴻)
最近,雅安市制定《加強和規范農民夜校運行管理的十二條措施》,從責任落實、運行機制、陣地布局、師資力量、教材編撰、內容設置、辦學模式、辦學成效、考核評估、工作保障等十二個方面,規范農民夜校運行管理,提升夜校辦學科學化水平。
《措施》明確,每個縣(區)建立1所農民夜校總校,鄉(鎮)黨委主辦1所農民夜校中心校,把農民夜校工作作為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脫貧攻堅考核和“四好村”創建的重要內容,各部門(單位)進村涉農培訓項目全部納入農民夜校規范實施。《措施》要求,突出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原則,從領導干部、業務骨干、大中專院校教師、“土專家”“田秀才”等人員中,聘請時事政策、道德法治、技術技能、鄉風文明和文化科普5大類專兼職師資隊伍;教學內容上,按照時事政策類占比30%、技術技能類占比30%、法律法規類占比20%、文明新風和文化科普類占比20%來設置,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提高思想覺悟,提高實用技能和增強法律意識。(雅安市委組織部楊世霞 鐘鍵)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導全局黨員干部職工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砥礪心志、轉變作風,筑牢黨員干部職工不愿腐的堤壩,促進積極依法履行市場監管職責,近日,新都區市場質量監管局組織全局黨員干部職工分批次赴革命圣地延安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黨性教育專題培訓。
“腳踏著結實的黃土、行走在老一輩革命家們居住過的窯洞前,讓人對‘延安精神’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通過“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一個村莊的記憶——梁家河”“窯洞里有馬列主義”“知青時期的延安精神”等專題學習后,市場監管局黨員干部職工們系統學習了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間積累的革命經驗,親身感受老一輩革命家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和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意志,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扎根農村、艱苦奮斗,與梁家河群眾相濡以沫、苦干實干、銳意進取的奮斗歷程和為民情懷。
“實事求是延安精神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任何情況下,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黨員干部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不脫離群眾和工作實際。”窯洞中、操場上、寶塔下……一次次坦誠熱烈的討論讓大家思想升華,受益匪淺。
“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基層干部,我們必須堅定信念,將‘延安精神’化作自己前行的動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將‘延安精神’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添磚加瓦。”革命圣地之行,接受了心靈洗禮的黨員干部職工們紛紛激動地表示。(新都區市場質量監管局 陳柳)

今年,理縣創造性開展了“干在一線·干群一心”活動,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點對點破題攻堅、實打實排憂解難。
登門服務,解決“一層紙”問題。全縣領導干部職工與13個鄉鎮81個村8個社區202個小組15469戶群眾結為“親戚”,以結“遠親”走進高山遠寨群眾、結“貧困親”幫扶困難群眾、結“老親”關懷空巢老人、結“特殊親”貼近信訪群眾。主動服務,解決“一厘米”問題。整合衛生、計生、教育、民政等各類資源,929名黨員成立了10類84支“吉祥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將服務陣地從“機關科室”前移到“田間地頭”,推行群眾點單、組織下單、黨員接單“三單式服務”。貼心服務,解決“一分鐘”問題。與結對家庭互留聯系電話、微信等,將服務送到群眾身邊、送進群眾家中;實行“一月一會商、一月一研判、一月一報告”制度,分類收集建立民情臺賬,分別制定破解措施,每月進行對賬銷號,上門回訪服務。(理縣縣委組織部 莫尚華)
今年,蓬溪縣以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作為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的目標指向和實踐要求,“四重四優”在選育管用上下功夫。
重數字管控,做優結構模型抓選配。全面推行干部檔案數字化管理,建立科級領導班子功能結構運行分析系統,直觀展示領導班子構成及運行情況。重蹲苗儲備,做優源頭活水抓培育。建立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和全程培養鏈條,持續開展優秀干部人才定向援助、赤誠先鋒示范培育、“五個一批”干部實踐鍛煉計劃。重嚴管厚愛,做優干事環境抓監管。建立干部管理監督大數據分析平臺,堅持縣管黨員干部“負面清單”管理結果運用,常態運行干部監督“專報+季報”制度;嚴格執行干部全覆蓋談心談話、定期表揚獎勵等制度,逗硬落實體檢、休假等關愛激勵措施辦法。重四度研判,做優專業結構抓任用。嚴格執行《干部任用條例》,加強崗位相關度、經歷相合度、能力相符度、性格相容度“四度”分析研判;加大一線重用、遞進選用、結構備用力度,依事擇人、以事選人。(蓬溪縣委組織部 馮波)
最近,在眉山市東坡區土地鄉,經鄉黨委動員,村民推選7位賢達被授予土地鄉首屆“新鄉賢”榮譽稱號。同時,7位新鄉賢中的6名黨員經申請、區委組織部審批成立了土地鄉新鄉賢黨支部,這是全市成立的首個新鄉賢黨支部。

