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春娟
摘 要:在我國師范性的高校教育中,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專業,鋼琴課又是學前教育音樂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鋼琴課教學要注重學生彈奏技能的提升以及鋼琴音樂文化的取向問題。文章結合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鋼琴課程的價值取向,并積極探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價值取向;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58.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高校無論是音樂專業,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鋼琴課程教學,其設置都是沿襲歐洲傳統音樂文化的課程設置規律,其主要的內容有基本的樂理知識、聲樂知識、鋼琴知識技能等。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鋼琴課程中還包括了鋼琴教材、課程教授方法與整體觀察、課程設置與定位等。由此可以看出,在鋼琴的教學中,人們普遍重視技巧而忽略其內涵,于是對幼師培養的教育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技能型的課程教育[1]。
除了包括價值取向的問題以外,我國目前的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依舊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課堂的學科設置沒有很好地融合鋼琴知識與技巧,音樂課程單一化嚴重,沒能實現音樂拓展。
隨著高校對學前教育存在問題的日益重視,教育部方面也逐漸實施了各種有效的教學改革,越來越多教育者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價值取向加以重視。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世界性的多元化影響了我國的音樂教育,也推動了基礎音樂教育改革,隨后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課改出現,在其“課程性質”中有所提及:要讓學生在認識與了解傳統音樂以后,對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愛上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和音樂。學生也會通過了解國外的其他形式的音樂來拓寬自身的視野,提升審美能力,對于不同國家豐富多元的文化加以了解從而更尊重自身文化的內涵價值[2]。針對這些要求,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鋼琴課程的教學中要相應地結合我國民歌民樂以古典音樂元素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音樂文化,介紹有關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音樂。開設的音樂欣賞課程當中,積極從美學教學、文學角度以及歷史角度創新音樂教學內容,將鋼琴音樂的學習向多元文化進行延伸,這樣學生在理解多樣性的音樂文化背景下才能真正感悟到音樂作品的內涵,并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和學習不同的音樂。
眾所周知,當前幼兒文化的教育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家以及學前教育領域所廣泛關注的問題,而文化又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要從加強文化價值取向的角度,來適應當下新課改的要求。
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要從鋼琴音樂的知識、技能、藝術和實踐方面實現全面的拓展,積極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要求學生在鋼琴音樂的學習和熏陶中逐漸形成自我音樂審美,又從審美中感受到文化內涵,體會蘊藏其中的審美情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學生的審美教育應建立在藝術教育基礎上,尤其要發揮藝術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效果,應用情感教育來培養教學人才,特別是要避免出現只注重技能訓練和文藝活動開展,而忽略幼兒在音樂中情感體驗與態度的傾向。在幼師進行鋼琴演奏的引導下,幼兒自主創作,以表達其內心的情感,鼓勵幼兒具有音樂體驗性、創造性和藝術表達性,才是注重其內心情感與價值態度探索的表現。這要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相關的要求相符,才能確保幼兒在音樂學習中提升審美情趣和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這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其職業教學上教育的重心。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幼兒園兒童學習的發展要求以及對幼師專業化能力的發展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當中。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培養一名優秀的幼兒園音樂教師,最基礎的還是培養具備優秀素質的大學生,所以在教育改革中課程的設置與人才培養的觀念都要得到改變。因此,必須與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相符,確保真正實施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方針與措施,不斷挖掘鋼琴課教育教學的價值取向,才能在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上,為其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1.改革教學內容,建立“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要確保理實結合,整合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學習與教學,都要以幼師的職業能力需求為標準擬定教學內容,要強調綜合性、實踐性,同時注重發展性,確保鋼琴音樂教學滲透更多的文化內涵。而在具體的演奏中,則要以鋼琴彈奏與鍵盤樂理知識為主,還要注重教學的基礎發音、演唱、兒歌自編和即性伴奏能力的培養,尤其要將音樂欣賞和教學緊密結合,突出鋼琴專業的特性。鋼琴教學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樂理、和聲、音階、調式等知識,還要將其理論和現場的彈唱實踐對接。同時要培養兒歌的彈唱能力,將其與即性伴奏作為主要的訓練方式,實現與幼兒活動的對接,將鋼琴音樂知識、彈奏技巧、編配伴奏以及彈唱能力交叉融合進行訓練,理論的學習則要以夠用、實用為基礎,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注重能力培養,創建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
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能力,其中包含有表現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出幼師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感受到職業性,以練促學,使其在日后的學習中有意識地融入職業性的學習方法。
第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教學應結合幼兒園實際的工作任務與課程組織開展教學,教師以引領式的方式帶入鋼琴學習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探究,逐漸掌握彈唱技能,并在導入任務——解析任務——自主練習——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完成。第二,要在實踐行動中逐漸構建自我音樂鋼琴知識架構,達到模擬練習的效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崗位需求來提高其對鋼琴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建立院園合作的平臺,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各種鋼琴音樂活動的開展,還可以將平臺創設在課堂中,以彈、唱、跳相結合的形式創設出情境,帶入職業化的角色,體驗幼兒的需求,同時也提高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力,才能更好地將其所學應用在職業教學工作上。
綜上所述,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技能,還要領悟到音樂對學生的感染作用,使其在此基礎上感受創設的職業情境,利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啟發與體驗更好地轉變教與學的角色,重視文化教育的價值取向,從而更好地面向職業發展,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1]劉 紅.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2(7):17-18.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