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英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時至今日手機上網已經實現普及。隨著手機價格不斷趨向平民化,山區的學生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享受手機帶給他們的樂趣。手機上網給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帶來的機遇的同時,手機上網也給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帶來一些挑戰,我們也必須提防手機上網給初中生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文章探討了手機上網對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手機上網;初中生教育;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G639.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時至今日手機上網已經實現普及。隨著手機價格不斷趨向平民化,山區的學生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享受手機帶給他們的樂趣。初中生正處于對新生事物非常敏感的年齡段,他們對新奇事物能保持熱情和探尋欲。我們將手機上網引入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視為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打破傳統“填鴨式”教學的缺陷。
山區農村的初中教育普遍存在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教師苦口婆心地進行授課,學生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我們的山區農村的教學水平相對城市而言比較低,教師自身的素養不夠,教師對山區初中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點缺乏正確認識。山區初中現有的教學模式為傳統的教育模式,語文教學多為“填鴨式”教育,學生們習慣了被動學習,被動灌輸,被動教育,不可避免地產生抵觸心理。初中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模式,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引導,與學生形成良性溝通,以學生為主體。高中學習階段的目的不僅是擴展知識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進一步深造打好基礎。初中生課業壓力極大,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要完成大量的課程學習與課后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效果都不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的提升和知識的掌握,但不注重方法合適與否,學生們在“題海戰術”中疲于應付,學習效率低下。
1.手機上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學習中,興趣的養成非常重要,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改善學習效果。我們初中教師可以依賴手機上網激發山區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主觀能動性。舉個例子來說,在人教版初二語文《智取生辰綱》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出于加深學生對人物的印象、把握文章脈絡的目的,可以鼓勵學生課下通過手機搜索《智取生辰綱》視頻片段并進行觀看,動態化的視頻播放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初中生正處于對新生事物非常敏感的年齡段,他們對新奇事物能保持熱情和探尋欲。教育者應該認識到初中生的這一特點,他們對書本文字的興趣有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智取生辰綱》涉及年代較遠,單純的文字也往往達不到效果。通過學生觀看《智取生辰綱》片段,學生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直觀地進行理解,對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對文章的前后脈絡更加清楚。
2.“互聯網+”背景下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我們高中教師在初中教學中引入互聯網資源必須講求適度。“互聯網+”給教育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促進嶄新教學模式的出現,比如翻轉課堂、慕課等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依靠互聯網技術可以把學習資料放到共享平臺上去,學生在課下通過手機上網獲取平臺信息,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學習,在課下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欣賞,在課堂中只需把注意力放到重難點的講解中。翻轉課堂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經過教學視頻的打造、教學規劃等環節提高教學質量。舉個例子來說,在人教版初二語文《隆中對》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制作視頻共享到學習平臺,把事件發生的特定時期和社會背景以及文言文中重點詞句和難點詞句的意思放到視頻中。學生在課下通過手機上網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欣賞,明確文章內容,可以自行翻譯和進一步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進行考察,在考察的基礎上針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這種方式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3.“互聯網+”背景下創新教學理念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互聯網+”的深入,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中主導者的作用。手機上網的出現和廣泛普及意味著可以引導學生更自主地進行學習。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以人為本,丟棄長期使用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錯誤觀念,在利用手機上網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重點是培養其自我探究和自我學習的習慣。譬如,在人教版初一語文《濟南的冬天》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感受老舍筆下的秋天,我們針對學習內容建立班級學習群,課余時間積極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積極回答,譬如“我們這的冬天什么樣子?”手機上網交流更加輕松自由,增進師生感情。
1.教育“快餐化”和“膚淺化”
教育的意義不僅具有知識的學習和傳承的功能,更具有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創新精神的功能。而這些功能的實現依賴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與思想碰撞,從而讓我們的學生獲得啟示,更好地領悟學習內容,健全人格,造福人類。在農村,初中生手機上網非常普遍,使我們的初中教育變成快速培養的產業,無法體現傳統教育教學相長的特點。學生太過于依賴手機上網進行學習會導致學生進行“快餐式”的學習,學習內容膚淺,囫圇吞棗,無法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學習內容的真正內涵。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重視手機上網給農村初中生帶來的學習過程“快餐化”和“膚淺化”的問題,教育中更加強調人文情懷、以人為本。
2.師生關系淡化
農村初中生手機上網給初中階段帶來的第二個挑戰就是師生關系淡化。教育過程中人際關系的構建非常重要,農村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手機上網導致師生關系趨于淡化,無法像傳統教育那樣建立緊密的師生關系。進一步的,學生和教師之間根本無法做到深入了解,教師無法知道學生的群體特征和個人特質,學生則無法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3.農村初中面臨倒閉、改造、重組的困境
農村初中生手機上網給初中階段帶來的第三個挑戰就是農村初中面臨倒閉、改造的困境。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手機上網得以普及的同時,每一所初中學校都面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淘汰法則,很多農村初中教育水平比較低劣,面臨倒閉的困境。而一些教學質量相對好點的初中學校為了獲得更好地發展,也主動或被動地面臨著改造、重組的局面。手機上網帶來的“狼來了”絕不是空喊,而是真正的狼來了。手機上網對初中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和打擊。農村初中生手機上網帶來農村初中面臨倒閉、改造、重組的困境,我們必須重視。
手機上網給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帶來的機遇的同時,手機上網也給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帶來一些挑戰。手機上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創新教學理念,同時也導致教育“快餐化”和“膚淺化”,農村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手機上網導致師生關系趨于淡化,農村初中面臨倒閉、改造、重組的困境。
[1]韋柳云.手機媒體環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
[2]韋培珍.手機上網對山區農村初中生教育影響的成因及積極應對的探究[J].贏未來,2017(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