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依色爾·艾爾肯
摘要:隨著經濟和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高中物理屬于一門知識綜合性運用較高,難度較深的學科。因為受到應試教育因素影響,不少高中物理課程以習題運算為主要教學方式,而大量的習題填塞讓高中物理教學普遍出現低效化、形式化現象。促使許多高中生任務物理難、得分不易,從而對物理產生抵觸排斥心理,這樣又會進一步拉低自己的成績,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各科教師都在努力創新,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高中物理課程教育也應積極作出回應,拓寬教學思路,研究物理教育課程新視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下;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
引言:
高中物理系統性強、理論性強、綜合性強,加上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提出的新要求,致使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高中物理教學成效。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核心理念下,解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改進是現實需要,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
1、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意義
對教育而言,學生在校所能學到的知識很有限,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社會成員具有較強的獨立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解決新問題的創新能力。要迅速地弄懂這些新知識、新發現,掌握這些新技術,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具有普遍價值的科學方法。觀察、實驗、假說、驗證等物理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不僅適用于自然科學的研究,也適用于其他科學技術領域和各種工作領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更是普遍應用于人的各種思維活動,科學思維方法可以說是一個人終身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在物理教學中受到的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將終身受益。所以,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應是學校教育給予學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成果,也是學生離開學校后學習和工作的有力工具。因此,掌握科學方法比掌握具體的科學知識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2、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
2.1改變教學理念
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傳統教育觀點的束縛,努力追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斷汲取營養,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要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打破教師教學生學習的單一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將問題跑出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將之補充和完善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探索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興趣。作為物理教師,使學生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的起因和結果,使學生認知物理本質和規律,本身就是物理教育的過程,有力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自身發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借助教材,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概念和規律的學習,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動性,改變傳統教育的影響,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掌握物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認知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聯系,培養物理思維。物理思維包括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認識物理思維,掌握物理思維的特點,將之運用到教學中去,會使教學過程更簡單易行。教授學生學習方法也是物理教學中很重要一環,好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法、比較分析法、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和類比等方法,必須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結合,結合教師能力和學生自身特點,找點切實可行的方法是教師必備功課之一。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包括合作交往能力、創新能力、選擇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汲取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習物理學生的基本能力,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不斷提升學生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重要工作之一。
2.2采用對話式學習方法提升學生質疑能力
傳統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這樣做雖然可以由學生全程掌握教學情況和學習進度,但是由于學生參與度不高,不少學生難以進入狀況,無法快速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致使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沒有興趣。鑒于此,物理學習需要更多以探討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提升問題探尋和物理質疑能力。同時對相關問題進行積極發問,再根據學生問題進行知識教導或者輕微點撥,促使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了解自身知識理解情況,把握知識起點,及時更改學習進度和學習深度;學生也因為積極參與到課堂探討中,對物理知識印象根深,也提高了物理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對話式學習方式的根本就是立足于實踐。高中物理課程所有基礎概念和學習內容都來源于實踐,因此在對話式學習中,學生必須積極引導物理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的根本意義。盡量避免純“學術類探討”而更多進行生活物理探討,學生必須明確教育思路,提倡將學科知識和社會實際聯系到一起,豐富物理學習內容和對話內容。
2.3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物理知識抽象、枯燥,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可以設計演講比賽,吸引學生參加,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在全面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背誦,通順、流暢地表達物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把這種活躍的形式運用到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形式新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2.4精心設計物理教學實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再據此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物理實驗。教師所設計的物理教學實驗,要留給學生觀察、主動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有動手、動腦的機會。如在學習動量定理后,可以設計如下實驗活動:拿一根粉筆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問:誰能拿出粉筆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碰倒粉筆?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經過不斷實驗、總結出方法: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物理知識的神奇,進而激發其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
結語:
新形勢下高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策略。改變教育工作者自身定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成為未來主人奠定很好打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玉英.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的相關問題分析[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6(01).
[2]周玉濤.探究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本性回歸[J]. 中華少年,2017(33).
[3]呂鎧.淺析高中物理教育[J].新課程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