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榮
摘要: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變化,人類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網絡和科技的普及化,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線教育已經成為當代人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只要有網絡,可以隨時隨地的查看、學習、提升。本文在闡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的同時,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有效性的途徑
在線教育已成為現在教育發展的趨勢,人們在互聯網的學習環境下,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習者的自主性、積極性和靈活性。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靈魂,只有創新國家才能發展,民族才能興旺。大學生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最具創新精神和創業潛能。創新創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特征,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和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真正起到培養人才的作用。
一、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1.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需要
人才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落實教育強國戰略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是科技實力的提升和高素質人才的培育。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可以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技術的新青年,他們是有效地維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的主力軍。
2.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需要
從中國高校擴招后的第一批畢業生114萬大學生2001年走進社會到如今2018年畢業生人數已超過820萬人,畢業生數量逐漸遞增,并近幾年國際國內的經濟發展狀況并不樂觀的情況下,社會上大量缺乏工作崗位,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畢業生就業形勢變得日趨嚴峻復雜。為了緩解大學生就難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大發展戰略。通過有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大學生的創業,不僅解決了他們自己的就業問題并他們創建的企業收納了另一部分大學生會解決一大批人的就業,緩解一定的就業壓力。
3.改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式,只有我們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才能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在線教育背景下學習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方式,隨意、靈活、多樣性的學習,讓同學們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而可以接受更多更新的訊息、知識和技能。
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的途徑
學校是一個整體,學校的育人過程是一個從校園文化、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實習實訓、校內外文化等多方因素共同影的過程。
1.加大校園創業氛圍,提升創業意識
校園文化不僅是這所學校精神面貌的體現,也是一個時代特征的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使學生不知不覺、自認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內化。學校可以通過不同的校園文化載體,宣傳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思想、動機等,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受到更多的創新創業相關思想意識的熏陶而做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1.1校園文化墻建設
在高校園內,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充滿文化氛圍的各種文化墻的建設,學生在進進出出的過程中在不斷接受著這些文化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文化墻的建設來宣傳國家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最新動態、地方相關政策、學校相關政策等等。
1.2校園廣播建設
校園廣播是學校向學生貫穿傳遞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育人方向和培養目標的重要工具,是學生在不經意中得到知識、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也是課堂文化的有效補充。我們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更多的創新創業的觀點、政策,分享成功創業的案例等。
1.3校園網站建設
在這個人人離不來網絡的時代,校園網站建設承載著弘揚校園文化、傳遞國家精神的陣地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建設引領廣大學生的思想輿論動態,通過校園網站來認識創新創業、了解創新創業、走進創新創業。
1.4校園活動建設
大學校園是學生會、團總支、各社團、協會最多,各種各樣的活動最活躍的地方,也是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平臺上最受益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校園活動來組織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校園創新創業的比賽、展示、體驗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參與讓學生體會到創新創業的樂趣、艱辛以及自己的潛能等。
2.加大課程改革,建立有效課程體系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是個實用性很強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有創新創業意識,勇于創新創業實踐的新一代年輕人。
2.1課程建設方面
很多學校以往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理論傳授階段,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缺乏實踐鍛煉。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基礎理論、案例分析、實地訓練、實操實務等具有不同側重點的課程,做到網絡化、個性化的教育體系。
2.2課程的設置方面
作為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我們不應該僅限于原有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以試著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比如說以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創新創業課程與所學專業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給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2.3實習實訓方面
對創新創業課程來說,實踐鍛煉比理論知識更重要。創新創業課程只在教師談理論談經驗對學生來說收獲并不是很大,而讓學生走進實踐鍛煉當中更重要。因此學校可以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實訓基地、模擬訓練基地等,讓部分課程在實踐鍛煉當中進行的話學生才能有真正的收獲。
2.4評價體系方面
原有的評價體系比較單一,往往以試卷形式進行評價,但是本課程的特殊性決定它的評價體系應該更加科學合理,靈活多樣。比如說有些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方面也許比較弱一些,但是他在實踐鍛煉或具體實習實訓中有良好的表現的時候應該得到任何,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正是實踐能力的人才。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教師團隊走專業化道路
目前我們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和訓練,從其他學科或行政兼職教師。“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創新創業是個堅信而漫長的過程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教師節講話中,對教師提出的四個引路人的要求,為新時期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做好真正的引路人不僅具有很強的知識的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才是個專業的、高水平的引路人。
3.1加強教師隊伍的外出學習和培訓
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這些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吸收比較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接受最新的課程和理念對他們的教育教學會有很好的幫助。
3.2聘請創業成功人士走進高校
目前很多學校的創新創業課教師隊伍比較薄弱,缺乏系統訓練,缺乏創業經驗,更多的是紙上談兵,對學生沒有很好的帶動力。我們可以從企業聘請一些有豐富的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走進高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更有影響力。目前大部分大學生是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社會上也有很多創業成功的九零后,同齡人的創業經驗對他們更有感染力,所以我們可以讓這些年輕的創業者走進高校做演講、專題講座或宣講等,或讓他們擔任實訓實務教練,這讓課程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不再是空洞的理論化教育。
4.加強合作辦學機制,讓校企合作真正起到作用
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企業,高校作為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基地,我們的創新創業課程的老師有很好的創業經驗才能真正教好學生,因此把創新創業課程隊伍的老師分期分層到企業參與實踐鍛煉,積累經驗對他們的教育教學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還有一些選修課也可以帶學生走進企業,讓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踐的方式接受更多更有效的,有利于他們創業的知識和技能。
在線教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結合時代特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尋找一條能夠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需求的,為其今后走進社會獨立創業能夠打好基礎的課程體系,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志向有行動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程煜,李鵬.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互聯網 +”[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7):73-76.
[2]雷家骕.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分析[J].中國青年科技,2007,(2).
[3]張浩.“互聯網 + ”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問題淺析[J]教育界,2016(12).
[4]章永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探討 [J]. 企業文化(下旬刊),2017(3):230.
[5]安豐田 .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J]. 教育界,2016(27):63-64.
[6]蘆燚.大學生創業素質能力的培養途徑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