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輔導員的發展歷程以及工作特點入手,對高校輔導員的人格魅力進行了分析,提出其人格魅力建構的途徑,從而推動高校輔導員人格的升華,實現培養全人素質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冰山理論;輔導員;人格魅力
一、高校輔導員制度的發展歷程以及工作特點
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發展的過程,由1933年的政治指導員制度,演變為1949年的政治輔導員制度。直到1980以后,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見》、《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明確了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確立了輔導員的選聘原則、培養;更重要的是對輔導員的身份給予了肯定,確立了輔導員教師和管理干部雙重的身份,進一步拓展了輔導員的發展空間。
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教育部第43號令),成為當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最新指南。高校輔導員作為一支在高校備受重視、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群體,國家對其的重視使得其得以迅速發展,而且其工作特點的特殊性,即育人的功能,使得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提升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研究高校輔導員人格魅力也是研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
高校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在工作中,輔導員扮演多種與學生相處的角色,他們是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程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是大學生成才成長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作為管理學生的一線工作者,其人格魅力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因此,高校輔導員擁有良好的內在人格魅力,可以推動與學生的溝通、管理和提高教育質量。
二、冰山理論與高校輔導員人格魅力的詮釋
1、冰山理論
在心理學界、文學界、管理學界、醫學界等都會常常談到“冰山理論”。冰山理論是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重要理論;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歇斯底里研究》[1],“冰山理論”傳布于世。1932年,海明威在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則”。上述一系列論述,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的表現,是容易了解和測量的,也是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發展和提升的;冰山以下部分是人的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是不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以改變的,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上述冰山理論的模型可以運用到高校輔導員身上,我們可以把一個輔導員的全部看作一座冰山,他所擁有的資質、知識、行為和技能是浮在水面上的,是輔導員的顯性素質,可以通過輔導員自身獲取的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也可以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而潛在水面之下的東西,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是輔導員的隱性素質。顯性素質和隱性素質的一起構成了一個輔導員所具備的全部職業化素質。 但是,真正決定一個輔導員人格魅力以及成功與否的是冰山下面的最不可捉摸的神秘因子,是一個輔導員的綜合素質,那就是輔導員的事業心、責任感、道德情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精神動力等隱形的因素,而這些決定性的因素就構成了一個輔導員所具有的內在的潛在的人格魅力。
2、高校輔導員人格魅力的基本內涵和內容
“人格”一詞源自拉丁文,原意是舞臺的假面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人格”被定義為個人相對穩定的比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總和。[2]人格魅力(personality charm),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輔導員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穿著得體,注重儀表。[3]輔導員的工作千頭萬緒,繁瑣復雜,大多數輔導員在工作中處于繁忙的狀態。有的輔導員只顧埋頭苦干,在衣著和外表上不修邊幅、蓬頭垢面。這種不重視儀表的行為通常會降低輔導員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會使的輔導員自身的威信大打折扣。通過對我院會計及金融學院兩個班級100多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重視儀表的輔導員,在學生中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而疏忽儀表的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其威信不如前者。因此,輔導員的儀表是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視。
第二,個性開朗,沉著淡定。輔導員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是以學生為主體和對象的一份工作,與人的工作,一般在實際中大多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于各種突發事件、日常溝通工作等都需要謹慎處理。需要輔導員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日常工作,以豁達的心胸包容學生的一些小幼稚,以樂觀的情緒和幽默的語言去維護師生關系的延續和發展。
第三,堅持原則,知性冷靜。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比如入黨、評優、貧困生補助、推薦就業等學生敏感和極為關注的問題,輔導員要一視同仁,堅持原則,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地處理,要堅定立場,堅持原則,秉公辦理。這樣,才能贏得同學的愛戴和敬重。
第四,勤奮好學,厚積薄發。邁克羅·科納森說:“知識是賦予教師力量的一個不可降低的方面”,豐富的知識閱歷能夠使學生自覺自愿、悅誠服地服從自己的領導,繼而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如果輔導員對所在專業的情況一竅不通,而又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那么對于管理該專業的學生就會造成先天的劣勢。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教育時,也會出現“話不投機”的狀況,使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大大降低。
第五,愛好廣泛。輔導員要想真正贏得學生的喜愛必須要有值得學生敬佩的地方,而全面發展,愛好廣泛的輔導員就很容易贏得學生的敬佩。在學生活動中能夠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無形之中就會為日后的管理工作增加砝碼。
