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超
摘 要: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實施主體,文章從學校和教師兩類主體的視角對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素養發展的路徑進行了討論,以提升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素養。
關鍵詞:應用型;教學評價素養;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校教師在轉型發展中要提高教學評價素養,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教學評價素養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有責任去促進教師教學評價素養的發展。
(1) 提供政策支持。無論是職前教師還是在職教師,教師的教學評價素養在相關政策和發展理念中往往被輕視。教師在上崗資格認定時并不對新入職教師提出教學評價素養的要求,導致教師在入職前就沒有系統學習評價知識,但這對傳統高校教師轉型為應用型教師倒不見得是壞事,學校應該與企事業單位加強合作,努力為教師創造提升教學素養的各種培訓機會和平臺,協同創建培訓機構。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重視,從多元、全面、發展的角度提升教師的教學評價素養,從而促進教師更好地向應用型教師轉型。
(2)營造良好的教學評價環境。長期以來,受考試文化的熏染,教師在教學評價方面的人際關系顯得緊張,教學評價的人文環境也糟糕透頂。教師之間總是相互防范,關于教學評價的交流更多的是關于學生的成績,很少涉及教學評價方面的具體細節與其他經驗,有的教師甚至對教學評價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害怕做出正確的學業評價。高校必須重視校園評價文化的力量,校園評價文化作為一種學校長久以來培養形成的大家共同默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彌散在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對教師的專業實踐和轉型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師的應用型轉型發展。
(3)提高學校高層的教學評價素養能力。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涉及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問題。學校高層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教學評價素養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學校的“引路人”就不會重視教師的教學評價素養,不會提供良好的在職發展平臺和機會,特別是在人才引進環節就難以對入職教師的教學評價素養進行正確的初步評估,無法跳出一味向學歷和職稱看齊的怪圈,引進具有應用型高校所需的具備真正評價素養的各類人才。應用型高校不是學術型高校,學校高層領導人員應該有魄力和膽識做出真正有利于學生學業發展的決策,學校高層人員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評價能力,才會重視應用型教師的評價素養培訓,教師的評價素養的提升才有可能和希望。
從教師的層面來看,應用型教師評價素養的專業學習和提升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教學評價研究小組。由應用型(雙師型)教師牽頭,組成教學評價改革的研究小組。成員先參觀資深應用型(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外引的兼職講師的課內、課外課堂,著重觀察他們所實施的教學評價,積極討論教學評價方法、學生學業評價方法和教學評價改革實踐,然后教師們圍繞教學評價的相關話題和評價實施者進行交流、討論、辯論、剖析等。
(2)評價規劃。在職教師前往企業掛職前,應當認真思考諸如企業是如何進行用人評價的,評價的方法是什么,評價什么、如何利用好這些信息促進課堂教學評價、如何規劃評價方案等等問題,重新思考教學評價實踐和教學規劃。
(3)互助式評價行動研究。教師兩人結伴,組成互助式學習小組。當嘗試新的教學評價方法和理念時,組員利用某種程序來記錄隊友的成功或達到成功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采用行動研究,運用所學的知識或尋求外力來校正自己的評價行為,并與同伴分享所學到的內容和知識。
(4)評價審計。在教學評價學習期間,教師應保持詳細的日志,記錄日常教學評價學習與實踐,包括記錄所學的教學評價方法與工具,記錄教學評價的質量以及如何應用教學評價信息等情況。在整個學習結束后,教師應回顧他們的日志以及學習和實踐達成既定目標的具體情況,并決定后續的教學評價學習方案,改進行動方案。
[1]林敦來,高 淼.教師評估素養:理論與實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
[2]王少非.教師評價素養的現狀、框架及發展建議[J].人民教育,2008(8).