東坡區的鄉賢主要以本地能人、“土專家”、外出事業有成和外來精英群為主體,他們對家鄉或者投資地充滿感情,有能力帶動一方百姓致富。新鄉賢黨支部將在鄉黨委的領導下,每月集中召開2次專題議事會議,對村民村事進行集中討論,確保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順利推進。同時,還將發揮鄉賢的親緣、人緣優勢,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元素,成立新鄉賢工作室,定期開展“鄉賢領頭”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好新鄉賢政策宣講者、產業帶動者、難題化解者、鄉村振興支持者、鄉風文明引領者的作用,匯聚正能量,倡導新風尚,推動大發展。(眉山市東坡區委組織部 彭嘯)
針對黨員政治意識不強、作用發揮不足等基層黨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瀘州市江陽區創新黨建“微光”品牌,力求讓每一名黨員都能展現風采。
喊響微承諾。以“重溫入黨誓詞”“我的入黨心路”等活動為載體,鼓勵機關和社區黨員喊響政治承諾;實施“雙亮”和“承諾踐諾”等行動,5000余名“雙報到”黨員立下服務承諾,樹立示范引領的旗幟形象。搭建微聯系。在小區樓院擇優黨員家庭設立黨員“微家”,吸納周邊黨員到“微家”參與組織活動;依托“微家”開展結對幫扶,關懷慰問500余戶困難群眾。志愿微服務。依托“綠益行”等服務載體,號召黨員主動認領“陽光助殘”等10大類服務性崗位,參與情況作為評定“星級黨員”的重要依據。倡導微議事。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將社區調委會模式復制到黨員“微家”,支持黨員進入小區業委會和自治委。曬出微幸福。分層分級開展“最美黨員”“最美微家”等評選活動,讓“身邊黨員講身邊故事”成為“三會一課”的重要內容。(江陽區委組織部 顏妤潔 何東桓)
今年,宜賓市南溪區突出以黨建為引領的“一核多元”社會治理體系,探索創新“三長五老七員”工作機制,引領基層社會治理。
選好“三長”領頭羊,打造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命運共同體”。以村級黨組織為基本單位,在每個村遴選5至10名黨員作為“黨員示范戶”的“家長”;“家長”就近聯系5至10戶鄰里家庭組成“農村互助院”并選舉產生“院長”,實現“村長”“院長”“家長”三級聯運示范。選樹“五老”立榜樣,組建基層社會治理“正向宣講團”。在每個村選樹5至10名老黨員、老干部、老代表、老軍人、老教師為主體的民間“五老”鄉風宣講團,多形式開展好家風、好村風宣傳引導。配齊“七員”強服務,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黨群連心橋”。在鄉鎮全覆蓋建立以農村黨員為主體,民情直報員、治安巡邏員、鄉村衛生員、助耕攻堅員、糾紛調解員、技術民俗宣傳員、環境監督員為主體的“為民服務先鋒隊”,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黨群連心橋”。(南溪區委組織部 濮銳)
7月2日,成都高新區召開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就“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專項治理通過聚焦“卡、資金、人”三大主要因素,實現精準摸排情況、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對癥施治,確保“一卡通”管理取得實效。
成都高新區紀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期3個月的專項治理工作重點全面清理“一卡通”的辦理、管理、使用情況,摸清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情況,檢查政策宣傳解讀和補貼資金公告公示落實到位情況,分配安排、審核審批中有無違規問題,全面核實補貼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是否超范圍、超標準發放等問題,使惠民惠農資金“每一分”都用在群眾身上。
成都高新區巡察、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19個鄉鎮(街道)將按照自查自糾、全面檢查、整改處理等3個階段推進專項治理工作。專項治理工作中,高新區紀工委采取暗訪檢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一卡通”管理情況和各部門履職情況展開監督檢查,對履職盡責不力、打折扣搞變通、宣傳不到位、清理走過場、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采取“寬嚴相濟、分類處置”的原則,督促在限期內主動說清問題,并酌情處置。同時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與研究,對專項治理反映出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關鍵節點進行全面梳理,進一步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確保補貼資金兌現落實。
“一卡通”專項治理行動是保證惠民惠農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舉措,高新區將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將專項治理作為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中之重,督促財政、審計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狠抓任務落實。對清理整治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搞選擇、打折扣、走過場,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的,嚴肅追責問責,真正讓“一卡通”成為群眾的明白卡、幸福卡。(成都高新區紀工委 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