三、高校政治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構建
擁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會提升輔導員的威信,對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因此,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構建應是高校輔導員自身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輔導員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的角色定位,輔導員要在素養、知識、能力方面不斷提升自己,成為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從而提升自己在學生中的人格魅力。
1、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業務素養,用過硬的素質塑造人格魅力
過硬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是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靈魂,輔導員的工作涉及面之廣泛,其保羅萬象,基本涉及學生學習、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對學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輔導員必須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運用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而且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對輔導員工作的專業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輔導員必須系統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夯實自身的業務素質,在工作中大膽的創新和決斷。學生工作實踐表明,輔導員的觀察力、分析力、記憶力是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自學能力、教學能力、表述能力是留給學生的第二印象;組織能力、決策能力、指揮能力和辦事能力是第三印象。可見,輔導員要端正自己的品德言行、強化責任感,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以其良好的言行和素養對學生產生影響,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2、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素質,用鮮明的個性凸顯人格魅力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指出,“教師個人的榜樣作用,乃是使青年開花結果的陽光”。有德者縱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其言行仍足以成為世人的楷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引導有著重大的指引意義,輔導員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素養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輔導員自身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在道德行為上對學生有很強的示范性,能為學生的思想言行提供規范性要求的物化模式。因此,作為高校的輔導員,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響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從而凸顯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管理實務。
3、豐富自身深厚的文化素養,用厚淀的人文升華人格魅力
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承擔著大量的繁瑣的日常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如果只強調專業知識,不注重一般的人文修養,培養出的大學生就無法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重要意義,無法用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指導自己未來的學習、工作。更不懂得孔、孟、老、莊的差異,我們5000年文化的民族也就岌岌可危了。由此可見,離開了文化素質的培養,大學生就很難按照社會的需求來塑造完善自己。
而且,當代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輔導員必須具備扎實淵博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從而指導當代大學生成為人文和理工相通、知識和智慧同尊的高素質的人才。冰山理論告訴我們,杰出和平庸的差別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非智力的優劣,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靠文化素質教育。一個具有厚淀的人文修養的輔導員會對學生產生心理的磁力,必然受到學生的崇拜和認可。
4、保持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用積極的心態展示人格魅力
輔導員的心理素質是搞好思想教育的重要條件。高校輔導員要具備豁達的胸懷、真實的情感、良好的情緒修養,妥善的處理工作中的各種難題,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冷靜的處理好每一件學生事務,不因個人的情緒影響學生帶入學生工作中。
5、夯實自己的非智力素養,用良好的情商彰顯人格魅力
非智力因素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輔導員的個性、人文素養、意志力、開拓求新等非智力因素是現代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非智力因素作用于學生個體的整個認識過程,將會影響著學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也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因此,輔導員應樹立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觀念,努力提高是包括性格、世界觀、價值觀、信心、毅力、情緒、情感這些展現個人情商的指數,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總之,思想進步、業務精通、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輔導員將是學生最直觀的最有效的表率。冰山理論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啟示就是,輔導員要不斷提升自己,掌握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青年學、職業生涯理論等方面的知識,堅定自己的職業信仰,打造個人人格魅力,從而更好的服務于高校學生工作,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終極目的。
注釋:
[1]《“冰山理論”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應用》,醫學與哲學,2012年7月第7A期;
[2]《輔導員人格魅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3]《高校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職業教育,2016年第33期。
作者簡介:李琳(1981-),武漢人,法學碩士。武漢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國際法,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