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敏
摘要:基本心理需求是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必須最求的一種自主性感受,它包括自主性需求、能力需求和相關性需求,當三種需求得到滿足時,自主性動機就會被激發。研究認為教師自主性動機的激發體現是其教學效能感的提升。
關鍵詞:基本心理需求;教學效能感
教師效能感是教學自信的體現,它能幫助教師發揮教學專長、充分表達課程要點,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學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它源自教師的社會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在教學環節進行反思與獲得學生的積極反饋,獲得良好的教學體驗,積累教學效能感。在這種積累過程中,學界重視了外在因素,如學生反饋、學習成績等因素對教師效能感的強化作用,忽視了教師內在需要對教學效能感的影響。教師的課堂反思和學習動機從何而來?自我決定理論給出了可能的答案。當工作環境滿足行為主體自主性、能力和關系需要時,個體就能激發自我決定的內在動機,積極投入于適合環境的行為中。教師自主性需要可以通過聘用體制引導。高校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自主性,一般只在簽訂工作合同前確定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至于什么時間段之內完成僅有個大致的約束,但具體哪天完成,除了必要的排課時間外,對教師沒有任何要求。因此,教師在這樣的體制下工作自主性較高,可以隨意支配工作時間。至于能力要素,在制定考核標準前,一些知名高校會根據教師的專長來制定。如果教學水平優秀,科研水平一般,可以在設定工作合同時,偏重教學工作量,減少科研要求,反之亦然。這樣充分可以發揮教學能力專長。至于關系需要,教師所在群體有工會、婦女教師會、黨會等,可以自由加入,保持與目標群體的積極溝通,保持己有的關系需要。當三種需要陸續滿足的時間,教師就會愿意主動教學,反思課堂過程,進一步獲得執教經驗,強化工作效能。
參考文獻:
[1]蔡永紅、申曉月、李燕麗,基本心理需要滿足、自我效能感與教師教學專長發展,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103-110.
[2]王奕冉,曾露瑩,霍志靈. 貧困大學生創新自我效能感與心理韌性的關系[J]. 科技經濟導刊. 2017(34)
[3]周小美. 中職生人際自我效能感現狀及培養初探[J]. 職業. 2017(32)
[4]郭明凈,朱德煌. 馬來西亞學校輔導員自我效能感研究述評[J].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04)
[5]戴萍,劉冰. 經濟困難生學習自我效能感提升方法探究[J]. 才智. 2017(34)
[6]謝春妮. 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現狀分析[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8(01)
[7]盧淋淋.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研究[J]. 皖西學院學報. 2016(05)
[8]沈俊偉. 大學生心理學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 2017(09)
[9]劉衍素,向秀清,陳紅. 衛校學生手機成癮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 2017(14)
[10]任小芳,張曉賢. 大學生無聊傾向與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