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香 楊豐齊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主義新目標,小康社會的建成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精準扶貧理念的提出就是為了促進小康社會的加速建成,任何片區的貧困都是黨和國家關心和扶持的重點。文章將針對湖南武陵山片區的文創產業成長的組織創新進行分析,旨在促進重點貧困片區的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文創產業;組織創新;湖南武陵山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1.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實現共同富裕,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概念的提出,任何落后和貧困的地區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點扶持區域,只有幫助人們實現擺脫貧困,小康社會的建設才有希冀而言,任何地區的貧困都不是小康社會建設的目的,因此,根據地區特色,發展區域經濟、重點扶持特困地區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絕不放棄和拋棄任何地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
2.片區內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途徑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任何幸福生活都需要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即使沒有天然的優勢,我們也要不斷奮斗,以實現生活的幸福。湖南武陵山片區雖然自然條件惡劣,但其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多民族的交融讓這一地區文化具有多樣性,而且經過挖掘,片區內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不斷發揚傳統文化、積極開發文創產品、努力奮斗是片區實現脫貧致富的基本途徑。
1.經濟發展水平落后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武陵山片區GDP下滑明顯,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4%下降到13%。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僅占湖南省全省的9.7%,經濟增長速度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就目前數據來看,武陵山片區的經濟發展確實堪憂,而當地主要的經濟發展就是依靠少數民族的文創產品,但由于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技術、交通和能源等落后條件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對文創產業的組織創新形成了阻礙,這種惡性循環就造成了當地文創產業發展的萎靡。
2.創新觀念不強,自主創新意識不足
由于當地的經濟發展落后,導致當地的文化教育也相對滯后,這就造成了當地人才缺乏的現狀,人才的缺乏會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從而導致文創產品的創新意識不強、自主創新產品極少的情況。當地文創產品基本都是照搬照抄其他已經成型的模板,進行機械的復制,而自主開發的文創產品少之又少,對國家的政策執行也是被動接受,缺乏科學的規范,無法形成產業化發展。
3.地區間文創產業發展失衡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文化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但就目前全國來看,仍然存在文化產業發展失衡的狀況。就湖南武陵山片區而言,只有張家界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也是在張家界,從湖南省全境來看,目前只有張家界一個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比較充分,而其他地區相對滯后很多,這種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給行業造成壁壘,區域割據的出現阻礙了全省整體經濟的發展,對于國家而言,也為文創產業的組織創新增加了阻礙。
1.組織文化創新
組織文化的創新是文創產品組織創新的根本,文化意識的覺醒對于文創產品的發展和開發具有十分現實和重要的意義。組織文化創新首先要對當地的文化進行科學規范的梳理,確立當地的特色文化,根據特色產品研制特色文創產品,積極組織當地人員學習,改變行為生產方式,接受當地特色文化,改變對文化的認識。同時,加強人才引進,增強文創產品創新意識,激發人們對文創產品的創新意識,打造地區品牌,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斷提高地區品牌知名度,拓寬民族文創產品范圍,積極開發創新性文創產品,逐漸將地區特色文化根植于人們內心,形成特有的組織文化。
2.組織經營方式創新
組織經營方式創新的前提是組織經營理念創新,組織經營理念創新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網絡銷售。第一,改變經營思路,深入了解市場,做好前提調研,對未來文化市場和文創產業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認識,結合自身特色,開發文創產品;第二,通過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打造武陵山特色文化品牌,不斷發現最終消費者,充分了解消費者對文化的消費需求,滿足消費者對文化的消費欲望,不斷輸出自己的特色民族文化產品,不斷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迅速搶占文化市場份額,實現經濟的發展。
3.組織生產方式創新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作坊式的經營方式是注定被市場所淘汰的,因此,武陵山片區文創產業的發展一定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發展產業化生產,形成集群生產,一方面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集群化生產也能降低成本,擴大片區文創產品影響范圍,從而促進片區人口脫貧致富,實現經濟的發展。
此外,生產方式的創新可以有效整合當地文創產品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讓當地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坐收利益,實現當地人口的脫貧。同時,集群化生產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生產方式,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生產方式,在未來的文創產品生產中,將成為主要的一種生產方式,因此,湖南武陵山片區的文創產品組織創新可以從改變生產方式入手,不斷提高群眾生產積極性,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伴隨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也逐漸意識到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可以作為一種產業大力發展開來。而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對于一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也具有積極作用。經濟落后地區往往多民族集聚,文化多樣異質,具有極大的文創產品開發價值,這也正是落實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途徑之一,因此,不斷發展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產品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流。本文主要針對湖南武陵山片區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地區文創產品發展和組織創新提供一定建議,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1]韓曉寧,郭瑋琪.出版文創:產品創新與升級之路——出版文創的產業實踐思考[J].出版廣角,2017(22):22-24.
[2]劉 勤.創新成都文創產業體制機制 ?推進文創中心城市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7(8):486-487.
[3]楊艾璐.互聯網+”視野下遼寧文創產業創新驅動與戰略融合——第一屆遼寧文化創意產業論壇綜述[J].新世紀劇壇,2015(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