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 辜永清 張生棚
摘 要:針對近期金安橋水電站一起發電機勵磁系統逆變失敗事故,文章介紹了勵磁系統逆變滅磁原理及其控制,分析了逆變失敗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決方案,對其他電廠避免發生類似事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勵磁系統;滅磁;逆變失敗
中圖分類號:TM622
文獻標識碼:A
金安橋水電站位于云南省麗江市,金沙江中段,裝機容量為4×600MW,發電機勵磁方式為機端自并勵,靜止可控硅整流方式。勵磁系統采用東方電機控制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GES6630勵磁系統。勵磁系統一般由勵磁變壓器、勵磁調節柜、勵磁整流柜、滅磁及過電壓保護柜組成。
發電機滅磁是勵磁系統的一項重要功能,是指將發電機轉子磁場能量通過某種形式快速消耗掉,從而使發電機機端電壓消失的過程。滅磁可分為兩大類:正常停機滅磁和事故停機滅磁。
發電機正常停機時一般采用逆變滅磁,利用三相全控橋的逆變工作狀態,控制角大于90°,此時勵磁電源極性改變,以反電勢加于勵磁繞組,使勵磁電流快速衰減到零。當發電機內部或電力系統發生諸如短路及接地等事故時,勵磁系統收到事故跳閘命令,通過磁場斷路器切斷勵磁電流,并通過磁場斷路器常閉觸頭、可控硅跨接器等方式將滅磁電阻接入磁場回路,并將蓄藏在磁場繞組中的磁場能量快速消耗,避免事故擴大,其滅磁原理如圖1所示。

2018年1月27日金安橋水電站進行#3機組甩300MW負荷試驗,試驗過程中出現以下問題:①機械過速造成緊急事故停機;②緊急事故停機流程啟動,監控開出勵磁切除令至3號機組勵磁,勵磁系統在逆變過程中報出逆變失敗信號,隨后跳磁場開關進行滅磁,具體過程如下:
(1)3號機組帶300MW負荷并網運行;
(3)2018-01-27 21:41 :50 #3機組斷路器分閘操作成功;
(3)2018-01-27 21:41:55 轉速>115%Ne導葉空載以上且主配拒動,3號機組緊急事故停機操作;
(4)2018-01-27 21:41:52 #3號機組緊急事故停機操作成功;
(5)2018-01-27 21:41:55 #3機組開出勵磁切除令;
(6)2018-01-27 21:42:02 3號機組勵磁系統報出逆變失敗信號,跳磁場開關滅磁。
1.逆變失敗判斷邏輯
勵磁調節器接收到遠方開入或人機界面“勵磁切除令”后,進入逆變滅磁流程,將可控硅觸發角設定到逆變角(140°),同時監測機端電壓。在500個程序循環周期內(11.5秒)機端電壓沒有降至0.05pu(5%)以下,就判斷為逆變失敗并向監控開出“逆變失敗”信號,如圖2所示。

2.人機界面錄波分析
事故后,首先調取了勵磁系統人機界面故障錄波裝置錄取的波形,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當勵磁系統收到勵磁切除令后,立刻將可控硅觸發角設定為140°,勵磁電流迅速衰減,機端電壓隨之降低。由此可見,事故時勵磁調節器、整流橋動作正確,沒有出現調節器失控或逆變顛覆的現象。從圖3也可看出,機端電壓在下降到一個門檻值后相較于勵磁電流下降得非常緩慢。正是由于機端電壓的緩慢下降,導致勵磁系統檢測到的機端電壓滿足逆變失敗的邏輯判斷條件。
3.PMU數據分析

排除了勵磁系統本身故障之后,現場又調取了PMU保存的數據,試圖找到機端電壓緩慢下降的原因,如上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從21:41:55接收到“勵磁切除令”后,勵磁系統進入逆變滅磁流程,勵磁電壓(逆變過程中應為負值,PMU顯示為0)、勵磁電流逐步降低,5s后,勵磁電流迅速降至3%以下,此時機端電壓降至13%,機組轉速為0;10s后,勵磁電流降至1.5%左右,此時機端電壓降至8.5%,機組轉速為109;11.5s后,即21:42:07時,勵磁電流降至1%左右,此時機端電壓為7.2%,機組轉速為106;由于機端電壓未降至5%以下,勵磁系統判定“逆變失敗”。
將發電機簡化為一個有效長度為l的導體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磁場中以速度v運動,則其感應電動勢:e=Blv,由此可知,導致機端電壓下降變得緩慢的原因是機組轉速的升高。
金安橋甩負荷試驗過程中,由于主配壓閥拒動進入緊急事故停機流程,勵磁系統逆變滅磁過程正確,勵磁電流迅速降低至接近0。由于主配壓閥拒動,甩負荷機組轉速升高后調速器無法對轉速進行調節,從而導致機端電壓沒有在11.5s以內降至5%以下,而勵磁系統中沒有考慮機組轉速升高的因素,導致“逆變失敗”報出。
考慮到機組轉速對機端電壓的影響,在逆變失敗邏輯判斷中引入機端電壓和機組頻率(轉速)的比值,如圖4所示。

[1]周 平,張李軍.CAP1400核能發電機勵磁系統國產化關鍵技術[J].東方電氣評論,2016(4):62-69.
[2]陸繼明,毛承雄,范 澍,等.同步發電機微機勵磁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學出版社,2006.
[3]何丙茂.對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若干問題的思考[J].電網技術,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