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劉亮
摘要: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一種先進、超前意識教學的強化,一種探索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多媒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我國信息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院校應努力為教學改革尋找創新點和突破口,使信息化教學應用從熱點走向制高點,形成規模和整體優勢,真正擔負起發展信息化教育的重任。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
多媒體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多樣性、非線性、實時性、動態性等特點。多媒體的特性決定了多媒體在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中獨樹一幟,成為戰略的選擇。在多媒體實施的過程中,如何依據多媒體的特性,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摒棄多媒體使用過程中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做法,是進一步推進多媒體在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的需要。我們對如何解決多媒體運用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推進多媒體對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加以分析。
1、信息化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對多媒體認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媒體教學水平欠缺。多媒體教學是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資源的組合。而大部分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仍停留在表面,認為使用了電腦、板書轉化成了課件,就成功實現了信息化教學。枯燥的電子板書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滋生。多媒體教學效果不能完全體現出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只是信息技術水平的簡單表現。
(2)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一些好的模式。多媒體教學課程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但應該跟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密切相連。在課件中堆砌知識并不能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另外一些教師過度依賴課件,一旦設備故障就無法講課,或者永遠坐在電腦前操作,成了播放員而非教師,沒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這都是對多媒體教學過分依賴導致的。
(3)設備緊缺,維護滯后。在信息化教學改革浪潮中,教師們表現出了對多媒體使用的熱情。但學校硬件資源改善不可能一墩而就,這使得教學資源不能及時跟上教師需求,多媒體教室緊缺。同時,由于設備維護人員相對較少,一旦設備出現故障,維護沒有到位,會影響教學正常使用運行。
2、信息化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含量的高低,部分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層次。要對目前多媒體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改進,充分運用多媒體,進一步推進對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從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管理等幾個方面入手:
2.1強調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控制
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課件開發者、實際操作者,還是信息反饋的對象。教師要實現對課件教學的控制,不要成為單純的幻燈片放映員。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在使用多媒體同時適當的設計陷阱、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多媒體環境中逐步的適應自發自覺學習。在演示法實施的同時也提出問題,制作實驗,進行討論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適當的監督,及時了解多媒體教學效果。綜合反饋信息,對多媒體教學思路和模式進行調整,做出適合學生思維方式和接受能力的設計。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解決疑惑,了解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尋找有共同興趣愛好,可以相互學習的伙伴。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根據課堂的氣氛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從而實現對課堂的控制和引導。
2.2對多媒體的功能和價值有正確的認識
多媒體教學是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全新教學模式和體驗。它的集助性、非線性的特點使得它的感官刺激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但是有優勢卻并非萬能。我們要正確認識多媒體做為一種工具的作用,盡量發揮它在信息化教學中的作用,但是不要神化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主導,教師的思維模式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最終的,多媒體只是一種媒介和方式,它傳達的追根究底仍然是知識和思想。所以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要擺脫對多媒體技術的依賴,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上。有了充分的底蘊,再借助多媒體的先進技術,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才能事半功倍。
2.3對多媒體的使用要把握實用原則
在多媒體運用過程中,很多教師過度追求多媒體的技術適用。認為花樣翻新就是進步的、技術難度越高就是越好的。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對多媒體的運用應該把握的是實用性。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信息化教學的優劣,不在于多媒體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難度高低,也不在于課件的簡單和復雜。對課程內容的準確把握和運用的恰到好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語言傳遞教學效果好,洲門可以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如果實際訓!練效果好,我們可以采用實0}u法、練習法;如果直接知覺效果好,我們可以采用演示法、參觀法。在這些教學方法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
2.4建立完善的多媒體質量評價系統
多媒體評價體系的建立應該具有科學、嚴謹的特點。詡介標準的設立應該有科學依據。評價的體系應該細化。評價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標準,不能主觀臆斷。一般來說,多媒體教學系統主要由四個要素組成,教學平臺、教學課件、教師和學生不可或缺。在這個體系中,學生始終處于最核心的地位,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平臺、輔以教學課件,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和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授課。根據這樣的模式,我們可以創建出基本的多媒體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得出一些基本評價指標要素。
量化的指標體系,可以解決目前多媒體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很多問題,讓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有本可依。細化的標準,能夠幫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保持它的實用性,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帶來切實的便利。
3、結語
多媒體與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思維方式,啟發創新精神,尋找教學改革的創新點,具有現實的意義。院校必須以創新精神和全新視角組織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信息化教學,把信息化教學理念、信息知識與技術成果融入到教學諸要素之中。從而深度開發和應用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多媒體技術可能會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最終導致整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甚至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如何進一步推進多媒體對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改革,將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李劍波,李小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探究[J].現代交際,2018(09):36-37.
[2]包麗明.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效果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03):137-138.
[3]呂嵐.“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0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