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
教學活動是指施教者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對受教者進行傳授客觀性知識、鍛煉技能、啟迪智慧、引導正確的價值實現和激發積極情感體驗的教育活動。教學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就需要對活動進行精心的策劃,用專業術語講就是做好教學系統設計。對于教學活動的設計包涵的內容和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這里主要將課堂教學藝術作為切入點,來探討課堂教學設計活動中的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不管怎樣去理解,一般情況下課堂教學藝術應包含組織課堂的藝術、導入新課的藝術、運用語言的藝術、提問的藝術等幾個方面。
一、組織教學的藝術
常見的組織教學方式有以下幾種:(1)運用課堂常規組織教學;(2)運用情感組織教學;(3)運用非語言行為組織教學;(4)運用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每一種組織教學的方式運用恰當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恰當運用這些組織形式就是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結合所授課程的特性,對知識點和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選擇一種教學方式作為主導教學方式,并結合其他的教學方式,以教學效果為指南進行設計。
二、導入新課的藝術
導課是課堂活動的開始,對于整節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先入為主,導課的好壞是學生對這節課最開始最直接的了解,一般情況下要求導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欲望,同時也能較為直觀的告訴學習者這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方便學習者在整體上對這節課進行一個建構。
睿智的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出了不同類型的導課方式,很多導課方式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學前導作用,常見的導課類型包括:
1.直接導入。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的直接導入,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主題,節省教學時間。
2.問題導入。教師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使學生頓生疑惑,引起學生的回憶、聯想和思考,從而產生學習和探究欲望的一種導入方法。問題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也可以從側面提問設置懸疑。
3.情境導入。教師通過音樂、圖畫、動畫、錄像或者滿懷激情的語言創設新奇、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情不自禁的進入學習情境的一種導入方法。情境導入以“情”為紐帶,給學生以情感的體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此外,情境導入還能陶冶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素養。
4.溫故導入。溫故導入是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復習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起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它由已知導向未知,過度流暢自然,適用于導入前后連貫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講的不一定是指前一節的知識,而是指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聯系的知識。
5.懸念導入。教學中,創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方法。利用懸念激發人的好奇心,引發思考,啟迪思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懸念要恰當適度,應結合教學內容即學生的心靈承受能力而設置,不懸則無念可思,太懸則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適度的創設懸念,才能使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去思、去探、去說,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
6.經驗導入。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作為切入點,通過激活與將要學習的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
7.故事導入。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接受起來更為容易。應該注意的是故事必須扣教材內容,宜短不宜長,能說明問題即可。及時引導學生分析,適時轉入新知識的教學環節。
導課的方式固然多種多樣,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結合知識點和學習對象的特征進行精心設計,以求達到最好的導課效果。
三、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
教學語言是語言的特殊形式。它是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良好的教學語言應符合以下五條基本標準:(1)準確明晰,具有科學性;(2)簡潔煉達,具有邏輯性;(3)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4)通欲易懂,具有大眾性;(5)抑揚頓挫,具有和諧性。
四、提問的藝術
新的教學理念一直提倡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提問是一種較好的實施形式。提問不僅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打破教師唱獨角戲的場面,還能較好的讓教師得到教學的反饋信息。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中來呢?一般情況下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所提的問題要明確;(2)提問要有啟發性;(3)問題要難易適度;(4)提問要有普遍性;(5)要認真聽答。
適當的提問,有啟發的開導學生,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和互評,對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知識點,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饋;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自己的興趣,給予自己積極思考的機會,鍛煉了自己發現知識總結表達知識的能力。
五、總結
在課程內容講授完畢之后,對課堂內容進行小結和提升是課程設計的點睛之筆。課堂小結能夠較好的總結知識點,幫助學生進行加深記憶,課堂內容的提升則相對較高較難。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們作為教師還需要不斷的鍛煉自己應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在這里也建議大家在課前能夠充分的準備教學資料,盡可能的想象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做到積極準備、冷靜應對。
正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不同的學科科目和學習內容中,需要根據學習者進行不同側重點的設計,相信隨著學者及一線教師對教學藝術的研究,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它會變成師生共同學習交流的最佳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