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渝竺 許娟
摘 要:微時代指的就是以現代通訊工具和社交工具為主要代表,傳播內容以短小精悍為主要特征的時代。這些傳播工具往往速度快,影響力大,產生的效果也非常明顯。文章從微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微時代;高校德育;機遇;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德育主體和功能的重新解構
在過去的德育工作中,相關工作者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相關思想的灌輸。這些思想本身雖然是正確的,但因采取的方式不恰當,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并且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有效溝通,使德育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但在微時代的影響之下,各種新媒體以平常生活的態度進入學生的世界,使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得到了尊重。
2.高校德育時空性的拓展
傳統的高校德育工作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兩種限制都使得雙方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抵觸,從而降低教學的質量。但是新媒體等工具通過網絡傳播,學生對這些信息隨處可得,德育信息的傳播空間更加廣闊,并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不受限制。
3.高校德育方法、形式和途徑的創新
新媒體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工作方式,拓寬了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式,只要勤加思考,就能夠有更多具有創新性的德育活動。
4.高校德育內容更加豐富
新媒體信息傳播迅速,時時刻刻都跟隨相關題材,高校可通過新媒體了解信息變化,并及時向學生傳遞。
1.主題的去中心化干擾著高校德育的主旋律
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現在網絡上的很多思想都出現了去中心化。沒有了主旋律的文化,必將導致失去思想的靈魂,干擾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2.信息的多元化容易引起大學生思想上的混亂
新媒體的信息來源多種多樣的,微博,微信、QQ等這些都是信息的源頭。很多的信息沒有經過過濾和篩選就直接呈現到學生的面前,一些學生沒有辨識能力,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亂。
3.網絡的虛擬性極易導致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弱化
網絡的最大特點就是虛擬性和自由性,網絡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同時也為每個人的自由發言提供了平臺。但是學生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在語言的把握上也不夠成熟,很容易在虛擬性和自由性的雙重作用下放縱自己,導致道德意識弱化。
4.單一的網絡平臺無法適應跨媒體融合的趨勢
高校網絡德育工作的傳播方式還比較單一,即便是有了網站這一媒介,但是更新速度慢,不注重推廣,篇幅過長等缺點,也無法達到微時代對于跨媒體融合的要求。
1.立足微博等新媒體,適時開展網絡教育
網絡技術與德育進行有機的結合,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各種先進的社交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主流思想和文化對學生的作用,順應時代潮流,適時開展網絡教育。
2.關注網絡輿情變化,實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貼近和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了解他們的動態,分析原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健全新媒體監管制度,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網絡需要有相關制度的監管,這樣才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增強學生對不良文化的抵制力。
綜上所述,微時代帶給高校的變化是巨大的,給學校各方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德育工作,在多元化的思想面前,高校德育工作更應該利用好新媒體,守住思想高地,弘揚主旋律。
[1]姚福清,辛東亮.“微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 2013(25).
[2]方 平.“微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 ? ? [EB/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